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刘宇扬:找回稠密的城市肌理 | 系列专访

刘宇扬:找回稠密的城市肌理 | 系列专访
编辑:楼樱 | 校对:楼樱 | 2023.06.30 14:50

首届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邀请建筑师们在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及附近设计了二十座社区书屋。这些带有复合功能的书屋是社区活动的容器和社区活力的激发器,给城市中不同的人创造了相遇的机会。

通过对不同建筑师的不同书屋的探讨,我们期望和大家一起探索建筑设计的多种思考方式和社区建筑的意义。

 

“两个更好”城市书屋-百花园四季书屋点位图  图片绘制:谢凌慧

 

Q&A

受访人

 

 

刘宇扬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吴从宝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项目主管/副合伙人

 

 

谭梦琪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项目建筑师

 

 

刘泽弘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项目建筑师

 

 

策划、采访、撰稿

 

 

谢舒婕

建筑师

 

 

谢舒婕  你们为什么选择了这四个点位作为场地呢?

 

吴从宝  事务所的第一次现场勘踏是派我去的,我、左靖老师还有负责运营的谭总在现场走了一圈,初步选定了百花园中的四个点位。第一个原因是,这四个地块构成一个对称关系;第二个原因是,在最初的策划书中,他们希望整体的功能和体积能够达到一定的量,同时我们也不想一个建筑就包含了所有的事物。于是,我们就初步选择了这四个点位。并且,这四个点位都是独立的用地,本身的边界感便很清晰,那么把原来独立的用地直接拿来做建设岂不是很方便?

 

前期选位与概念研究一:四角选位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东侧入口广场步道视角的秋书屋  摄影:刘泽弘
阳光透过冬书屋的室外天井  摄影:梁井宇

一方面,业主单位的诉求是建筑要和已有的公厕发生关系,这是因为已建成的一号书屋就是对原有的公厕进行改造所形成的一个综合性市民服务驿站;另一方面,运营方需要其在功能和体量上形成一个串联,以方便运营管理。政府和运营方的这些诉求其实还挺矛盾的。我们对这块场地还有一个判断,那便是南北轴线是面对政府大楼的,这样仪式感比较强、东西轴线的两端可以有一些服务性的功能,因为附近居民比较多,居民通过东西方向进入公园会比较容易。

 

百花园北侧的市政大楼和西北方向的居民楼  摄影:刘泽弘
铝板与玻璃幕墙建构的原公厕  摄影:吴从宝

结合这样的观察,刘老师一开始提的思路是将一组线性的体量放在东西两侧的轴线上,这样既能让功能集中、有利于运营的组团化管理和观展的连续性,也强化了东西两侧的空间和功能体验,而公厕的改造也可以独立进行。但是,业主对这个方案的意见比较大,他们觉得这会破坏广场的东西轴线和整体的仪式感,不符合在老一辈市民观念里对广场的感觉。

 

前期选位与概念研究二:中轴选位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百花园南北主轴和位于广场中心的巨型城市雕塑  摄影:吴从宝

在与运营方的一次周末的工作坊中,刘老师通过草图构思了他如何以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解题:围绕东西两侧的半圆形入口广场的一组扇形建筑体量,以环抱、舒展的态势,形成强烈的入口感,并结合向南北延伸的散点建筑,形成流线上的延续,串联起位于四个角落的公厕。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并作为定稿方案的基础。

 

每一组中的三个类型:驿站线亭、散点花亭、书屋扇亭  绘制:刘宇扬
连廊形成的“环抱”公园入口和延续城市界面  绘制:刘宇扬
定稿选位:散点式线性组团布局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当然,现场还有另一些挑战,一个是要尽量避开现有的树,减少对它们的破坏;另一个是这个场地附近还会有城市社区花园的相关工作,景观改造也在同步进行,这些都给我们精确选址带来了难度。

 

位于百花园西侧的三角花亭与街对面的博物馆与商务产业园  摄影:梁俊豪
为保留公园原有乔木而于现场确定定位的六边形花亭与廊架  摄影:刘泽弘
于树丛中建造的六边形穹顶小花亭  摄影:梁俊豪

但这其实又是一个契机,我们为此策划了一个体系:书屋、花亭、驿站,并且由于我们的建筑结构清晰,同时也方便了在现场进行具体定位的修改,比如建筑体量的变化。这是用城市的策略去解题的比较关键的一点,既现实又灵活。

 

书屋效果图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花亭效果图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驿站效果图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谢舒婕  可以聊一聊你们对建筑本身的形式以及对结构形式的思考吗?

