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埃及笔记(四):神庙的终曲

埃及笔记(四):神庙的终曲
作者:张弛 |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1.11.03 10:15

在“埃及笔记:底比斯与众神”“埃及笔记:发现努比亚”之后,建筑师/摄影师张弛的埃及之旅,继续深入探索卢克索与阿斯旺地区的神庙建筑。

本篇将重点放至埃及希腊化时代的四座神庙:菲莱、考姆翁布、艾德富与丹德拉。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无疑是丹德拉,其雄伟华丽的门厅,仿若来自古罗马时代的浅蓝色梦境,让人一见难忘。

 

菲莱神庙 ©张弛

希腊化时期,一般指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前323年)至罗马共和国征服希腊本土(前146年)。而对埃及来说,希腊化时期延续到了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的末代统治者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以毒蛇自尽才画上句点。

 

托勒密王朝在时间线上的位置  笔者绘

 

马其顿帝国

 

经历了一系列通过战争诉求的霸权争夺,希腊各城邦的实力被大大削弱,再也没有哪一个城邦能够主导霸权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轫于希腊文化圈边陲的马其顿王国在君主腓力二世的领导下迅速扩张。这些在希腊人眼中没有文化的野蛮人,在喀罗尼亚战役中击败了底比斯(希腊的底比斯)和雅典的联军,从而控制了大多数城邦,并计划进一步远征波斯。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被自己的侍卫刺杀。他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继承父业,先迅速以严厉的手段弹压了希腊各城邦的反抗(其中底比斯被焚毁),继而跨过达达尼尔海峡,入侵阿契美尼德帝国(第一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两次会战中均取胜,大流士三世不得不向东溃退。同年,亚历山大取得了原波斯治下的叙利亚、腓尼基等地区,次年兵不血刃取得埃及,并在孟菲斯加冕为法老,埃及人视他为帮助他们摆脱波斯统治的解放者。在三角洲的海岸,他建立了一座重要的港口,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 亚历山大港。在古典时代,这座城市发展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大的城市之一,以其庞大的图书馆和博物馆闻名海内,与雅典的学院并称希腊化世界的文化和知识中心。

 

左:腓力二世 / 右:亚历山大三世 图片来自网络

凭借强大的机动能力和高效的后勤组织能力,亚历山大连续不断地出击,终于攻灭了波斯,将其首都波斯波利斯从地图上抹去。在远征印度失利后,亚历山大终于停止了他扩张的步伐。前324年,他将首都迁往巴比伦,建立了继波斯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地跨三洲的庞大帝国。次年亚历山大大帝罹患恶性疟疾在巴比伦崩逝(一说是被反对者毒杀)。

 

亚历山大击破大流士,镶嵌画,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图片来自网络

 

托勒密王朝

 

亚历山大死前被询问王位归属,他只答到“给最强者”即溘然长逝,只留下怀着遗腹子的妻子,这使帝国陷入巨大的权利真空。各地开始爆发叛乱,总督和将军为争夺继承权互相攻伐。经过长达19年的四次“继业者战争”,继业者们完成了对马其顿帝国的瓜分,稳定了各自的疆界,形成大大小小的希腊化王国,其中最大的三个是占领波斯的塞琉古王国、占领小亚细亚的安提柯王国和占领埃及的托勒密王国。

 

三大希腊化王国  笔者绘底图来自 google earth

托勒密原是亚历山大的好友和部将,随亚历山大一起远征波斯,后被任命为埃及总督。亚历山大死后,他为了争夺继承权,劫持了亚历山大的灵车,将他运回埃及安葬,这也导致了“继业者战争”的爆发,在这些战争中,托勒密成功地巩固了自己在埃及的统治。公元前305年,托勒密加冕为法老,定都亚历山大港,建立了统治埃及近300年的托勒密王朝。该王朝的所有男性统治者均取名“托勒密”,女性则一律叫“克里奥帕特拉”。

 

托勒密的希腊形象和埃及形象 图片来自网络

希腊人代替原有的本土贵族,成为了新的上层阶级,他们接受希腊式教育,遵循希腊法律,在希腊式法院受审,被视为希腊公民。在托勒密时期,埃及是双语国家,上层精英说希腊语,下层百姓说埃及方言。今天我们可以在大英博物馆藏的罗塞塔石碑上,读到由希腊语、埃及圣书和世俗体三种文字写就的托勒密五世的诏书。学者因此可以通过对照希腊文,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意涵。至于对埃及民众的统治,这些希腊的统治者利用本土的宗教和传统来巩固自己的权威,不去干扰埃及人的宗教和风俗,并且为埃及的众神修建了宏伟的神庙。这些神庙中没有明显的希腊化表现,而与埃及历代的神庙一脉相承。

