CityWave项目的两座办公大楼由一座全新打造的公共公园连接,公园上空架设一座长达140米、造型流畅的光伏瓦片屋顶,这是全球规模庞大的城市屋顶太阳能装置之一。封顶仪式恰逢米兰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 Milano),这标志着欧洲最具雄心的城市再开发项目之一迈入了崭新阶段。
CityWave由BIG(Bjarke Ingels Group)与Atelier Verticale联合设计,项目选址于米兰核心商务区CityLife总体规划中的最后两个地块上,距米兰大教堂仅数步之遥。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全面完工。
CityWave项目位于米兰国际博览会旧址,坐落在CityLife的东北侧,占地73,000平方米,毗邻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李布斯金工作室(Studio Libeskind)和矶崎新(Arata Isozaki)等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建筑。该项目源自Generali Real Estate举办的国际竞赛,最初计划建设两座塔楼。
然而,BIG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建筑类型:通过一个连续的屋顶结构,将两座建筑与其内部庭院连接,中间形成带遮阳的步行广场。两座建筑分别高105米和53米,分别锚定在街道两侧,成为通往CityLife的全新门户,取代了之前入口处的汽车坡道和隧道。CityWave不仅没有与周围环境冲突,反而与周边建筑和景观相得益彰。
“城市中的双子塔和宏伟门户,不仅定义了米兰的历史,也深刻塑造了这座城市的肌理。与其按照原方案建造两座塔楼,我们提出另一种设想:打造两座庭院式建筑,其价值不在于高度的比拼,而在于建筑之间的连接性,这种设计恰好弥合了中央塔楼与周围建筑在尺度上的落差。一座连绵起伏的屋顶横跨在空旷的空间之上,也承载着米兰历史轴线的在当代的具象延伸,而一排纤细的钢材质廊柱则将原本开放的区域转化为面向全城的新型公共空间,悄然消融了室内与室外、建筑与人之间的界限。”
——Lorenzo Boddi,BIG合伙人
CityWave的天棚以木材和钢缆为主要材料,呈现出富有戏剧性的视觉效果,其延展长度达140米,远超一座标准足球场。整个结构呈悬链线状曲线,张力柱延伸至建筑立面,并以规律的节奏排列,营造出视觉上的连贯性。
天棚横跨于双子楼之间,在其下方形成一处带遮阳的步行广场,四周被大面积的城市绿地环抱,以现代的建筑语言,向意大利传统拱廊建筑致敬。与此同时,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和升级再造的石材组合,呼应了周围社区以石材为主的历史建筑风格。
作为意大利首座同时荣获WiredScore铂金认证、WELL铂金认证,以及LEED铂金预认证的大楼,CityWave不仅彰显了CityLife对可持续发展与环保实践的坚定承诺,也将为米兰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大楼采用地下水冷却和热能储存等被动式节能策略,使整体能源消耗相比同等规模建筑减少约30%至40%。此外,其光伏屋顶设计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现场可再生能源的产能。
“此次封顶仪式,是我们长期以来在持续推动米兰城市发展,以及传承意大利建筑文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刻意摒弃了在已然宏伟的CityLife天际线中再添一座高楼的想法。与其追求高度,我们更希望打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通往这一新兴社区的门户。两座建筑通过木质结构的太阳能顶棚相连接,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遮阳与庇护,展现出兼具环境与社会效益的城市姿态。就像是对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的21世纪全新诠释,CityWave也延续着对城市公共空间创新的探索和追求。”
——Bjarke Ingels,BIG创始人兼创意总监
CityWave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边界,创造了450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包括内庭院与阶梯式凉廊,不仅促进自然通风,也增强了整体的通透感,成为工作日中既可放松又适合协作的理想场所。遮蔽的凉廊一路延伸,最终通向塔楼20层最高处的共享屋顶酒吧和全景露台,可将壮丽的阿尔卑斯山与罗萨峰尽收眼底。建筑内部设计以健康与舒适为核心理念,3.2米的层高与通透的连续玻璃幕墙让自然光从两侧倾泻而入,照亮整个空间。
本文文字由BIG建筑事务所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建筑营新作:耒宿
下一篇:深圳蛇口学校改造|大屿建筑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