 

刘宇扬  我们把这个项目定义为城市设计,所以虽然建筑体量偏小,但设计是从城市设计的思考维度来考虑的。社区书屋是围绕“社区建筑”这个主题探讨来进行的,因此在这么大一个场地里,我们认为项目应该是组团式的形态,这样的建筑形态可以更好地安置不同的功能和服务不同的人群。我们希望将书屋的点位选在轴线的两侧也是想要营造社区感,设计通过点位带形成组团,组团带动整个轴线,再通过线来带动整个公园的面,最终在这个轴线上形成一个创意市集的感觉。

 

鸟瞰效果图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在公园中轴线上看两个弧形书屋  摄影:梁俊豪

除了“社区建筑”这个大命题之外,这些书屋还有另一个大命题,那就是装配式建造,这和信阳要做产业导入和产业升级有关。我们一开始担心如果全部选用当地的厂家,而对材料和做法没有办法做比较好的掌控的话,那么我们很难接手这个项目。但是,左靖老师让我放心,他觉得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资源去导入更好的产业和更好的做法,由此来引导当地的产业升级。

施工中的扇形书屋  摄影:梁俊豪
屋盖轻木结构的搭建  摄影:梁俊豪

吴从宝  关于装配式建造,我们选用了木结构。你现在看到的连廊是用膜做的,实际上最开始是木格栅的形式,可以让一些植物依附在上面。业主提出这个连廊也需要有遮雨的功能,因此我们在木格栅上加了膜。而到施工招标阶段的造价测算,我们发现造价超过投控的心理预期太多。于是,我们又做了一些减量,将造价减了近四分之一,其中的一项就是取消了连廊的木格栅。这个项目是事务所第二个重木结构建筑,第一个落地的重木结构项目是位于上海浦东临港的滴水湖风帆俱乐部。

 

两种尺度的重木拱结构组合的上海临港风帆俱乐部  摄影:田方方

谢舒婕  这个项目是一个城市尺度的项目,而且其中也有着多方交织的关系,比如政府的诉求、策展团队的诉求、刚才你们提到的场地附近的其他项目等等。我很好奇,你们在这样层叠的关系中如何做好平衡呢?

 

刘宇扬  我觉得项目中的反馈和修改是在检测我们的策略是不是足够强壮。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像做一套OS操作系统,如果这个系统足够强大,那么不管什么变化我们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应对且能落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设计中会用模数化的几何原型,或用一定的材料、比例、尺寸等等,在方案策略上有足够的容差后,这个项目才会变得更包容和强大。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都有一个心态,那就是把所有的挑战都变成一个机遇。就像刚才宝工说的,需要降低造价因而改动连廊的材质,这样的修改让整个连廊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我觉得这样一举两得的修改很成功。

 

游人漫步于遮阳膜下的钢木结构廊架  摄影:刘泽弘

谢舒婕  你们有很多和城市空间发生关系的项目。城市有着多样性,你们在设计的时候如何判断怎样的设计是适合这个场地的使用者的呢?是否有出现过有意思的意外情况呢?你们对这样的情况是怎么想的呢?

 

刘宇扬  去看现场和工地的时候,我们很少有机会和附近的居民直接交流,更多的是和业主方、代建单位等交流,但是他们只能代表很小的一部分人。当然,他们也会负责收集信阳本地的信息,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这些信息,因为这样容易被带偏。由于我们不是长期居住在信阳,也不够了解当地的情况,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当地机构的信息,我们和各方是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在建筑师做设计的时候,我们只能控制图,而通常会被造价和甲方要求等等所限制,所以图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具。如何在设计里回应多样性?我的回答是,建筑不要做过多的限制。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而不能完全被环境限制住,设计里需要留有一定弹性。宝工在我们这里资历比较老,宝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布展与咖啡吧搭建中的冬书屋室内空间  摄影:刘泽弘
书籍展陈中的大六边形花亭室内空间  摄影:刘泽弘

