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枯·燥”摄影

“枯·燥”摄影
作者:孙昊德 |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19.08.26 13:38

“围绕着摄影影像,已形成了一种关于信息概念的新意识。照片既是一片薄薄的空间,也是时间。”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桑塔格为我们抛出了关于摄影若干宏大且晦涩的关键词——裹挟意识的空间以及时间。

 

在建筑的空间语境中,摄影所提供视觉建构的“瞬时”与建筑物的“永固”之间,始终形成一种对话的机制,在专业的语境下,我们通常称之为“建筑摄影”。视觉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意识的修饰工具,正是由于人们对于建筑的认知,往往来源于瞬时的经验和应激反应,一种符号,一种知识,或一段叙事。于是,对建筑的印象,成为那一刻、那一束光下模糊的投影。当我们看到摄影师所拍摄的那幅照片,似乎同既有的记忆和经验变得越来越吻合,因为我们更相信眼前的“证据”,也随即建立了关于建筑和空间新的意识,直到接收到下一幅照片的内容。

 

 

摄影不同于电影,在时间上的结构终究是脆弱,但也敏感,如同Eadweard Muybridge对于运动瞬间的抵抗。面对建筑这一明确存在于特定环境的视觉对象,摄影更是对时间的自证提高了要求。

 

建筑摄影似乎背负了一个与生俱来的悖论:在建筑与时间对抗中,摄影提供了一瞬稳定的空间、直接的形象、无穷的细节,成为了建筑永久保鲜的证据。然而,在客观物质环境内,建筑不断缓慢或剧烈的变化中,那些证据,正是生动地呈现了我们不易感知的建筑变化,以及建筑的“脆弱”与“可变”。想象一下将Muybridge的动作实验用于建筑,用于贝歇夫妇极力所塑造的那些似乎不存在于任何环境中的陌生建筑“物件”,建筑摄影这一概念又将如何理解。

 

 

暂且让我们结束这些论述,回归到摄影的创作议题。对我来说,建筑摄影不仅是学术科研的主题,更是一位完美的旅伴。在多年建筑游学和工作经历中,得以游历众多特色各异的地域和文化场景,不乏众多知名建筑。所谓知名,即已堆叠了种种既有观念的印迹。于是作为一种观察,亦是抵抗,采用传统胶片相机,充满意外、含混和不定的媒介,以记录参观与路过的空间场景、建筑,试图以一种更为微观的视角,探讨建筑形式与空间的一种原始而简单的状态。

 

 

正是拥抱了影像和建筑,在空间和时间不稳定的互动中,在游历的过程中,借助一种既存的、对抗时间和易变的哲学与艺术,回归到一种简单而直接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和理解自然的智慧,对于“枯”的状态有一种灵韵并敏感的控制,生命之状态,枯而未竭,燥而不燃。无论人工或观念,绘画、雕塑、景观、文学……通过对自然状态进行处理,以呈现一种原始力量所滋养的、形态最为纯粹的样貌及丰沛的力量。

 

然而,所“”为何物,也许不是建筑所承载的空间表象之证据,而是建筑形态、空间质感在人们的观念中的一种符号以及所呈现的形式与周遭存在的逻辑,即是一种所谓物质空间的“自然”。另一方面则是指一种构成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环境的规律、法则或者逻辑。“自然”成为贯串的关键词——成为自然,提取结构,破坏经验,重构规律……在日益含混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中,试图通过建筑摄影,探寻“自然”复杂和并存的状态

 

 

摄影对于建筑形象与空间质感的转译,无论从机械时代还是当下的数码时代来看,都是一次次将其“干燥”的结果。摄影的本质是“暗箱”这一种观念的延续与发展,无论采用何种技术和媒介,无论是化学反应所调和的科学和神秘主义,还是数码的信息所模拟出的语汇逻辑,便是一种对象形象意义的精炼、剥离。所谓枯之形,燥之意。所谓“枯·燥”,也更是回归到一种摄影的本体论调。

 

 

在照片的编排上,采用两幅作品的并置,也是作为一种摄影者对于建筑意义传递的介入,试图建立一种脆弱,却可超越图像的修辞化联系,不同的图像或同属于一个空间、一处场景、一段时间、一个对象等等。这亦是在探索一种建筑摄影表达的结构与方式。

 

 

“枯·燥”,回应开篇的论述,试图以拙作剥离出建筑意义在时间上的锚点,剥离环境和冗余的画外音,呈现空间“自然”的复杂。在建筑游历中这一种观察状态,是对建筑和摄影观念的提取,也是一个开放的议题及短暂摄影探索中一点粗浅的认识。

 

 

孙昊德

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剑桥大学建筑系马丁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建筑摄影历史与理论、城市设计及视觉性等。

 


本文由作者授权有方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申请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关键词:
建筑摄影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