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修建与扩建、寺院文化建设与管理,如何用好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兴寺”?
汇聚权威专家与知名教授,提供最具实用性、适宜性、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完成学业者,将颁发《北京大学结业证书》。
保护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是新时代佛教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我国佛教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寺院数量众多,一座座寺院,也是一座座“宗教博物馆”。
古代寺院建筑、佛寺遗址、寺观壁画、造像……这些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文物,是中华文脉的载体,见证了寺院的发展历史,承载展示着佛教文化。佛教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代寺院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职能。
寺院修建与扩建过程中,寺院历史文化的梳理和认识,寺院文物的整理研究,寺院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寺院生活与寺院更新设计,是寺院营建与设计实施的灵魂。
佛教文化传承、寺院文化建设与发展中,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寺志的修订编撰、佛教文化的展览展示,是寺院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更好的帮助和服务当代寺院建设与管理、佛教文化传承、佛教中国化事业的良好运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推出“北京大学佛寺遗产保护更新与文化传承研修班”。
依托北大在宗教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等领域的深厚积淀和领先优势,邀请佛教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开发,及寺院营造设计、文化建设的权威专家与知名教授,从不同角度,讲授最具实用性、适宜性、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地走访典型案例,为学员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欢迎有识之士来北大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批准单位:北京大学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审批编号:北大培训20241645号
查证官微:“北大考古学堂” 微信公众号
模块一:寺院历史文化的梳理和认识
01 寺院历史文化价值认知:从古物到文化遗产
02 寺院历史文脉梳理、研究和保护
03 佛教文物类型与价值
04 方法:如何梳理一个寺院的建筑遗产价值
模块二:传统寺院布局与营造
01 早期佛教寺院布局
02 明清佛教寺院布局
03 佛寺殿堂的配置、构造、建筑风格
04 佛教建筑彩画与塑像工艺仪轨
05 中国古代佛塔营造
06 佛教园林
07 明清佛教寺院生活
08 解读妙峰禅师:一位作为“甲方建筑师”的明代高僧
模块三:佛教建筑更新设计管理
01 佛教建筑设计理念
02 寺院活动与建筑功能布局
03 古建筑保护与日常维护
04 当代佛教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05 新时代背景下佛寺改建、扩建的三个维度
06 方法:佛教建筑设计更新与功能再造
模块四:寺院营建项目管理
01 文物修缮工程管理和预算
02 仿古建筑项目管理和预算方法
03 寺院建设中的材料与工艺
模块五:寺院文化资源的保护
01 佛教建筑类型和价值
02 佛造像类型与保护
03 佛教壁画保护
04 有机文物保存与保护
05 留住历史文脉:中国佛教寺志
06 方法:佛教寺志编修
模块六:寺院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01 佛教文化遗产与城市文脉
02 名山与寺院建筑
03 礼佛的空间故事:佛教遗产保护与设计
04 佛教主题展览的基础理念与与核心问题
05 方法:佛教主题展览概念设计
06 佛教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
07 佛教文创产品设计评析
模块七:佛教寺院考察与案例走访
01 五台山佛寺建筑踏查
02 北京、苏州经典寺院建筑踏查
03 宗教园林与园林建筑踏查
04 当代寺院生活考察与寺院更新案例考察
05 佛教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播范例考察
06 佛教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的经验探讨
注:以上为招生介绍,实际执行课表以开课通知为准
研修班邀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权威专家与知名教授联袂授课,从宗教学、考古学、建筑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设计学等角度,针对如何用好寺院历史文化资源服务当代寺院建设与管理?如何实现“文化兴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解读。因篇幅有限,不在此对授课导师一一罗列,详情欢迎来电或微信咨询。
李四龙
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与道教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宗教局宗教工作特聘专家。研究方向: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
徐怡涛
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宋建筑史料编年研究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研究方向:建筑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地建筑设计
王贵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等,兼任中国文物学会古建园林分会副会长、紫禁城学会副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
杨昌鸣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规划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研究方向:历史建筑保护
贾 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史》主编。研究方向:中国古典园林史、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中国古代建筑史、文化遗产保护
周双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室外文物保护、文物科学分析、文物保护材料
沈 旸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研究方向:中国建筑史、遗产保护的理论及方法
张剑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燕京学堂导师。研究方向:建筑考古、建筑历史与理论、文化遗产保护
彭明浩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佛教考古、建筑考古
聂 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G20集团创业研究中心未来商业形态实验室执行主任。研究方向:设计伦理、设计评论和设计策划
何孝荣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故宫学与明清宫廷研究中心主任,明清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明清史、中国佛教史、故宫学
王思渝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研究员,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新博物馆学、博物馆展览研究、批判遗产研究
注:因篇幅有限,不在此对授课导师一一罗列,详情欢迎来电或者微信咨询。
开学时间:2025年7月
课程安排:学制1年,共计6次课;每2个月1次课,每次课3.5天(含周六日)
授课地点:北大燕园
踏查地点:山西、苏州、杭州
如无特殊情况,开班时间不变;如因特殊情况做出的时间调整,届时将提前告知,实际执行课表以开课通知为准。
报名申请丨填写《报名表》提交邮箱
kaoguxuetang@pku.edu.cn;
扫码添加招生老师微信,领取《报名表》
审核缴费丨报名材料提交学院,审核通过后,发放《缴费通知书》;学员收到《缴费通知书》,按期缴费至北京大学账户;
录取入学丨缴费完毕后,发放《录取通知书》;凭《录取通知书》,按规定日期报到入学。
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考核通过者,北京大学将颁发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该证书纳入北京大学非学历教学学籍管理系统,北京大学官网查询验证。
北京大学缴费账户信息:
户 名:北京大学
账 号:0200 0045 0908 9131 151
开户行:工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报名咨询丨王老师 18612348686
电子邮箱丨kaoguxuetang@pku.edu.cn
教务咨询丨苗老师:010-62750531
学院网址丨archaeology.pku.edu.cn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扫描咨询招生老师
获取更多课程相关信息
视觉 / 徐凡 校对 / 李菁琳
本文为北京大学考古学堂推广文章,文章内容由北京大学考古学堂提供,欢迎转发。
上一篇:川南天文台|TAG
下一篇:充气膜+集装箱:“云稻这里来”农文旅片区 / 猜一建筑+Increments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