吴从宝  在我们经历过的项目类型里,教育建筑有着较高的多样性。我们在上海落地的两个小学和幼儿园项目的建设模式都比较相似。业主单位和建设主体是每个区的教育局和国企平台公司,运营是校方。但是,我们几乎在项目快完工的时候才会见到校方。在设计的时候,教育建筑的功能、面积、规范、使用都有规范要求,教育局也会给一些非常刚性的底线要求。

 

在这些要求下,什么是好的教育空间?那其实就是靠设计师自己的体验、学习和观察了。我和刘老师都有小孩,家庭的经验在我们设计学校的时候就很有帮助。当然,这里面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就通过观察和学习来减少这些不确定性。实际上,在项目落地后我们还会做“后评估”。换句话说,校方进来这个学校后,他们反馈说什么空间好用,什么空间不好用,什么空间他们想花钱再改。设计团队可以吸收这些反馈,并作为下一次的设计的起始点。

 

大五边形花亭外的居民共建花园  摄影:刘泽弘
用于自然课堂的小五边形花亭室内空间  摄影:刘泽弘

我从这些经历中获得了几方面的经验。第一,我们很难全面预判校方的每个具体功能设施需求,比如我们会想到要放读书角,那么要多少个呢?需要多大面积呢?实际运营情况会是怎样呢?这些在校方介入之前的设计阶段是很难确定的。我们能控制的是回到建筑师的基本能力,比如提高采光通风进深的合理性。我们会创造一些可自定义的灰空间,这又回到城市设计的逻辑。我们做这些空间就像做一个框架,框架可以被填充,所以这里发生的事可以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第二,设计中的流线和空间布局关系很重要。尤其在一些景观空间设计中,刘老师和我们讨论方案时经常会讲到我们的设计和周边的关系、在流线上的停留和走动的位置,停留的地方要设置座椅、快速通过的空间要干净利落。

 

书屋外廊与公园景观的衔接  摄影:刘泽弘

其实我们大部分设计都可以归为系统设计,这个系统思维不仅影响设计阶段,在面对场地适应、领导反馈、居民投诉等等问题,甚至对于未来的运营,这个系统都可以有所适应和反应。我觉得我们事务所这么多年在设计上的不断演进迭代的点就是这个系统性的思考。

 

刘泽弘  刚才说到的空间中的灵活性,不止是指我们最后落地的空间具有灵活性,还体现在我们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元方案,设计中的各方刺激出现的时候,元方案就会对应做出一些改变。在东侧的两组书屋刚完工、书墟活动刚开幕的时候,我在现场看到有乐队在书屋的灰空间下表演。这个空间的元方案就是一个六跨空间,很简洁。在设计的时候,我们把这个均质的六跨结构空间网格中靠近中轴的那一跨特意留出来作为灰空间,所以当这里出现了保安乘凉休息和乐队表演活动时,我们感到惊喜却并不意外。

 

为人自发使用的书屋室外灰空间  摄影:刘泽弘

刘宇扬  如果我们在这里特意设置了一个给乐队表演的空间,那其实也会很尴尬,因为并不是每天都会有乐队表演。我很反感那些音乐广场,毕竟一年里能开音乐会的时间是很少的。但只要我打开这个空间的定义和设计,变成一个开放空间,那么这里就可以遛娃、遛狗、做市集,也可以开音乐会。梦琪,你是从深化阶段开始进入这个项目到最后落地。你来分享一下深化阶段吧。

 

谭梦琪  这个项目在方案阶段已经定了比较明晰的设计策略,所以到深化阶段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把建构本身的逻辑和尺度更加明晰地去落实。书屋这个项目看起来形态变化丰富,实际上我们是有标准化的连接方式。宝工和我说不要急着跳进项目里画图,而是和我一起列了一个表,比如有多少屋檐交接的情况。当这个表格出来后,我们再拿出我们的通用节点,图纸自然就很快出来了。只要搞定了这个建筑80%或者90%的构造逻辑后,剩下的这一点部分是我们需要花精力去攻克的难点,这其实也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方式。这个项目的详图部分和前面整体图的部分是同步互相控制,而不是先画前面整体图再来出详图。

 

铝镁锰板屋面及室内灯具施工中的六边形小花亭  摄影:刘泽弘

刘宇扬  这个项目中有80%是我们在之前的项目中使用过的节点类型,20%是我们为这个项目特别确定的。按梦琪刚才说的那个深化设计流程,实际上我们是从画详图开始的。

 