 

罗塞塔石碑  © 大英博物馆
本文涉及的神庙位置  笔者绘 底图来自google earth

 

 

-

1

菲莱神庙

PHILAE

 

远看菲莱 ©张弛

阿斯旺附近的一座小岛上,坐落着菲莱神庙。然而与阿布辛贝一样,这里并不是它的原址。如神庙名字所示,它的原址是菲莱岛。在古代,那里是朝拜伊西斯女神的圣地,庞大的托勒密和罗马时期的神庙完整地保存下来,挤在一个140米宽、460米长的花岗岩岛上,岛上茂密地生长着棕榈树和其他热带植物。

 

菲莱岛和周边地形 图片来自网络

1898-1902年,英国人在菲莱岛下游仅两公里处修建了阿斯旺低坝,其上游形成了水库,菲莱岛没入水中,只有庙宇的上半部分探出水面。1960年代,埃及开始在菲莱的上游建造阿斯旺高坝,使菲莱神庙身处两坝之间的水库中。为了利用水利发电,这个中间水库的水位经常发生剧烈变化。这种蓄水和排水的快速交替,将对神庙的结构造成巨大危害。于是在教科文组织的赞助下,菲莱神庙群被分解搬迁至西北约600米处的安吉尔基亚岛。该岛高出水平面13米,形状与菲莱岛相似,但略小一些。此外,为了给搬来的神庙准备场地,安吉尔基亚岛上部分崎岖不平的岩石必须被铲平。而由于经费的局限,还有一些罗马时代的建筑未获抢救,继续留在原址,卧在湖底。

 

搬迁之前的菲莱岛半淹在水中  图源网络

岛的南部,两道不平行的柱廊形成逐渐变宽的前广场,引向伊西斯神庙的门塔。伊西斯神庙可以追溯到第30王朝的法老,但大部分建筑物都完成于托勒密时期,装饰着托勒密风格浮雕。与同时期神庙笔直的轴线不同,伊西斯神庙的轴线随着岸线的走势弯折。穿过第一座门塔,来到前院,前院的东侧是供圣殿祭司使用的建筑,包括一间工作间、一间审判间和一间图书馆。西侧是一座小型的诞生庙(Mammisi),用以庆祝众神之子的诞生。穿过北侧的第二座门塔,进入神庙的核心区域,开放式小庭院、小柱厅和复杂的圣室,一切照例铺陈。

 

菲莱岛平面 图源网络
前广场 ©张弛

前院的廊子 ©张弛
诞生庙 ©张弛

神庙内部 ©张弛

伊西斯神庙的西侧,沿着岸边,有一座哈德良(罗马五贤帝其三,外号“智帝”)门和一座方形的哈伦多特(荷鲁斯的一种变体)神庙,均已毁损严重。

 

哈德良门 ©张弛

伊西斯神庙的东侧,矗立着罗马时代的华丽凉亭,长20米,宽15米,高15米,建于图拉真(罗马五贤帝其二,外号“勇帝”)治下。虽然墙面浮雕未曾完成,14棵柱子上的植物柱头依然异常精美。罗马统治者充分尊重埃及的建筑艺术,模仿其建筑风格,甚至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城市也参考埃及古典形制建造城市和神庙。

 

图拉真凉亭 ©张弛

图拉真凉亭以北,是一座严格按照由西向东轴线修建的小型神庙,献给女神哈索尔。该建筑由托勒密六世和八世修建,在罗马奥古斯都和提比略时期被饰以优美的浮雕。

 

哈索尔庙 ©张弛

 

2

考姆翁布神庙

KOM OMBO

 

神庙与月亮 ©张弛

考姆翁布在阿斯旺以北,笔者乘坐的尼罗河游轮在夜晚停靠此地,神庙被灯火照亮,依然游人如织。这并非古埃及最重要的神庙,保存得也不算完好,只是紧邻着尼罗河,其高耸的地势使之十分醒目,受到19世纪欧洲画家和摄影家的青睐。

 

神庙的前身可追溯到中王朝时期,那些旧的石料被用以填充后来的建筑,现在人们看到的建筑主体主要是在托勒密六世时期统一规划建造,后来的法老和罗马帝国初期的皇帝增加了浮雕和铭文,而最终神殿并未完工。

