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象山书院”的新生,大英县象山中学改造更新 /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昊德工作室

“象山书院”的新生,大英县象山中学改造更新 /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昊德工作室
编辑:楼樱 | 校对:楼樱 | 2023.06.15 11:31
项目概览  摄影:杨荣、季笑玄

设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昊德工作室

项目地点  四川遂宁

建成时间  2022年3月

建筑面积  530平方米


 

2021年4月,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依托下辖象山镇的象山中学既有场地与设施,打造出一处红色文化党史教育基地,完成了深藏中学内部的市级文保单位“象山书院”的新生。

 

针对这一特殊纪念性的功能和用地条件,设计以城市设计的视角,从宏观空间组织层面基于历史建筑保护实现整体校园空间的更新优化,在满足新功能的同时,保证和提升师生的日常教学,也力图为镇区居民提供日常活动场地。在微观建筑形态层面,设计汲取当地建构传统,营造乡土质感,以传承当地红色基因,吸取优秀地域文化,试图为“党史教育”带来生动的展示与纪念场景。

 

“象山书院”核心轴线鸟瞰  摄影:杨荣、季笑玄
整体环境改造后的鸟瞰图  图源:大英县自然资源局

“象山书院”于1851年由当地乡绅钟瑞庭捐建,现已成为象山镇最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以及地理区位、历史演化和人文底蕴的锚点。同时,革命将领李汎山于1930年春在此成立“石板滩党支部”,书院随即成为了当地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赋予了厚重的红色记忆。 

 

“象山书院”时间轴  ©昊德工作室

然而书院的合院布局自80年代便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五层高的教学楼,书院仅存的部分也隐匿于教学楼和象山之间。改造前的教学空间基础设施较为简陋,多处设施、立面老旧,影响建筑整体风貌,尤其后勤通道轴线上的空间格局较为闭塞且杂乱,难以满足新功能的使用。同时,教学楼后方通道被大量树木和符号化的景观小品占据,缺乏可停留和交流的开放空间,书院几乎被完全遮挡。

 

其次,目前的建筑形象、场地设施缺乏识别性,较为图像化和标语化的小品设施也极为片段,例如名人名言、标语、书法等,与书院的历史底蕴和自然环境缺乏对话,对大英县、象山镇和书院的红色基因表征挖掘不足。如何以空间组织提升其品质、增强书院的可达性,以文化视角赋予其新的识别性成为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造前现状与留存问题  ©昊德工作室

▲ 项目视频  ©李昊鸿、季笑玄

 

 

设计策略

以空间序列延展日常使用与纪念塑造

 

基于题解和现状问题的梳理,设计力图从整体场地入手,组织起不干扰教学的新的参观流线,串连改造和新增设施,同时塑造更多开放空间,增强书院的可达性,服务党史教育的需求,满足师生日常的使用。另一方面,设计从具体的建构逻辑切入,通过对传统建筑语汇的转译,形成新的形式母题与识别性,以承载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新的基地和校园将成为相互的延展,从而形成新的“象山书院”。于是设计试图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空间序列组织,塑造具有开放姿态的“象山书院”,实现参观者(尤其是师生和镇区居民)可以参与的有机更新与空间活化。

 

改造策略示意图  ©昊德工作室
“象山书院”导览图  ©昊德工作室

 

入口广场

公共功能置换以唤回日常生活

 

项目将原本的垃圾场改造为开放广场,面向镇区主干道,成为书院新的人行主入口。新的入口广场优化了流线,提供了集体活动和参观的可能性。入口广场在早上成为学生通往教室的入口,课余期间居民也可以在广场上锻炼健身,晚间还可以为露天电影等集体活动提供场地。

 

入口鸟瞰  摄影:杨荣、季笑玄
改造前的入口垃圾房(左) ©昊德工作室,改造后的入口广场(右) 摄影:杨荣、季笑玄
早晨学生上学  摄影:杨荣、季笑玄
上午居民锻炼  摄影:杨荣、季笑玄
夜晚入口广场电影放映活动  摄影:杨荣、季笑玄

 

红色驿站

服务设施集合与休憩之所营造

 

设计保留了原本的教工食堂的结构体系,通过坡屋顶的两侧延展和立面重塑改善原建筑风貌,其室内空间尽可能开放,成为融入书院的游客服务中心和红色驿站,供游客参观学习。二层多功能厅服务于访客参观和日常学习,而两侧新形成的灰空间则为人们提供了观赏之余的闲谈休憩之所,赋予这一既有设施更强的“剖面性”。

 

接待中心室外平台  摄影:杨荣、季笑玄
大门改造前(左) ©昊德工作室,入口广场中的红色驿站(右) 摄影:杨荣、季笑玄
保留食堂立面改造  摄影:杨荣、季笑玄
校园轴线上的红色驿站与墨坛廊亭木构“剖面”的延续  摄影:杨荣、季笑玄