吴从宝  深化阶段是一个矩阵式的推进,一个维度是延伸方案阶段的空间设计,另一个方面就是谭工刚才说的构造系统。设计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平行的过程,一些是反映在图纸上的,就像谭工刚才说的那样。图纸本身的详图和整体图之间就有一个同步平行调整,还有一些是我们和厂家二次设计的同步,并且我们在图纸深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接厂家了。

 

在木结构体系下灵活搭配室内外的天井和天窗  摄影:刘泽弘

我们给施工方的建筑图纸已经包含了与厂家沟通后75%的施工指导图了,厂家在我们图纸基础上做设计可控性较高的剩余深化工作。而且这个项目是装配式建造,我们对项目的把控主要体现于图纸和构件生产阶段,而不是到现场。所以,在这个项目里,图纸更为关键。传统的建筑设计基本在土建部分做完后,细部出图都甩给了二次深化单位,而这个项目就像是二次设计组装出来的一样,我们像生产零件一样去对待每一个部分,让每个部分整合在一起。

 

屋盖结构安装中的六边形大花亭  摄影:刘泽弘
墙体结构及天花安装中的六边形大花亭  摄影:梁俊豪

谢舒婕  你们就像一个粘合剂把各方整合在一起。你们的节点库和系统化的工作方式给这些设计中平行的步骤做了厚实的保障。如果只是单纯的线性产出,实际上经不起很多次的根据反馈意见的修改,也很难应对紧张的项目周期。所以你们提到的平行和系统化是很好的工作方式。

 

谭梦琪  其实过程中开了很多次会。比如我们需要把门窗厂家和外墙厂家拉在一起开会,通过三维模型的推敲去把他们的系统“粘合”在一起。我们会探讨一些具体位置可能门窗厂家来做比较合适,而另一个收边有可能给外墙厂家做比较好。

 

整合门窗及外墙挂板细部而显露钢结构的书屋界面  摄影:刘泽弘
上翻折叠开启后直接对外经营的书屋咖啡吧台  摄影:刘泽弘

刘泽弘  预制化和二次深化这两个部分就把这个建筑的大体外观效果给控制住了,那么现场施工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会非常影响最后的整体大效果。但是二次深化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具体施工中各个部分的交接、协调和工序是不会出现在图纸上的,这些都是施工总包的工作。所以,如果施工总包的协调能力不够,无法在现场协调二次深化的各个部分,那样就会出很多问题。

 

刘宇扬  在装配式建造里,选择厂家的关键不是熟悉程度,而是专业程度。传统的建造项目里,建筑师会在意施工总包的手艺和配合程度,但是在装配式建造里,施工总包对于装配式体系的专业程度是很重要的。

 

安装中的小六边形花亭菱形平锁扣铝镁锰屋面板  摄影:刘泽弘

谢舒婕  可以聊聊你们对于材料选择的思考吗?

 

刘泽弘  这个项目里的建筑主要分为两个系统。书屋和花亭是木结构框架,屋面材料系统采用了铝镁锰金属瓦,墙面选用了干挂的合金钢板。而卫生间是另一个体系,整个屋盖用了木桁架,其他部分则是钢筋混凝土,外立面是湿贴的面砖。

 

从人行道进入城市驿站的台阶入口  摄影:梁井宇

釉面砖湿贴完成,木作天花施工中的城市驿站  摄影:梁俊豪

其实我们在建筑的材料选择上也考虑了传统在现代的转译。屋面选用的是直立锁边的铝镁锰金属瓦,远看过去和青瓦有视觉上的相似性。墙面的合金钢板我们选择了错缝的拼接方式,是想在现代工业标准化体系中找一些如传统一般的灵动。在金属件的颜色选择上,基本选择了银色和灰色。和木头相靠近的部分,比如吊顶和墙面家具,我们选择了和胶合木的颜色稍微脱开一点的相搭配的颜色,从而衬托出胶合木本身的颜色。另外,在四个点位的室内我们用了四个颜色的涂料,对应四个书屋的命名主题:春、夏、秋、冬。

 

