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建筑学联手B站up主@筑行小康,每两周推送一篇科普视频,真情实感带你体验欧洲城市与建筑的魅力。
筑行小康,坐标荷兰的建筑科普视频博主,带着建筑学去旅行。
本期视频为 小谈建筑 系列第二篇。
小康重返母校代尔夫特理工,聊聊那座“消失的图书馆”——
△ 编导/摄影:小康 剪辑:大爽 ©筑行小康
消失的图书馆
大家好,我是筑行小康,这是一个带你看懂建筑的科普视频系列。
今天,我回到了我的母校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想带大家看一下学校里那座著名的图书馆。
这栋建筑由代尔夫特本地建筑事务所Mecanoo设计,现在它也是一个享誉国际的事务所了。最开始令我特别惊讶的是这栋图书馆的建成年代,它是1993年开始设计、1998年建成的。各位可以回想一下,在九十年代你身边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就能大概体会到,这个设计还挺先进的。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栋建筑的体量是一个顺着地面逐渐升起的状态,屋顶与地面连成一体,它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呢?其实跟它旁边的粗野主义建筑AULA有关。
AULA是一栋非常重要的历史建筑,力量感十足,气场很强。如果旁边的图书馆做成一个常见的那种方盒子,两栋建筑之间的室外空间就会比较狭窄,容易产生压迫感。
像现在这样,把图书馆建筑变成地形,不仅可以获得最开阔舒适的视野,也使得旁边这栋历史建筑,能够更好地被大家观看。
但从另一方面讲,作为一个公共建筑,完全藏起来是不行的,公共建筑还是需要被大家看到,大家才知道要往哪里走。所以建筑师设计了一个小尖塔,让它起到一个标志物的作用。
当你经过时,很难不注意到它。如果有新同学问你“学校图书馆在哪里”的时候,你也很容易给他指路。而且他只要来过一次,就不会忘记这样一个特别的东西。所以,容易被看到、被描述、被记住,这个小尖塔很好地完成了自己作为标志物的使命。
这个矮趴趴的建筑,内部空间还是很大的。最近因为新冠疫情,大家在家肯定憋坏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住宅内空间不够大,不够开阔,呆久了会感觉很压抑。公共空间因为人更多,容易更拥挤,所以只是面积大还不行,高度也要高一点。
同时配合顶部的自然天光、大面积的窗户、松散摆放的家具,图书馆内营造出了一种类似于在室外的氛围。我们平时去的商场、机场、火车站的公共空间,也能看到类似的操作。
说说使用感受吧。这个图书馆比较特别的是允许人们在里面说话,除了考试周之外,主要的大空间都是非静音区。因为学校认为,现在这个时代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可能比自己阅读更重要,所就有这个鼓励交流的策略。
当然,如果你想要安静,图书馆也设有传统的静音区域。另外,它还有一墙的小房间,配备投影和白板等设施,可以在网上预约使用。不管是想要组织小组讨论,还是想跟朋友一起看球,都没问题(因为房间是隔音的:)
总的来说,这座图书馆无论在建筑设计,还是管理制度、学生最终的使用体验上,我觉得都很好。尤其是在对场地的处理上,不只考虑到自己这一栋建筑,还照顾到了周围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其他建筑。这样的态度,我觉得非常值得学习。
唯一想吐槽的一点,就是考试周的时候真的抢不到座位。可能这个内部的大空间,还是牺牲了一些使用面积。我猜大概因为九十年代没那么多学生,当时的设计对未来二十年内使用人数的增长没有进行一个很好的预判,算是一点小小的瑕疵吧。
今天的视频就差不多到这里,时间有限,点到为止。以上都是我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互相学习。
小谈建筑,思考设计,我是筑行小康,我们下次再见!
作者简介
刘小康,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建筑科普视频制作人。
郭奕爽,纽约库珀联盟建筑学硕士,一个天马行空的建筑懒人。
本文由作者授权有方发布,原文首发于公众号“筑行小康”,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申请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上一篇:那穆尔省文化之家:重建街角景观与滨河屏障 / Philippe SAMYN and PARTNERS
下一篇:我一个人的路斯 |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