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VIA维亚景观
项目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
建成时间 2025年1月
景观面积 3006平方米(甲板花园)、约22400平方米(由由社区南片区“15分钟漫步圈”)
撰文 孙轶家、顾沁祎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甲板:关于老旧社区公共生活的隐喻
本项目所在的由由社区(由由新村)是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的老旧社区,是在浦东开发开放背景下,最早于1993年开始使用农地征地款由本地村镇集体自力更生建设的“农民城/农民新村”。
而“‘田’字出头是为‘由’”的建设理念,便是当时本地居民(村民/农民)对出人头地与未来美好城市化生活最直接朴素的愿景表达。再到4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由于由由社区内城市道路多是车行宽度不超过9米的机非混行双向双车道的社区级道路、两侧人行道也较窄,且道路沿线停车拥挤,整体社区外部空间感受是狭仄、封闭、内向的,缺乏感受上相对集中的居民交往空间。
同时,甲板花园所在场地在更新前是封闭管理且绿化杂乱、内部路径曲折、缺乏活动场地的带状绿地,绿地空间的公共性缺失与相对复杂的空间结构无疑又进一步加强了前述整体空间的负面感受。
因此,设计在开始这个“社区花园/口袋公园”设计之初,就放弃了传统“花园/公园”设计中多层次空间结构设计的手法,同时也放弃了传统或主流景观意义上“造景”的动机,转向更简单直接的表达。
在移除绿地围墙的同时,开门见山地植入一块完整的东西长90米、南北宽15米的“甲板”,以此作为社区公共空间最大程度共享的提示和隐喻,为居民提供开放、连续完整、尺度放大的绿色公共空间体验。
并在最大限度保留保护现场大树的前提下,结合场地周边住宅、道路、河流的相邻关系,聚焦这块“甲板”在不同位置的使用功能与作用进而展开具体设计,并将本项目命名为“甲板花园”。
起翘的甲板:重塑共享风景的权利
场地东侧紧临的浪水浜是甲板花园周边最重要的城市公共景观。而在更新改造前,由于项目现场场地标高(现场实测海拔为4米)相对河道驳岸标高(现场实测海拔为5.4米)低1.4米,也由于封闭管理与杂乱的现状绿化,在其中散步游憩的居民在行为与视线上都无法到达浪水浜滨水岸线。
这样的情况使浪水浜滨河景观几乎成为河对岸拥有滨河步道的“浦东星河湾(现场实测临浪水浜滨水步道海拔为5.6米、小区内道路海拔为7.6米)”、“锦绣前程(现场实测临浪水浜滨水步道海拔为6米)”等高品质新建商品房小区独享的城市景观。
设计将邻近浪水浜的甲板局部抬高1.5米,并结合现场保留大树形成一个容纳不同形式交往活动的“起翘的甲板”。
在这里,由由社区居民可以站在与河对岸高端住宅小区居民几乎相同的城市空间标高上赏景休憩,形成使用者感受上的“蓝绿融合”。
也可以沿浪水浜向东看向不远处的浦东图书馆等近年新建地标建筑景观,向北远眺6公里外的世界级城市景观“陆家嘴三件套”,令由由社区居民可以在家门口近距离与上海的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甲板花园:全龄段友好的一体化空间体验设计
关于甲板花园的空间营造,设计做了三处具体的设计。首先,由于项目用地形态为长条形,南北向距离长度较小,约在22米至35米之间,为减少集中场地活动可能引发对相邻住户的噪音干扰,设计在甲板中心区域植入较大面积的矩形绿地,并借此形成相邻住户视线中“绿色庭院”的空间感受。
其次,为鼓励周边居民进入甲板花园开展游憩活动和满足路过时临时休憩的需求,设计在西侧沿严中路的入口处结合现状保留雪松与新增银杏设置了一组结合树穴的坐凳,并以此将甲板花园中松弛自由的体验感受推向街头。
最后是关于“起翘的甲板”的设计,这里的设计又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从场地正负0到抬高1.5米的空间里将无障碍坡道、结合台阶设置的趣味活动场地进行一体化设计;
第二,在甲板最高处平台结合现状保留大树与新增乔木进行结合不同休憩活动的空间划分,鼓励小尺度人际交往活动与不同特征空间的耦合;
第三,将甲板最高处到滨河景观的空间设计为台阶与面向浪水浜河景的坐凳相结合的形式,以此鼓励更多随机休闲活动的发生。
以上所有设计内容,看似都以解决具体的空间问题和创造空间趣味为出发点,但事实上都在“甲板”长条形空间的形式逻辑的控制之下,并以一体化的设计语言进行表达。
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看到成年人的健身活动、儿童自发的趣味活动与各年龄段的休憩行为都在甲板花园不大且极为简单的空间中各得其所的同时发生。
尤其一些儿童的“自发活动”更是令人欣慰,在这里的“自发活动”甚至可能被儿童理解为“自己发明的活动”,这样的过程对于他们未来的人格成长应当会比一个具体的儿童游乐设备所带来的乐趣的作用大得多。
以甲板花园为契机的由由社区南片区“15分钟漫步圈”建构
就规模、功能与景观特征而言,甲板花园是一处面向社区服务的“口袋公园”。而甲板花园的设计方案中关于中心城区高密度老旧社区的绿色公共生活方式与面对社区外部城市公共景观“风景平权”追求的表达,却让甲板花园这个口袋公园成为更大范围内为由由社区居民提升社区环境友好度的契机和引爆点。
在2021年9月甲板花园方案通过各方审议后,为更好的完善与提升社区居民到相邻交通设施、文化设施的可达性与便利性,设计团队与业主团队共同策划了由由社区南片区“15分钟漫步圈”:一个以甲板花园为起点、总长约1800米的无障碍漫步环。
并以“15分钟漫步圈”为线索建构沿线公共景观空间系统,完成滨水步行断点打通、现状非机动车停车空间梳理优化、游赏型步道与通勤步道的分型与融合、沿线幼儿园入口区域等候环境提升、城市防护绿地林下空间优化、小尺度景观游憩场所与设施植入等一系列小而美又具有系统性的设计工作。
这个以口袋公园(甲板花园)更新营造为起点、进而实现“以点带线、连线成环”的社区公共空间系统(15分钟漫步圈)的动态更新,也成为了中国当代城市更新背景下“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的一种可能的路径与有效的实践方法。
设计团队并未受到甲板花园西侧紧邻的由由公园的更新设计邀约,但仍殷切期望:后续由由公园的更新应当结合甲板花园与由由社区南片区“15分钟漫步圈”的更新成果,在关于由由公园的景观风貌、功能设定、行为引导等方面做立足于整体社区公共空间系统的更完整与系统化的考量。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甲板花园
项目类型:口袋公园、绿道景观
项目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由由社区严中路
设计时间:2021年10月
建成时间:2025年1月
景观面积:3006平方米(甲板花园)、约22400平方米(由由社区南片区“15分钟漫步圈”)
业主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办事处
设计单位:VIA维亚景观
主持设计:孙轶家
设计团队:孙轶家、马丽、周密、易洋帆、张亮、陈天舒、姚维彦、范英英
施工单位: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代建单位:上海市市政工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图管理协作: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规划顾问:冯路(花木街道社区规划师)
图纸绘制:计雨薇、吕子涵
摄影师:CreatAR Images
撰文:孙轶家、顾沁祎
版权声明:本文由VIA维亚景观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廊下之家,京郊小院的新生 / 鳞见设计工作室
下一篇:Snow Peak苏州美罗百货新区店,商场里造山林 / 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