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都市圈之外,中国许多地方省市里也散落着不少优质当代建筑。对想要进行短途建筑旅行的爱好者来说,这些“地方”恰是度过周末或短假的好去处。
本期建筑地图,我们将目光聚焦至江西,一个在中国南部诸省中显得有些边缘与沉默的地方。即便如此,每每提及景德镇、婺源、井冈山等话题,江西的风景还是会让人心生向往。
“边缘”亦有好山水。属于江西的建筑风景,同样值得期待。
江西省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耳里庭客舍
建筑设计:董豫赣、周仪、王娟
坐标:德安县长岭聂家
耳里庭客舍是建筑师为自己中学好友设计的一处庭园建筑。在宏敞的五幅堂(主屋)与幽密的客舍间,建筑师计划以一座兼具空敞与幽静的空庭递度。适逢业主当年在这块空地上所植林木,多半沿猪圈基座边缘而种,它们意外地为散植的林木当间,围出一块八米见方的林荫空地,于是计划在群木之间开辟一方林下方庭。
“以家具建筑的过往经验,在空庭西南两侧,各起一堵高低不一的矮墙,南墙低如条凳,砂浆抹平,以供庭南庭北双向落座;西墙高如条案,案嵌水池,以供庭中洗瓜漱果之需,它们交角于这株构树的斜枝曲影间,并为生活其间的身体提供可感的林荫庇护。”
02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建筑设计: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坐标:景德镇市胜利路78号
御窑博物馆位于景德镇历史街区的中心,毗邻明清御窑遗址,在地段周边散落着很多大小不一的历史瓷窑遗址。这些断壁残垣的老窑遗址,这些薪火相传的不灭记忆,是御窑博物馆自然而然的源泉。瓷窑独特的东方拱券原型,窑砖的时间与温度的记忆,塑造出窑、瓷、人的血缘同构关系。
多个大小不一、体量各异砖拱布局,它们若近若离,萧萧如落木,营造出轻松、偶然、手工、自然的氛围,游走于虚实相生的砖拱与院落之间,人们可以感受到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空间经验。
03
三宝蓬艺术中心
建筑设计:大料建筑
坐标:景德镇市竟成镇三宝路
狭长山谷,溪水流过,千来年,“嗵嗵嗵”,同样的水碓声回响悠长。一艘巨大的飞船,不知道停靠多久了,满是泥土,青苔密布,但硬朗的外形仍然在清秀的南方山谷里一目了然。
这就是三宝蓬艺术中心在景德镇三宝村里的样子,建筑跟环境有着强烈的对比,就像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色方碑。在自然的环境里,天干天的事,人干人的事,跳脱出来的比较纯粹的几何形体,是建筑师在环境里得到的反馈。
整个展场在视觉上150米直线延展,实际进入后却发现是多流线并置穿插。建筑师的意图本就没打算让人一下就看遍所有地方。通常的展览空间都是为展品和流线而准备,这里更关心的是人们跟展品所处空间的暧昧关系。贯穿始终最强烈的建筑感官元素是:墙体,更多的还是作为建立空间氛围的工具。建筑使用的几种主要材料:夯土,钛锌板,洞石,都比较容易留下时间的痕迹,这也是建筑师所希望看见的。在建筑里徘徊,会令人不时感觉到某种悲剧的力量,就像一把大提琴的声音。
04
三宝蓬陶瓷设计中心
建筑设计:曼景建筑
坐标:景德镇市竟成镇三宝路
景德镇三宝蓬艺术聚落坐落于江西景德镇三宝村西朝坞的一个山谷中,曼景建筑完成了整个艺术聚落的总体规划以及其中四组建筑的设计,陶瓷设计中心便是其中之一。建筑形如圆月,漂浮于水面之上,故称作水月馆。
水月馆选定的位置在山脚下的一条溪流转折之处。溪水两岸西高东低,溪流由南向北顺势而下。虽有地形水势,在周边的山谷里也甚是普遍。建筑师希望最终的空间能够最大程度呈现这簇小山水的野意,于是建筑以柔软身姿轻轻跨越溪流,匍匐于地表,用室内的高差再现原生场地的起伏,并以溪流的转折点为中心框定出内部的水院。建筑整体的形态则来源于匣钵——烧制瓷器时用来放置瓷器胎体,以便隔绝火焰与烟尘的器皿。
05
景德镇丙丁柴窑
建筑设计: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坐标:景德镇市湘湖镇前程村内钱
丙丁柴窑空间仪式感的创造以窑炉为核心,窑房采用与窑炉砖拱结构类似的混凝土拱作为空间母题,强化以窑炉为中心的东西轴向对称序列。顶面光带、墙面条窗、地面竖缝均指向窑炉中轴。细长的天光自屋顶中央洒落,随时间在窑炉表面移动。由内及外浮光掠影,炉火星空天人合一。
窑房的功能分区按照生产流程、参观体验两条动线布局。生产动线集中在底层,包括窑炉前平台区及楼梯两侧的台阶,主要在满窑、烧窑及开窑期间使用。参观体验流线主要集中在二层,以窑炉为中心绕建筑一圈,通过拱顶的空间指引,从不同角度体会建筑和窑炉生动的空间关系,突出窑炉充满仪式感的核心地位。
06
婺源虹关村留耕堂修复与改造
建筑设计:三文建筑
坐标: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17号
项目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这里是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制墨圣地,有“世间烟墨七分出徽州,徽州烟墨七分出虹关”之说。留耕堂位于虹关村村口,是当地少有的带院落的宅子。特殊的区位和开敞的院落使留耕堂从古村密集的肌理中“游离”出来,这也是业主长租并修复改造其为民宿的原因之一。
