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题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主题演绎展区位于新华街道的上生·新所内,于2021年9月25日与艺术季活动同步举行。
主题演绎展分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社区·元空间”、“细胞计划·亚关系”三大板块,呈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演绎、案例展示和场景体验等内容,营造6个社区元空间,植入7件公共艺术作品,全面体现社区的多样性、特色性与成长性。
主题演绎展区位于新华街道的上生·新所内。上生·新所不仅是“魔都”上海新晋的时尚地标,也是经典的城市更新案例。园区在对历史建筑进行整体保护的基础上更新内部功能,著名的孙科别墅成为各类展览的文化空间,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则变身成为颇具人气的茑屋书店,海军俱乐部则成为了各种时尚及文化艺术活动的秀场,其余建筑则经改造后服务商业商务、文化创意、社区服务等多样功能。
上生·新所通过多样化的城市更新策略,为社区提供了喷泉广场、树阵花园、泳池游廊等公共空间,营造了良好社区生活氛围,是“15 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的鲜活案例。
本届艺术季主题演绎展选择上生·新所作为展场,充分考虑了保留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和优美环境,同时植入小型分散、灵动流畅、风格多样的展陈空间和艺术作品,使参展的市民既能品味历史风貌意蕴和现代公共艺术的启示,又能感受具有烟火气的日常生活场景。
2014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世界城市日论坛上,“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本概念被正式提出。2016年,“上海2035”总体规划提出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总体目标,并同步推出《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2021年,自然资源部组织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写《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并颁布施行。六年多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上海不断推广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是本届艺术季的主题,而主题演绎展顾名思义,正是为了让大家了解“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本次主题演绎展主策展团队,从专业角度为公众展示社区生活圈的理念演绎、案例展示和场景体验等内容。
理念演绎
通过主题动画,向公众解释“为什么要构建社区生活圈”、“社区生活圈是什么”、“社区生活圈怎么做”三个问题。动画分为“理念篇”、“宜居宜业篇”、“宜游篇”、“宜学宜养篇”、“六共篇”五个篇章。
案例展示
在展现理念的同时,每段短片后将呈现有特色、有亮点、评价高的案例,共计100余个鲜活的片段,以视频和照片方式生动展示国内外社区生活圈的创新实践,并着重展现上海近年来的实践成果。
场景体验
本次展览还采用环绕投影方式,以不同人群的一天生活轨迹,体验现在与未来、城市和乡村的美好生活场景。
本次主题演绎展邀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袁烽教授作为总建筑师,上海一造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智能建造团队,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数字布展团队,在20天的极短施工周期内,打造了“共Communicate”、“融Connect”、“动Cycling”、“享Comfort”、“艺Culture”、“云Cloud”六种社区元空间,建构出多种可快速灵活部署的城市公共活动载体。
共
—
Communicate
主馆
主馆取名“共”,利用上生·新所停车场的带状空间,置入一个数字木构工艺的拓扑曲面建筑。螺旋天窗及透明的玻璃立面与对面海军俱乐部相互映衬。在面向广场的一侧曲面变形下沉,提供一组户外阶梯看台,体现出建筑的公共性和互动性。
融
—
Connect
副馆
副馆取名“融”,意为联系、融合,运用数字木构与机器人3D打印工艺,通过流动的曲面形式变化,建构出一个沉浸式展陈空间。
动、享、艺
—
Cycling, Comfort, Culture
社区盒子
社区盒子取名“动”、“享”、“艺”,分别对应社区中的运功、交往与文化生活。设计采用模块化的构造体系,通过3D打印墙板将社区设施、智慧屏、环境调控装置、太阳能板等高新技术整合成一体化的产品,成为当代城市15分钟生活圈中的活动载体。
云
—
Cloud
3D 打印艺术装置
3D打印艺术装置取名“云”,以建筑机器人云3D空间打印技术,将抽象的城市轮廓转化为半透明的像素化网格,通过网格的疏密变化,呈现出都市天际线的动态形式。
本次主题演绎展邀请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沈烈毅作为艺术策展人,召集苏畅、张权、大卫·歌斯坦(以色列)、林书传+卖力工坊+24小时美术馆、蔡磊、瓦莱丽·古塔德(法国)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七件作品在上生·新所展示,让观展者在了解“社区生活圈”的同时,还能畅享一场艺术的盛宴。
主馆对面的广场布置有一组艺术品,由上海青年艺术家苏畅创作,名为“社石”。作品借鉴中国传统山水观中自然元素的抽象写意表达,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产生更高、更深的交流。
参观须知:
1、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预约时段于2021年9月26日10:00开始,2021年11月30日18:00结束,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双休日向公众开放,每周一闭馆维护;(2021年9月27日周一、2021年10月4日周一照常开馆)
2、预约场馆分为主馆、副馆,主、副馆除开幕日外日常开放时间为10:00-18:00;
3、2021年9月26日零时起,观众可预约14日内门票。通过随申办移动端(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APP)搜索“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或“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微信公众号—“线上预约”栏目进行预约。每张身份证每天限约一次;
4、参观当日,须出示本人随申码进场,显示绿色方可入馆,随行儿童需出示随申码—亲属码;
5、请务必按照预约时间段到馆参观,如错过预约时段将谢绝入馆。为避免排队时间过长或人员过于密集,建议勿早于预约时段前15分钟到达候场;
6、疫情期间,所有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观展时请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入馆前须接受体温测量,如有体温异常(≧37.3°C),或有咳嗽等异常症状的的观众谢绝入馆。
策展团队:
主策展团队: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策展指导:熊健、赵宝静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
策展人:奚文沁
助理策展人:殷玮、吴秋晴、杨帆、过甦茜、王睿、林可可、凌莉、扎博文、傅毓、李心蕊
“社区·元空间”
建筑师:袁烽
策展团队:闫超、张雯等
“细胞计划·亚关系”
策展人:沈烈毅
参展人:苏畅、张权、大卫·歌斯坦(以色列)、林书传+卖力工坊+24小时美术馆、蔡磊、瓦莱丽·古塔德(法国)
场馆支持单位:上海万科
展陈执行单位: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场馆建造单位:上海一造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由主题演绎展策展团队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安藤忠雄“诗之礼堂”:只有在这里才能被创造的建筑
下一篇:不是月亮:MAD最新艺术装置,亮相2021北京设计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