 

圣室前的浮雕 ©张弛

除了建筑本身的墙,神庙周围其实还有两圈石墙环绕,如今已大部缺损,围合感消失,而那些残垣上,镌刻着罗马时代的浮雕,图拉真被描绘成法老的形象。腿部的曲线十分流畅,令人印象深刻。

 

围墙上的浮雕 ©张弛

前广场周围环绕了一圈柱子,而柱子的外侧原本应该被石墙围合,现在这个围合不存在了,前广场也就变成了一个开阔的观景台。主体部分的开端是一个巨大的门厅,由15棵巨大的柱子支撑着,神庙的中轴线是一排柱子,将空间划为完全对称的两半,这很不寻常。因为这里同时供奉着两位神祇:鳄鱼头的索贝克和隼头的荷鲁斯。于是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双重空间,两边各供一神,平分秋色。

 

平面 图片来自网络
门厅的柱 ©张弛

门厅后是一个被围合的柱厅,同样以中轴线上的柱子区分两个神的空间。再往后是三进宽大的房间,对应两个神各开着一串门洞,引至最后的被隔成两间的圣室。可以想象当年的宗教节日,盛装的人们扛着献给两位神祇的两艘神船,从圣室出发穿过神庙的情形。

 

从柱厅看向圣室方向 ©张弛

 

3

艾德富神庙

EDFU

 

艾德富神庙的围墙 ©张弛

艾德富神庙也是尼罗河轮的停靠点,不过神庙并不靠近河边,需要乘坐马车或三轮摩托才能抵达。这是埃及保存最完好的神庙之一,拥有完整的屋顶,平面布局也非常经典。艾德富曾是第二个上埃及的首府,在埃及语中叫做“荷鲁斯特伦”,在希腊化时期叫“阿波罗波利斯”。在埃及神话中,荷鲁斯为报父仇在这里与塞特大战,并将其杀死。于是艾德富成为祭祀荷鲁斯的重要场所,乃至整个埃及的圣地。

 

人物关系  笔者绘

南北长约137米,宽约80米,入口门塔高约36米,艾德富神庙的布局和形式符合埃及神庙的理想方案,也是卡纳克的孔斯神庙的经典重现。这座献给荷鲁斯的神庙建筑在一座新王国时期神庙的基址上,拉美西斯三世时代的门塔遗迹还留存着。从托勒密三世开始,神庙经过四个时期的修建,在托勒密十二世时期最终完成。门塔上的浮雕描绘托勒密十二世杀死一名被制服的敌人,这种杀人的姿势在埃及浮雕中都是固定的。在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萨洛尼卡敕令”,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后,多神教被禁止,艾德富神庙也跟很多其他神庙一样遭到基督徒毁坏,雕塑面部被凿损,圣殿被纵火烧黑。

 

平面 图片来自网络

门塔后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型庭院,庭院三面被柱廊环绕,柱子和其后的墙面描绘着托勒密九世和十世的祭祀场景。庭院的北侧,两只荷鲁斯石隼守卫着门厅入口。门厅由十二棵柱子托起,柱头交替装饰着棕榈树叶和莲花,天花板虽然完整,却已在科普特时代被基督徒烧黑了。

 

门塔正面 ©张弛
前院侧廊  ©张弛
庭院与门厅正面 ©张弛
门厅前的石隼 ©张弛
门厅内的柱头 ©张弛
门厅内部  ©张弛
仰看天花  ©张弛

门厅后的柱厅空间收小,以同样直径和数量的柱子支撑,产生更强烈的压迫感。再向后,穿过两进小厅,就是圣室。圣室中存放的神船是一件仿制品,在祭祀中,祭司将神像放置在船上,于是荷鲁斯神象征性地随着神船离开神庙,实际上是祭司们抬着祂进行游行。圣室周围规整地绕着一圈小型的礼拜室。

 

在中轴线上回望 ©张弛
圣室中的神船  ©张弛

从门厅到圣室的建筑主体被嵌套在一个厚实的围墙内,在建筑外墙和围墙之间形成了一个U型的露天走廊,这里展示着大量的壁画,当熹微的晨光逐渐渗入这高墙之间,宏大的叙事便展开了。

 

建筑外墙和围墙之间的空间 ©张弛
神庙北侧壁画 ©张弛
壁画中的荷鲁斯 ©张弛
门厅与围墙间的夹缝  ©张弛

 