 

墨坛廊亭

探寻阴翳中的教育文化理想空间

 

大英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卓筒井”是当地最重要的文化锚点,它为设计提供了一种建构基础。其中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与构筑,赋予了一种地域文化视野下,建筑空间在技术适应性和建构文化的特色。例如,蒸煮厂房采用了斜撑,节省材料并提供作业空间;晒盐构架通过多层坡面,加快了卤水蒸发效率,塑造当地特色的建筑文化符号和识别。

 

蒸煮厂斜撑体系  ©昊德工作室
晒盐木架的形态  ©昊德工作室

60米长的墨坛廊亭沿山势线性展开,形成参观通道主要线性空间的强化与限定。廊亭向自然和校园开放,青砖砌筑的墙体形成展墙,在屋檐之下形成了党史教育的开展地,也成为师生学习、交流、休闲的场所。

 

墨坛廊亭立面  摄影:杨荣、季笑玄
墨坛廊亭改造前后对比  ©昊德工作室(左),摄影:杨荣、季笑玄(右)

廊亭源于中国教育文化的空间原型,汲取当地斜撑木构特色,形成单向坡度的三重檐,同时引入自然,成为光影阴翳中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空间的再现,以及“象山书院”新的乡土识别符号。

 

墨坛廊亭内部斜撑结构  摄影:杨荣、季笑玄
墨坛廊亭重檐与自然和校园关系  摄影:杨荣、季笑玄
重檐细部  摄影:孙昊德
后山通道入口  摄影:孙昊德

 

室外教学通廊

校园生活的延展,历史建筑的显露

 

本次改造拆除了教学楼侧面与后方的景观小品设施,以更开放的景观铺地和地形处理塑造出通透完整的庭院,历史建筑的外立面也得以完整展现。围绕树木形成若干围合空间,通过相同材质形成地面到家具的自然过渡。师生们可在此围坐交流,也可在树荫下休憩,设计赋予其具有包裹感和领域感的校园空间,成为真正意义上对校园空间的优化和对历史建筑的尊重。

 

室外教学空间——钟瑞庭广场  摄影:杨荣、季笑玄
室外教学通廊  摄影:杨荣、季笑玄
服务史料展示和日常教学空间“墨坛廊亭” 摄影:孙昊德
通透的砖墙以回应自然  摄影:孙昊德

 

“象山书院”原址

历史场域的合院再现

 

在这一历史建筑环境中,一道线性廊道被置于书院原址和教学楼之间,形成对院落的补全,还原书院原本完整院落的领域感。设计通过回收的青瓦,选用与原本场地石材最为接近的铺装,回应历史原真性的保护要求;并以柔软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参观活动对于教学的影响。

 

“象山书院”庭院  摄影:杨荣、季笑玄
“象山书院”改造前(左) ©昊德工作室,合院再现(右) 摄影:杨荣、季笑玄

总结来看,党史教育功能的介入为中学带来环境更新的机会与投入,也带来了功能需求和空间权力的调和议题。为应对特殊的建筑功能和复杂的既有环境,设计通过策划、空间设计、空间使用加以调和“象山书院”未来的不同使用者,最终塑造出尽可能多的共享空间;设计通过党史教育基地作为文化基础设施,满足参观和纪念需要,同时为师生和居民提供更日常的空间设施。

 

最终,建筑采用一种更为抽象的表达方式去塑造形象和空间,提供一种可让学生轻松围坐、讨论、玩耍的空间,将空间融入到平实的教育日常;并通过赋予其日常性,弱化以单一方式叙述的仪式性,反而期冀于增强丰富交互中所产生的润物无声的共情。

 

服务史料展示和日常教学空间“墨坛廊亭” 摄影:孙昊德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昊德工作室
红色驿站一层平面图  ©昊德工作室
红色驿站二层平面图  ©昊德工作室
入口广场与红色驿站剖面透视图  ©昊德工作室
墨坛廊亭平面图  ©昊德工作室
墨坛廊亭剖面透视图  ©昊德工作室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象山书院”的新生——大英县象山中学改造更新

项目类型:建筑、改造

项目地点:四川大英

设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昊德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孙昊徳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孙昊德、杨卓熹、李浩宇(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1.4-2021.7

建设时间:2021.7-2022.3

用地面积:4410平方米

建筑面积:530平方米

规划:孙昊德、杨卓熹、李浩宇

建筑:孙昊德、杨卓熹、李浩宇

结构:李欣蔚(木结构设计)

景观:汪治(上海一隅半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孙昊德、杨卓熹、李浩宇

施工:大英县建筑设计所

材料:钢筋混凝土、砖、木、瓦等

摄影师:杨荣、季笑玄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昊德工作室

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四川
改造
昊德工作室
遂宁
项目
0
参与评论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