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IG建筑事务所公布了不丹盖勒普国际机场(Gelephu International Airport)设计方案。该项目将由BIG与航空工程公司NACO合作完成,其不仅是不丹的第二个国际机场,也是盖勒普“正念之城”(Gelephu Mindfulness City)总体规划的核心部分。据悉,盖勒普国际机场预计于2029年启用。
盖勒普国际机场面积达68000平方米,建成后每天可容纳123个航班。预计到2040年,机场每年可接待130万名乘客;2065年,可接待乘客数将达550万名乘客。据不丹现任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表示:“盖勒普国际机场的落成将把盖勒普‘正念之城’打造成一个重要的航空枢纽和商业中心。”
盖勒普“正念之城”由BIG联手Arup、Cistri共同设计,其设计理念源自不丹当地文化及精神遗产,并遵循国民幸福总值原则。总体规划设计包括一个新的国际机场、铁路线路、水力发电大坝,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基于国民幸福指数九个领域(即教育、健康、环境、管理、时间、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社区活力、内心幸福感、生活水平)的地方建筑类型学语言。
▲ 项目视频 ©Squint/Opera & Brick Visual
“机场是城市给人留下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的场所。我们试图通过盖勒普国际机场,体现这个国家和‘正念之城’的自然与文化——覆盖高原的森林从到达广场一直延伸至停机坪,热带树木为旅客提供树荫,森林庭园则为出入境、安检和行李托运等主要功能区提供了空间。机场建筑将由模块化的木结构框架组成,灵活且可扩展,所有的木质构件都按照传统工艺进行雕刻和着色。这样的设计既传统又具有前瞻性。”
——Bjarke Ingels,BIG创始人兼创意总监
盖勒普国际机场以不丹的文化为基础,融合了包括木工(Shing-Zo)、雕刻(Par-Zo)、绘画(Lha-Zo)和传统编织技术(Tshar-Zo)在内的不丹传统工艺,并将其与现代创新技术相结合。
机场采用模块化的木结构框架,其材料取于当地,并装饰有不丹传统柱式纹样“Kachen”——由当地艺术家手工雕刻而成,其复杂的设计呼应了不丹的建筑传统元素,木结构框架的斜肋设计则与背后的喜马拉雅山脉呼应,远看机场像一座风格各异的山脉。这些木结构框架轻便坚固且结构独立,便于拆卸重组,可满足机场后续的扩建需求。
机场的设计旨在缓解旅行中出现的紧张情绪——三层高的入口、宽阔的落地窗和天窗,使机场沐浴在自然光中;室内、外的休息室为瑜伽和冥想提供了宁静的空间,让旅客能够重新调整和充电;位于上层的登机口,旁边是零售和餐饮区,旅客可在这里欣赏喜马拉雅山脉壮丽的景观。
机场的到达广场与周围的自然地形融为一体,其被设计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内设有座位和天蓬,并搭配有盖勒普森林中的特定植物,地面则由当地天然石材铺设而成。
“正念之城”总体规划中的生物多样性走廊,将延伸至机场内部的庭院——“森林脊柱(Forest Spine)”,其将航站楼分为两部分:西侧为国内航班,东侧为国际航班。庭院内包含有绿地、步道和本土动物,旅客从机场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森林脊柱”,它为旅客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相连的空间。
为了使机场能适应当地的亚热带气候,并实现不丹“负碳排国家”的目标,设计通过设置通风屋顶和庭院,可有效调节室内湿度,促进通风;屋顶配备的光伏板,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延伸的屋檐可提供遮阳并防止暴雨。据悉,机场还将成为不丹的首个陆上交通枢纽,将通过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与“正念之城”的其他区域及不丹的其他地区相连。
参考资料
https://big.dk/projects/gelephu-international-airport-20769
https://archinect.com/news/article/150467708/big-announces-craft-inspired-gelephu-airport-design-as-part-of-bhutan-mindfulness-city
延伸阅读
编辑 / 李翊娴
视觉 / 方泽楠 校对 / 李翊娴
本文编译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版本转载。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莫干山郑宅:面面皆景观 / 泛式建筑
下一篇:荆州旺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异地扩建项目 / 筑境设计+中国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