4

丹德拉神庙

DENDERA

 

门厅中的哈索尔柱 ©张弛

卢克索以北50公里的基纳市,在希腊化时期被称作Kaine,它的对岸就是丹德拉。尼罗河在上埃及向东拐了一个大弯,又向西拐回去,形成一个所谓凯纳曲线,接着接续向北奔流。丹德拉大致在凯纳曲线的最远点,一座保存完好的神庙,在尼罗河谷的果地和沙漠的交界处。

 

丹德拉的主神是哈索尔,她的丈夫荷鲁斯和儿子伊西与之组成三联神,也被一并供奉。这位古埃及的女神,或被描绘成一头圣牛,或被描绘成一位长着牛角和太阳盘的女子。她有复杂的神格,因而具备多重使命和特性。埃及人称她为母亲女神、爱神或舞蹈和欢乐女神,希腊人常将她与阿芙罗狄忒相提并论。

 

哈索尔和阿芙罗狄忒,都是爱神 图片来自网络

入口和前院

 

神庙建筑群占地291米 x 280米,周围是较晚期高大的泥砖墙遗迹。主入口在北侧,罗马时代图密善和图拉真治下建造的纪念式大门(Propylaea)依然耸立着,曾经厚重的青铜门扇可以将整个城垣关闭。门前对称布置着两座罗马凉亭,里面的喷泉曾经涌出清凉的水柱,现在只留下一些残垣和柯林斯柱。

 

外围墙  笔者标记  底图来自google earth
主入口  ©张弛
主入口石门背面  ©张弛
罗马凉亭遗迹  ©张弛

进入大门来到前院,右手边是两座诞生庙和一座科普特教堂。其中托勒密时期的诞生庙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三十王朝的内克塔内布一世,这位第三十王朝的法老,成功抵御了波斯的进犯,不过这只是推迟了波斯帝国对埃及的吞并,埃及本土王朝的统治彼时已接近尾声。希腊化时期,托勒密六世加建了柱厅,托勒密十世时期又增加了一圈柱子。后来屋大维在征服埃及后又在南侧为之配属了一座新的圣室。

 

尼禄时期,罗马人开始修建内侧石墙,用以营造传统埃及神庙的柱廊式庭院和入口。虽然最终并未完成,但是这道石墙的基础直接切断了托勒密诞生庙的前厅,将该庙挡在墙外,于是尼禄在入口大门的正后方修建了新的诞生庙。这座罗马诞生庙的外墙上还刻着图拉真和安敦尼·庇护的王名框(cartouche)。

 

科普特教堂在两座诞生庙之间,仅靠着内围墙,可以追溯到五世纪末的拜占庭时期,现在仅存基座。

 

前院的建筑  笔者标记  底图来自google earth
罗马诞生庙  ©张弛
罗马诞生庙与泥砖围墙  ©张弛
罗马诞生庙侧面  ©张弛
罗马诞生庙侧墙浮雕  ©张弛
罗马诞生庙内部  ©张弛
站在科普特教堂的遗迹中看哈索尔神庙  ©张弛

哈索尔神庙

 

哈索尔神庙是神庙群的主体建筑,占地 35米 x 81米,后侧的柱厅和圣室建于托勒密时期,前面高大的门厅建于罗马时代。

 

神庙主体  笔者标记  底图来自google earth
哈索尔神庙正立面  ©张弛

门厅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空间。比例独特的正立面由六棵柱子支撑,柱子之间的墙壁仅封闭到一半,使门厅处于半开敞状态,墙的顶端装饰着乌拉乌斯蛇式的檐口。柱子的顶端装饰着四张哈索尔的面孔,向天空的四个方向望去。门厅内部又有18棵哈索尔柱,这些砂岩建造的柱子粗达2.2米,早期的基督徒将柱头的哈索尔面孔通通损毁。墙面上的很多浮雕人物也难逃一劫,所幸他们仅损毁那些多神教神祇的形象,其它装饰还是保留了下来。这座门厅是罗马皇帝提比略在一世纪修建的,屋大维、卡利古拉、克劳狄乌斯和尼禄等帝王在华丽的浮雕中被描绘成法老的模样。

 

门厅立面的背面  ©张弛

哈索尔柱  ©张弛
墙面浮雕  ©张弛
空间与人的比例  ©张弛

抬眼望去,高高的天花板上留存着精美的雕刻,至今还显现出淡淡的色彩。据说十九世纪当人们从沙中发掘出丹德拉神庙时,这些色彩更加鲜艳。或许再过一百年,这些色彩将彻底褪去。

