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陶郅工作室
项目地点 广东河源
建成时间 2018年2月
建筑面积 9383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984平方米)
摄影 苏笑悦、周珂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帮助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青少年儿童完成义务教育的学校。学校规模9个班,设计学生人数126人。该学校是河源市于2017年-2019年集中建设的10所义务教育学校中的一所,规模最小,但设计团队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多。学校建成使用至今已有近4年,本文也将设计过程及建成之后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建设提供些许参考。
除了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用地紧张、建设周期短、投资较低等方面的难题,其本身的特殊性为设计带来了特殊的挑战。在方案构思之前,设计团队发挥研究特长,对特殊教育及特殊学生群体进行了研究,并实地考察了多所类似案例,为方案设计提供基础。
首先,对于特殊教育而言,其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实行“医教结合”的模式。教学活动除了常规的知识教育外,更重要的内容是帮助学生接纳自我、培养基本的自理能力和技能,以顺利融入社会。
其次,对于特殊学生而言,校园的设计体现在相同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在调研期间,这些学生所展现出的活泼、好奇、童真的特点给设计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体上与其他儿童无异。但同时,由于自身的特殊,他们的心理敏感度要远强于生理上的敏感。
再次,对于现状,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类特殊学校的主要问题在于以“管理”为本,学生的天性被忽视。校园建筑与空间也呈现出严肃、秩序的总体基调。
当然,很多问题在特殊教育领域有专业的应对,在此项目中,我们试图通过设计手段对问题进行改良。而河源市源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就是个很好的契机:该学校是个新建学校,师资队伍十分年轻,这些年轻的教师将教育新理念与新方法带入课堂,这也给设计的方向带来了启发。
特殊学生并不是病人,而是孩子。学校建筑作为教育的场所,应与教育一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殊需求,使学生在其中快乐学习、生活和游戏,从而帮助他们接纳自我,积极面对未来。以此作为出发点,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化整为零,作为村落空间的延续:学校位于一片低层高密度的村落之中,所招收的学生也大多来自于此。曲折的村道、紧密排布的低矮房子是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元素。设计将整个学校打散,根据功能拆解为若干个小体量建筑:3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移动宿舍楼,并贴合用地边界自由布置,共同围合成一个内向院落。舒缓的空间基调成为整个片区空间的延续,增强学生对于校园空间的归属感。
吸收元素,打造邻家校园:设计吸收周边民居的坡屋面、自由洞口的元素,每个体块均设计为不同的坡屋顶,成为独一无二的小房子。加之立面自由的洞口,使其与周边民居遥相呼应。设计打破传统学校固有的严肃形象,努力创造一所和谐亲切的“邻家学校”,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温馨自然的场所。
游戏学习,可玩可学的场所:“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重要的学习和康复方式。设计从“滑梯”获取灵感,在活动内院设置一条盘旋而上的共享坡道,就如同一条大型滑梯。坡道的中心是一处下沉舞台,学生在此表演或上课,观众们站在一圈的坡道之上向下俯视,成为校园活力中心。这里是交流、互动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建成之后深受学生喜爱。
“以人为本”是设计经常提出的原则,不同的使用人群也使设计的应对策略体现了差异性。河源市源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是设计团队对该领域的一次探索,努力实现教学空间与教育的融合,为特殊群体打造一所特别学校。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项目地点: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陶郅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陶郅,苏笑悦,邓寿朋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
建筑:陶郅,苏笑悦,邓寿朋
结构:龚模松、吴倩芸
电气:黄晓峰、陈涛、黄志炜
给排水:岑洪金
暖通:王钊、彭蓉
节能:赵立华
业主: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政府代建项目管理办公室
造价:3200万元
设计时间:2017年4月—2017年7月
建设时间:2017年7月—2018年2月
用地面积:7009.9平方米
建筑面积:9383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984平方米)
施工:广州机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摄影:苏笑悦、周珂
版权声明:本文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陶郅工作室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莫克瓜地方政府大楼 | Barclay & Crousse
下一篇:話梅深圳:管道中的美妆店 / AIM恺慕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