设计团队介入时,建筑修缮工作已接近完成,建筑空间格局已经基本确定。根据新的使用功能——民宿,设计团队首先对流线进行了梳理:精简了建筑原有重复的楼梯,将二层三个独立的区域贯通,形成连续的交通流线。然后将公共服务空间和住宿空间进行了分区。设计将正堂及客馆部分的二三层定义为客房,共计13间。一层及原先厨房部分作为公共服务及配套餐饮空间,设有书房、琴房、画室、棋室、茶室、餐饮等功能性空间。院落被重新梳理,保留具有空间属性的桂树和枣树,在东南部增加一咖啡厅,既满足了住客的日常需求,同时也可以对外接待虹关村的旅游人群。
07
南昌世茂水城云中心
建筑设计:大正建筑
坐标:南昌市红谷滩新区
一个远离城市中心的新兴园区,还需要花时间培养社区的精神,建立更完整的公共活动。建筑师的设计初衷便是让新入驻这个园区的青年人除了工作生活,也能在这里“动”起来。
于是,一条纯室外环绕建筑的攀爬路径被建立起来,它对园区完全开放。这条路径的起点在一层,通过一个形式化的入口可以爬至二层平台再转至屋面。屋面另一侧则设计一条坡道,直接连接南区二层室外商业动线。同时一层为了南区商业和北区广场的有效连接而设置了局部架空层,同时在架空层又开辟了一条直达到地库的路径。
路径不仅是行为的通道,更是空间之间的联系体。对于建筑与城市来说,路径的置入将刺激活动进而增强社区活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沟通,促进人与环境的对话。
08
华侨城·万科世纪水岸鸟屿浮云
建筑设计:Nordic Office of Architecture
坐标:南昌市西湖区真君路与云锦路交叉路口
项目位于象湖湿地公园旁,设计主要包含三种自然元素——水、大地、天空,分别与前广场、商业设施、观景塔三个功能区相对应,旨在创造一种建筑与景观融合的空间体验。
建筑主体通过延展的曲线波浪形式语言,在三维空间中形成景观元素的延续。前广场的景观通过一个缓慢展开的露天剧场,延伸到建筑的三维空间之上。从建筑两侧可以通往屋顶花园,屋顶空间的下方散落布置着零售和商业功能,与前广场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相连。
观景塔是本项目最大的亮点—— 登上塔顶既可以远眺湿地公园的万寿塔,观景塔本身也回应了当地的塔楼文化,成为一个代表南昌现代生活的新地标。
09
牡丹亭演艺公园服务区建筑
建筑设计:孙群
坐标:抚州市临川区孝桥镇初级中学西南
本设计以牡丹亭戏剧的历史剧本为背景,结合导演对戏剧编排的需求,反思传统素材在当今文化语境下的再现方式。考虑到木结构及院落式布局的悠久传统,建筑师决定在本项目的建筑空间及结构形式上继续延续这一记忆。
针对四个主要功能块(游客服务中心、办公、排演厅及宿舍)的空间特征:游客中心为开放型的公共空间;办公楼为相对私密的公共空间;宿舍为封闭的私密空间;排演厅为半封闭的公共空间。在总体布局上,利用游客中心、办公和宿舍形成“U”型的半围合式的院落形态,以此为排演厅创造内向型的公共空间。同时考虑原有保留建筑及会议接待对面向演艺园区的视线需求,从而形成“U”型及“I”型的两条空间结构控制线。建筑的结构灵感则源自形成的门形结构形式基础,从中演变出“Y”形的结构形式。
10
上饶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和档案馆
建筑设计: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坐标:上饶市信州区凤凰中大道
项目占地约4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包含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馆、城建档案馆。城市广场尺度宏大,其外是高密度的城市建筑群,形成了高密度与零密度的鲜明反差。建筑如何与这两种密度反差巨大的空间对话是最大的问题。
设计首先避免了追求建筑体量的整体式布局,由南至北依次布局城建档案馆、城市规划展示馆、博物馆三个建筑体量,根据使用人群、面积、方式,三个体量大小不一、东西错落布局,在基地两侧的城市广场与城市道路方向形成若干尺度不同室外空间,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设置了不同的内容和景观要素,从而明晰了人群进入建筑和游玩的方式。
建筑体量呈现明显的雕塑感,在不影响内部空间使用的情况下利用幕墙外挑,通过倾斜的表皮来消解其长方形的格局,呈现出倒置的椎体形态。外墙均采用横向的金属格栅,有着接近铜的颜色,暗合上饶本地历史悠久的采铜工业,金属格栅间距均匀布置,与门窗洞口的模数一致。转角处幕墙与建筑体量脱开较大,形成了明显的镂空,阳光可以从缝隙中透出,给建筑增加了更加生动的视觉感受。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均来源事务所官网及有方网站已发表项目,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C+ Architects:“走着瞧” | 建筑新力量·北京
下一篇:深圳水贝国际珠宝中心:竹节般的垂直体量 / Ae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