 

中廊天花板  ©张弛
纵向的梁将天花板分割为长条画面  ©张弛
十四个月神站在十四级台阶上  ©张弛 代表满月前的十四天,第十五天是满月,满月中是荷鲁斯之眼,右侧是智慧之神托特
十二只船代表白昼的十二个小时  ©张弛

神庙的天花板被视为天空或宇宙,在新王朝以前,天花板只是装饰着满天闪耀的星星,而在丹德拉的门厅里,复杂的天文学和占星学知识被镌刻在天花板上,可以让我们窥见彼时埃及人对天空的认知。

 

努特女神被装饰在大厅天花板的东西两侧  ©张弛

努特以四肢笼罩大地形成天空,太阳神拉每晚日落后进入她的口中,第二天早晨又从她的阴户中重生。她同时也如此吞咽和再生著星辰。这便是古埃及人认知的昼夜交替。

 

天花板东西两侧的努特浮雕隐藏着天文数据 图片来自网络

穿过宏大的门厅,就进入了托勒密时期的建筑范围。一个小一些的柱厅由六棵柱子支撑,两侧各有三个房间,是存放和准备圣器的地方。这里的装饰损坏的比较严重,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被早期基督徒熏黑的天花板,因此大厅两侧被脚手架占满,无法看到全貌。

 

△ 建造年代 图片来自网络 白色:尼禄时期 / 斜线:提比略时期 / 黑色:托勒密时期

再穿过一个横厅,面前就是圣室了,这里曾经存放着可被抬起的圣船,圣船上是装着哈索尔像的石质神龛。圣室在这一区域的中央,拥有完整的立面,它的周围环绕着窄而高的走廊,连接着均匀排布的十一间房间,其中一些房间还可以通往地下圣室。阳光从高处的小窗射入,在装饰着精致浮雕的墙壁上留下光斑。尽管文物单位在地板边缘设置了上射的条灯,这些房间还是相当晦暗。均匀排列的小房间在西北角空出一个室外小庭院,庭院里的小型凉亭被称作新年亭,曾经用来存放未经阳光照射的神像,这些神像在特定的节日被运到屋顶的光明亭,接受朝日的照耀,从而获得神性。

 

圣室浮雕描绘的圣船  ©张弛
圣室周围的走廊  ©张弛
圣室周围房间内的浮雕  ©张弛

新年亭和天花板上的哈索尔像  ©张弛

隐藏的圣室

 

在神庙周围的墙基中,隐藏着几个条状的圣室,可以通过地板上被盖板遮蔽的洞口进入,这在埃及神庙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圣室非常逼仄,同时也很长,像一条隧道。里面的墙壁附着精美的浮雕,其中不乏令人惊奇的图像,比如古埃及人手中拿着的巨大的灯泡状物体。当然那不是灯泡,所谓的灯丝是一条蛇,而玻璃泡可能是某种容器,抑或是一片叶子,也许是某种宗教仪式中的特殊环节,今人已经很难想象了。

 

隐藏圣室的平面和剖面 图片来自网络

隐藏圣室内部  ©张弛

隐藏圣室的浮雕  ©张弛

屋顶

 

除了可以进入地下室,丹德拉神庙还允许访客上到屋顶。柱厅和圣室之间的横厅的西侧,有一部多跑楼梯盘旋而上,祭司们曾经将相邻的新年亭中存放的神像通过这个楼梯运抵屋顶开光;横厅东侧,另一条很长很缓的直跑楼梯通向屋顶,完成开光的神像被从这里运下。这两个楼梯的墙壁上都装饰着祭司队伍的浮雕画面,他们手捧神龛,一边吟唱着古代诗歌,一边攀登着。

 

直跑楼梯剖面 图片来自网络
直跑楼梯  ©张弛

屋顶的西南角的光明亭,由十二棵哈索尔柱支撑,代表白天的十二个小时,神像被放置在这里,接受太阳的照耀,即太阳神拉的加持。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座奥西里斯神庙。其中东北角神庙的天花板上发现了著名的黄道带,已在1821年拿破仑征服埃及时被整体凿下运往法国,现藏于卢浮宫,现在此处展出的只是复制品。伊西斯、奈芙蒂斯、塞尔凯特和努特四位女神,象征着四季,各以双手托举着天体。每两个女神之间有一对隼面的荷鲁斯也帮着一道托举。四位女神加上八个荷鲁斯代表了一年中的12个月份,而他们伸出的24只手则代表一年中的24个小时。中央以圆盘代表的天体中,描绘着12个星座,由此可以窥见古埃及人通过精确测量所总结的天文知识。

