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M+博物馆的内与外|有方影像

M+博物馆的内与外|有方影像
编辑:袁蓓祺 | 2023.11.02 16:54

今年春天,有方摄影师来到久违的香港,探访了“大馆”。而近年落成的香港另一文化艺术地标,坐落于西九文化区的「M+博物馆」,自然也不容错过。

 

M+博物馆设计、建造过程共历时9年,由Herzog & de Meuron联同TFP Farrells、奥雅纳设计,是亚洲首座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也是全球最大的现当代视觉艺术博物馆之一。建筑静静矗立在维多利亚港边,色泽沉稳内敛,却又以大胆的形体宣示着其博物馆身份。

 

M+设计过程引发了许多好奇。Herzog & de Meuron联合创始人赫尔佐格今年3月在M+演讲时,介绍了他们秉持的“寻得”(found)策略——基于观察和感知,“看见”并利用在地的已有之物,进而与此地、此时发生联结。然而,M+所在的地块是填海而得,这里约20年前曾是维港的一片水域,在这样的一张“白纸”上,能够寻找到什么,又如何在空间中体现?

 

答案就藏在M+中,一同来发现。

 

 

 

 

 

纵与横,M+的地上体量由窄长的纵向大楼与扁平的基座平台构成,二者形成一个倒转的字母“T”。如赫尔佐格所说,水平铺展的空间,在香港是一种奢侈的存在。而水平与垂直的对比,展现出一个矛盾的香港。

 

赫尔佐格解释道:“在万塔之城香港,所有人和物都可以被塔容纳,这也是我们为M+构想一座‘塔’的原因之一。但这个垂直的板楼不仅是一座‘塔’,它还是一面‘屏幕’。M+可以借此完成许多特定于此地的艺术表达,与周边林立的广告牌和商业地标进行对话和竞争,重塑西九龙的天际线。”

 

 

 

 

 

 

地面层大厅

地面层大厅是一个开阔通透的正方形空间,这里是博物馆售票柜台所在的楼层,也是参观路线的起点。大厅四个方向均设置出入口,使建筑与周边的艺术广场、公园、海滨相连接。空间系统四通八达,无论是否观展,访客都可自由探索建筑的大部分空间。室内和室外空间均采用了陶瓦组件和清水混凝土材质,强化了内外空间的连续性。

 

地面层北侧入口 | 地面层中央大厅

 

 

地面层东侧入口 | 地面层中央大厅

 

地面层中央大厅 | 地面层东侧入口

 

地面层南侧入口 | 地面层中央大厅

 

负一层南侧入口 | 负一层大厅

 

大厅可见的另一个建筑特色是两个“光庭”,大楼纵向体量两侧的天窗结合楼板开口,将自然光线一路引入展览层、地面层,直至地下空间。

 

混凝土地面经过拓印,呈现出木纹肌理,消减了材质的冷感;竹制的柜台在回应香港地域性的同时,更为空间增添了一抹暖色。

 

 

 

 

 

 

 

 

 

 

 

 

地下一层与潜空间

位于地下的“潜空间”英文名称为“the Found Space”,正与Herzog & de Meuron事务所的“寻得”(found)策略对应——这便是在建筑师面对填海场地一筹莫展之时,发掘到的空间线索所在:

 

香港地铁的东涌线和机场快线从东北-西南方向呈对角线式跨越M+的地下空间,起初,设计团队被告知“就当作它不存在,在上面盖一个3米厚的水泥板就行”,但最终,它却成为灵感来源和切入点启发了整个设计。Herzog & de Meuron联合创始人德默隆说:“通过把地铁线发掘并彰显出来,设计在垂直方向上更丰富了,博物馆的体验也变得更多面化。”

 

 

 

 

 

 

 

 

 

 

 

 

 

 

 

二层展厅

二楼容纳了大部分的展览空间。宽敞中庭可通往四大展区,其中央的旋转楼梯两侧是两个巨型桁架,作为支撑结构分担大楼重量,亦使空间富有张力。

 

 

 

 

 

 

 

 

 

灰空间

在拥有漫长夏天的香港,M+的户外台阶无疑是纳凉发呆的“宝藏”空间。握着一杯咖啡在此闲坐,可以观赏对岸的天际线或不远处公园中来来往往的人群,亦可感受习习微风爬上临海而设的台阶去向更远方。

 

立面上的窗洞,在将台阶区域的景色引入室内的同时,也为室内外观展、乘凉的人群提供了微妙的视线交汇。

 

 

 

 

 

 

 

 

 

 

 

 

 

 

 

 

 

 

外立面

大楼和基座均采用了墨绿色的釉面陶瓦,远望之下近乎玄黑,又以低调的光泽反射出光影,与环境互动着。不同的是,大楼外立面还设置了LED系统,让它得以在夜晚化身为一块66×110米的滨海“屏幕”,以缤纷色彩传播视觉艺术。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触及艺术的方式愈发多样,如此背景之下,如何构建一个博物馆?M+的回答是,在完备的博物馆功能基础之上,超越人们对其的常规认知,让博物馆成为“互动、对话的催化剂”,以丰富的场所和流动的空间拥抱大众。

 

 

 

 

 

 

参考资料

1. https://mp.weixin.qq.com/s/3cMmarQRKpgD24PCoawnXg

2. https://mp.weixin.qq.com/s/GLQbb-nW3HzswWcNQEE6xw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jbyUa6ySc

4. https://mp.weixin.qq.com/s/Cg10Nn-NhkCb2wcIRENn5w

5. https://mp.weixin.qq.com/s/quJLBOxzSS3uwKL5QUGgdg

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2td1ErL_s&t=3s

 

 

 

摄影 / 周子杰、游浩麟、唐杰

文字 / 袁蓓祺

统筹 / 郭嘉

视觉 / 吴邦、郭嘉

审校 / 原源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博物馆
摄影
有方影像
资讯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