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宜兴吴冠南艺术馆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旭可建筑

宜兴吴冠南艺术馆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旭可建筑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5.02.07 19:18
主立面  ©旭可建筑
夕阳下的东北立面  ©旭可建筑
画室  ©旭可建筑

设计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旭可建筑

项目地址  江苏无锡

建成时间  2024年

建筑面积  2955.9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旭可建筑提供。

 

不同于刺眼的直射光线,如同月光一般可被凝望的漫反射光线既具有永恒的诗意,又蕴含着中国传统营建的智慧。夏季,南方毒辣的阳光投到传统院落深深的天井里,再反射到周围的房间,从犀利变得柔和。漫射的光线柔化了房间内的物品——在彰显厅堂上方的字画的同时又避免了阳光的曝晒。正因古人很早便认识到漫反射光线的“朦胧”之美 ,纸作为一种可以凝结光线的材料,常常被用作封闭窗户,从那时起,人们便住进了灯笼一样的房屋。窗纸减少了房间内直接的自然光线,在幽明的环境下,物件、材料的饱和度都相应降低。或许恰恰是出于这个原因,古人既欣赏水墨的淡雅,又欣赏颜料于幽微之处的华丽和浓重。

 

享誉海内的画家吴冠南先生将自己的画作捐献给家乡丁蜀,于是有了建造一座美术馆的计划。场地被规划在未来黄龙山公园西门的一块台地上,选址几经周折,恰逢黄龙山地质公园及周边地区的规划、开发,方才尘埃落定。

 

艺术馆与周边环境鸟瞰  ©旭可建筑
从南部十字路口远观艺术馆  ©旭可建筑
由黄龙山远望艺术馆  ©旭可建筑

美术馆长条形的体量坐北朝南,面对一小片开阔的绿地;背后是逐渐高起的山脉。建筑主体一共三层,底层向绿地开放。

 

楼层累加布置的策略使这座规模不大的建筑物达到19米的高度,加之不算大的进深,建筑面向街道的山墙面比例挺拔。高出白宕路的台地又将它托起,这样一来,经过这个路段的车水马龙都可能在一掠而过时瞥到建筑清瘦的灰白色侧影——正如吴冠南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

 

双龙桥方向鸟瞰  ©旭可建筑
西立面与山坡  ©旭可建筑
艺术馆东南角  ©旭可建筑
场地关系爆炸分析图  ©旭可建筑

二层分东西两个展厅,顶层由东边的展厅和西边的画室构成。展厅下方的侧墙是封闭的,仅在东西两端的山墙各有一扇侧窗,观众可以从此望见黄龙山或青龙山。

 

建筑的外墙和内部的两个交通核心共同构成了筒中筒的混凝土结构体系。结构顶端常见的圈梁元素被取消;一片片独立的窗间墙和轻薄的钢结构屋面消解了传统框架结构顶部的封闭效果,呈现开放的结构状态。

 

模型照片-南立面视角  ©旭可建筑
模型照片-西南角视角  ©旭可建筑
模型照片-东北角视角  ©旭可建筑
东北立面夜景  ©旭可建筑

美术馆门前,一个既是庭廊又是露台的构架为入口遮阳避雨。画家喜爱的花草将摆放在露台之上,呈现给观众和市民。在冬季,这些花草会被搬运到草坪东边的花房(咖啡厅)里过冬,它们是艺术家的创作对象。

 

入口门廊  ©旭可建筑
二层露台  ©旭可建筑

通过采取内保温的外墙构造,裸露的清水混凝土表面需要得到有意识的表现:墙身上成矩阵状规则布局的对穿螺栓孔反映了混凝土模版作为整体被固定的工艺,孔洞被填充并略微凹陷;混凝土墙面明缝和蝉缝分别对应着混凝土浇筑工序,以及砌体的错缝搭接与开洞的逻辑。墙面的肌理、缝与孔洞的痕迹在较近的距离下可以被人清晰感知——像中国宣纸那样半透明、有织物肌理、掺着混沌物质的表面,而非以白度、光泽度、厚度以及重量定义属性的现代打印纸。

 

混凝土立面局部  ©旭可建筑
⼀层内景  ©旭可建筑
⼀层⻔厅  ©旭可建筑
⼆层中厅  ©旭可建筑
⼆层中厅地⾯  ©旭可建筑

展厅两侧低矮,中部高耸。低矮处上方设夹层,在其外墙上开方形窗洞为展厅提供自然采光和通风。经过嵌在窗洞中的玻璃砖过滤,天光变得温和、柔软,再通过夹层浅色地面和天花板的反射,落入下方的展厅,这时光线已经完全散开了,像水雾一样在昏暗的室内弥漫。幽明当中,陈列在展柜内的画作被精心调节的人工光源提亮。

 

艺术馆剖面模型  ©旭可建筑

展厅  ©旭可建筑
展厅采光  ©旭可建筑
夹层(采光、设备)  ©旭可建筑

房间深处的画面,外墙的表面,通过与光线的接触展示出此时、此地、此物。自然光线永远保持着运动,既有确定的规律(朝夕),又不稳定(阴晴)。建筑师在与光线的合作中做出从城市到建筑,从建筑到家具,从家具到物品的抉择和决定——那些透光的面、反光的面、吸光的面——于是,环境也在建筑的定义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展厅  ©旭可建筑
三层中厅  ©旭可建筑
楼梯间  ©沈旸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旭可建筑
一层平面图  ©旭可建筑
二层平面图  ©旭可建筑
二层夹层平面图  ©旭可建筑
三层平面图  ©旭可建筑
三层夹层平面图  ©旭可建筑
屋顶平面图  ©旭可建筑
南立面图  ©旭可建筑
北立面图  ©旭可建筑
东立面图  ©旭可建筑
西立面图  ©旭可建筑
多功能厅处剖面图  ©旭可建筑
车库处剖面图  ©旭可建筑
东北向轴测示意图  ©旭可建筑
西南向轴测爆炸示意图  ©旭可建筑
窗洞构造详图  ©旭可建筑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宜兴吴冠南艺术馆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旭可建筑

联络邮箱:info@atelier-xuk.com.cn

建成时间:2024年

建筑面积:2955.9 平方米

项目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白宕中路

建设单位:宜兴丁蜀镇建设局

主创建筑师:张旭、刘可南

项目策划:张旭、沈旸

设计团队:石晓夏、李蓝溪、于天泽、孙诗芸、张涛、李昂、徐桦、程可昕(实习)

室内设计:旭可建筑

景观设计:水石设计

景观设计顾问:旭可建筑

摄影:张旭、沈旸、杨一鸣


版权声明:本文由旭可建筑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