 

横剖面 图片来自网络 右上角是光明亭,两侧的墙体中夹着隐藏圣室
黄道带 图片来自网络
天窗中装饰的奥西里斯  ©张弛

神庙外墙和南侧的设施

 

神庙外墙的浮雕还保存完好,托勒密和罗马的统治者身着法老时期的服饰进行祭祀仪式的场景被刻画其上。南侧外墙正中央曾经有一张被金箔包覆的哈索尔的面孔,现在已被彻底毁掉,留下一个凹槽。彼时的平民不被获准进入神庙内部,他们只能在圣室的背面,向这张巨大的面孔祈祷。南北墙面的转角处刻着克里奥派特拉七世(埃及艳后)、儒略·恺撒和他们的孩子小凯撒(托勒密十五世)一起祭神的形象。

 

神庙背面的设施  笔者标记  底图来自google earth
神庙外墙的浮雕  ©张弛
神庙南侧外墙  ©张弛 中央的凹槽原来是哈索尔的面孔
转角处埃及艳后、凯撒、小凯撒的浮雕  ©张弛

内围墙南侧保留着一座小型的伊西斯神庙遗迹,其东侧的门厅和柱厅只剩下柱基,只有西侧的圣室还比较完整。神庙的西南角有一方25米 x 21米的矩形水池,是所谓的圣湖。曾经北侧喷泉涌出的清水将圣湖注满,四面的楼梯将祭司们引向湖中,他们在那里进行仪式性的沐浴,为宗教仪式做准备。如今干涸的池底里生长着茂密的棕榈树,圣湖成了一方阴凉的下沉庭院。

 

因为远离大城市,丹德拉并没有过多的游客,不像艾德富或卡纳克那样人头攒动。寂静宏伟的门厅中,似乎可以听见上古的回响。天花板上浅浅的蓝色是古代的梦境,轻柔地漂浮着。丹德拉是献给女神的最优美的吟唱,也是古典埃及的终曲。

 

-

 

无论是水中升起的菲莱神庙和尼罗岸边凭高竦立的考姆翁布神庙,还是形制严整保存完好的艾德富神庙和梦一般绚丽的丹德拉神庙,都不过是外来统治者加强自己统治合法性的工具,而建造它们的埃及工匠则将神庙艺术推到了历史的巅峰。

 

面对西方日益强大的罗马共和国,亚历山大的继业者建立的希腊化殖民国家一一破灭,到了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的年代,托勒密王朝统治的埃及已是硕果仅存。这位埃及艳后凭借熟稔的外交手段继续维护埃及在东地中海的大国地位,依靠与凯撒和安东尼的恋情获得与罗马的短暂和平。然而这种脆弱的平衡终究随着罗马内部的权力洗牌而被打破,凯撒被刺、安东尼战败,公元前30年,随着她的自杀,埃及被屋大维并入罗马帝国。

 

克里奥帕特拉之死,油画,Jean-André Rixens 图片来自网络

罗马在埃及的主要利益是埃及提供的丰富粮食,罗马人也并未大量定居埃及,所以在整个罗马时期,托勒密王国的政治制度被延续,希腊人继续担任政府的大部分职务,希腊语仍然是官方语言。罗马人与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一样,充分尊重埃及的宗教和风俗习惯,同时将对罗马国家元首的崇拜引入埃及人认可的多神崇拜体系中。

 

这种形势一直延续到五世纪,随着罗马在西方的衰落,埃及与罗马的文化产生隔阂,这加速了基督教在埃及的传播,并导致了埃及法老文化的消亡,古代的神庙被改建为教堂或住所,抑或被废弃,融化在自然景观中。

 

此后,无论是对待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皇帝还是来自波斯的萨珊人,埃及人永远处于政治和宗教的疏离状态,全不抵抗,听任统治,直到打着伊斯兰旗帜的阿拉伯人到来时,才终于彻底改变了埃及的文化和宗教面貌......

 

关于拍摄

所有现场照片均以135胶片拍摄,采用旁轴相机和3支镜头(24mm、35mm、90mm)。

 


本文由作者张弛授权有方发布,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申请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关键词:
埃及笔记
建筑历史
建筑摄影
神庙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