书屋室内墙面“四季”主题颜色涂料样板  图源:左靖工作室视频截图

刘宇扬  我在设计百禧公园的时候用了几个大胆、明快的颜色,那是因为周边环境的色调都比较灰暗。而信阳百花园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城市花园,自身的色彩已经足够丰富了,所以我们在建筑的外观上选择比较低调的颜色,包括木结构本身的颜色,但是室内如果全部刷成白色那就是差口气,所以我们把色彩留给了室内。我们在茶廊城市驿站用了陶土面砖的材料来回应本地著名的信阳毛尖,而且前面提到过的连廊的膜结构其实也有一种类似茶包一样白色肌理。

 

廊架冷白色的PVDF高透遮阳膜  摄影:刘泽弘

至于传统建筑的转译,我们的书屋的两侧是实墙,面宽通透,仔细看看这个空间形式是不是很传统?

 

山墙采用干挂合金钢板  摄影:梁井宇
东侧入口的秋书屋夜景  摄影:刘泽弘
书屋面阔界面通透的玻璃幕墙利于室内外的连接与互动  摄影:刘泽弘

谢舒婕  对,这个对传统的转译的确藏得很深,但想到这个点就可以瞬间懂。你们刚才说的四个颜色主题其实很实用。我有可能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记不清楚到底哪个书屋是“春”,但是我可以和我的朋友约见面地点说“我在粉色的书屋等你”或者说“我在绿色的书屋等你”,这个标识性还是很实用的。

 

你们的很多设计是在一个大的系统里去做了一些介入。就像城市设计,就是在城市系统里做一些设计介入。信阳项目就是在百花园里做了一些介入。我很好奇你们如何选择“切下去的那一刀”?如何把控介入的深度?你们觉得你们的介入可以给原有系统带去什么呢?

 

刘宇扬  城市设计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密集的城市肌理里做掏空,这个类型包含口袋公园、线性公园等等。比如说百禧公园的场地在最开始已经被掏空了,第一步的操作已经自然产生了,那么第二步就是去用设计织补它,这个类型其实是比较好做的一种类型。第二种是在松散的肌理里做设计,信阳的这个项目就属于后者。场地是一个属于新城的环境,周边的肌理比较松散。在这样的肌理里我们很难去与原本的城市肌理产生一些连接。所以我们需要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新的系统,这个也是我们最开始的目标。在松散的新的城市肌理里做一个新的东西,这其实很容易会想到地标建筑。

 

挑檐与廊架共同限定的前场公共空间  摄影:梁井宇

但是,我觉得在这个项目里,我们不要在这个新城增加一个地标了,而是要把我们的设计做成肌理,找回城市该有的稠密肌理。最开始我说了在一个场地选择的方案里,我们理想化地设想我们的建筑立在轴线两边,那么渐渐这边就会生长出市集等空间。河南是农业大省,每个地方都有市集。在我们的设想中,这里会逐渐变成一条主街。传统的城市里经常会有一些热闹的老街,所以我希望重建这样的城市空间关系,这就是我说的要找回城市的肌理。

 

挑檐与廊架下的活动  摄影:刘泽弘

谢舒婕  刚才您说到百禧公园是一个织补的设计。我在现场感觉到它的确是将周边缝合在了一起,而且是很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但是周边小区和百禧公园之间还是有一个围墙相隔。所以我在想,在中国想要打开小区的围墙是不是真的很艰难。

 

刘宇扬  这不是是否艰难的问题。围墙是一个文化。我发现中国城市和西方城市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城市是有墙的城市。自古以来,墙都很重要,这是需求,墙很难被打开。那你为什么一定要打开这个墙呢?我们看到西方的城市是开放式街区,我也很喜欢开放的城市。但城市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千万人的,每个人对墙的诉求都是不一样。邻居老太太老先生、年轻妈妈等等不同人群对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百禧公园是为周边十一个小区设计的,这十一个小区的居民的意见很重要。我们在第一稿的方案中,给围墙设计了一个2.1米高的上人平台,并将平台延伸到红线外,想着是下面能做停车位。居民就提意见说才2.1米高,万一有外来的人从平台跳进小区怎么办?我们想了想,的确也不可能保证每个小区都不会有这样的安全问题吧。

 

百禧公园初稿方案:以高差分界社区与公园,绘制:刘宇扬
百禧公园初稿方案剖透视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百禧公园实施方案剖面:以围墙作为界限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此外,百禧公园的土地是政府的,小区的土地是小区的。如果没有围墙,那么红线怎么确定呢?居民担心政府是否占用了小区的土地,政府也担心小区的人出来私搭乱建管不住。这些阻力都是来自于项目自身的特性,那么我们就需要想办法去做出最适合这个地方的设计回应。回到墙的问题,百禧公园与旁边社区大学接壤的围墙在领导的大力推动下也一度被拆掉了。

 

面向开放大学广场打开的百禧公园  摄影:朱润资

学校是归教育部门管理的,教育部门就问规划部门围墙打开后学生的安全性怎么办。后来大家看到百禧公园建成的效果比预期的要好,位于公园南段的环境局也同意释放出一块原本无法进入的绿地与公园共享。虽然社区大学后来又把围墙补了回去,但是我发现校方做了一扇可开启的铁闸门。这就意味着要办活动时,可以把这个闸门打开,用大学的广场举办活动,活动结束再关上。虽然门的设计是有点难看,但是添加的围墙部分沿用了百禧其他围墙的设计样式,整体效果也还不错。

 

我觉得做城市项目就是要能容纳这样的事情发生。当然,这次之后我也知道了,下次应该提前把门给设计出来,不应该想当然地觉得校方一定会一直开着那个口子。关于小区的部分,我们对门、栏杆和墙的样式做了多种不同的方案组合,让各小区居民自主协商选择,比如实墙带门、实墙不带门、虚墙带门、虚墙不带门等不同组合。

 

用于百禧公园的六种围墙方案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百禧公园南端两侧社区选择的不同围墙  摄影:朱润资

刘宇扬  很好玩的一点是,项目开幕的时候大概只有一半的小区是选择围墙带门的,但是一年后我们回访去看,有好几个原本选择围墙上不开门的小区,后来也开门了,而门的方案还是沿用了方案提供的样式。这就和农村做民居一样,一个样式做得好就容易被普及。泽弘有具体的经验,因为是他一个一个小区去谈下来的。

 

刘泽弘  百禧公园所隶属的曹杨街道办的执行力很好,他们有工作人员陪同我去居委会和书记沟通。书记也很认真对待这个项目,书记先自己调研了开门的位置,他不想破坏现场的老树,也不想损失停车位,最终得出几个选项。我会去看看这几个选项和公园的对接情况,然后我们共同商定位置。最后,他们会做一个公示,看看居民的反馈。这一套决策系统很重要。

 

砖砌水洗石饰面实墙及氟碳漆喷涂的钢构透绿围墙,形成两种氛围的社区界面  摄影:朱润资

谢舒婕  你们做的项目有城市空间设计、建筑设计,还有室内设计。在我的认知里,这些都可以被统称为空间设计,在你们刚才的逻辑里是叫系统设计。但是,在学校教育里,这些都属于不同的专业,其实是割裂的。所以,你们事务所如何搭建人员架构和设置每个项目组的人员配置来实现高效的多学科整体设计呢?

 

谭梦琪  我们事务所把每位同事都往综合性全流程设计人才来进行长期培养。刚来事务所的年轻同事们会轮流进不同项目组,这些项目组有些是在做建筑设计,有些是在做景观设计等等,那年轻同事们遇到这些也要直接上手做。

 

刘泽弘  对。其实我们大家都不会觉得我只是做建筑的设计师或者说我是做城市的设计师,不管我们能不能一下子上手就会干,我们都得干下去。

 

谭梦琪  在一些比较专业的领域会有顾问来配合。我们更像是一个搭框架的角色,比如做景观会有专业的景观顾问过来,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填充框架里的这块内容。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框架搭好。

 

事务所架构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吴从宝  事务所现在有三位项目主管。我是其中之一,侧重于建筑全过程。还有一位是于淼,侧重于城市设计方向。第三位是章静谦,是我们杭州办公室的负责人。除了三位项目主管之外,资深的项目建筑师如谭梦琪有八年以上的经验,中级项目建筑师也有五、六年的经验。项目建筑师会负责一个主要项目,另外搭配一两个项目在不同阶段的配合工作。项目建筑师会在项目中负责日常对接协调、进程推进、技术和设计创作的推进等等。

 

项目组架构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我们对团队的培养也是用系统性的方式。我们有一套标准化手册,手册里是事务所过往的设计积累下的资料,里面包含图纸表现、工地现场、图纸绘制和材料筛选等等。我们会用这些标准化手册对团队进行一些入门的培训,但是更多的还是希望他们自己在项目中学习和积累。在具体项目上,年轻建筑师遇到不太懂的地方,资历比较深的建筑师会去教他们,教的出发点还是通过标准化手册,形成事务所的参照体系和工具。当项目建筑师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一些节点构造会变成他的工具书,就像查字典一样,但这些并不是做设计的出发点。设计的出发点还是会回到应该用什么样的策略去面对具体的这个项目类型和具体的这个业主。

 

标准化手册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谢舒婕  那我就很想问问,具体到这个项目,在你们的策略里为什么配置了这样的一个团队?

 

吴从宝  这个项目周期比较短、时间紧张。刘老师在接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有一些侧重,那就是谁可以做这么快速的预制化建筑。我们的建筑师其实有三种大类型:一种是创作发散型的建筑师,就是从无中生有做方案很厉害的建筑师,但是这类建筑师很难往回收,他们可以做方案做十遍,但是深度上很难往扩初的深度去推进下去。第二类是擅长技术深化的建筑师,当方案相对稳定后,他们可以继续把方案在技术层面落实下去。第三类就是比较综合的建筑师,方案和技术都可以,虽然没有很锐利的长处,但是综合性非常强。

 

而这个项目其实对综合性的要求很高,因为整个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在做方案的时候就要瞄到施工完成的时候的状态了。梦琪和泽弘都是属于综合性比较强的建筑师,而且梦琪在之前几个项目的训练中获得了很强的对后期的把控能力,泽弘跟了百禧公园项目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百禧公园项目的驻场建筑师。

 

刘宇扬与刘泽弘于百禧公园南段工地钢结构下巡场  摄影:朱润资
刘泽弘与谭梦琪于百花园书屋工地冬书屋前巡场  摄影:齐楚涵

梦琪和泽弘是很合适的搭档,梦琪侧重于图纸和厂家端口,泽弘侧重于现场端口。所以,综合考虑大家的其他项目的时间安排,我们选择了他们两位。这个项目实际在画图的有四位,是他们两位加上两位助理建筑师。两位助理建筑师有很强的配合能力,分给他们的具体画图工作等等都可以很高效地达标。我在这里面的最核心的价值是二次设计的管理。

 

内部项目工作坊  图源:左靖工作室视频截图

施工图进行到75%的时候,我和刘老师就开始同步在筹划顾问厂家、图纸、驻场安排等等。在图纸方面,梦琪其实基本都可以做,但是总体把控的经验还是缺一点点,那我就是那个搭总体框架的人,完成从土建设计、二次设计到施工现场的工业化建造体系和报批。

 

百花园四季书屋屋盖结构上的SPF木板材  摄影:梁俊豪

刘老师在早几年一直在讲四个词,我当时一知半解,最近几年他口头上说得没那么频繁了,但我观察到这四个词已经渗入到我们事务所的方方面面了。那四个词就是我们事务所发展的比较基本的要求:复杂性、系统性、专业度和完成度。

 

 

设计图纸 ▽

 

书屋平面图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花亭平面图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驿站平面图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两个更好”城市书屋——百花园四季书屋

项目地点: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七大道百花园

项目类型:公共绿地配套建筑

建筑面积:2560平方米

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

构筑物面积(廊架投影面积):228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2.10-2023.02

建设时间:2023.01-2023.06

设计单位: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刘宇扬

项目主管:吴从宝

驻场建筑师:刘泽弘

方案阶段:刘宇扬、吴从宝、刘泽弘、朱澄霖、韩笑

深化阶段:刘宇扬、吴从宝、刘泽弘、谭梦琪、朱澄霖、齐楚涵、韩笑、黄逸飞

施工配合:吴从宝、刘泽弘、谭梦琪、齐楚涵

项目管理:吴从宝、刘泽弘

设计范围: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结构设计:栾栌构造设计事务所

机电设计:上海三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灯光设计:麓米照明设计

建设单位:信阳两个更好实业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信阳新资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包)、辽宁金柏胜木结构科技有限公司(木结构专业分包)

 


 

本文由作者谢舒婕授权有方发布,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两个更好”城市书屋
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
刘宇扬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采访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