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行止计画建筑事务所+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施工图深化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 广东深圳
方案状态 中标方案,在建
新建建筑面积 1829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28361平方米
深中龙小改扩建项目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龙翔大道沿线,是龙岗区工务署发起的未来校园建设试点项目“城长计划”十三所学校竞标中的一所。2022年行止计画联合天大设计总院赢得方案竞标,2023年深化报批完成施工图,2024年开始建设。
项目本身用地限制严苛。在竞标阶段,方案在综合处理各向设计压力的间隙找到了创造前瞻性空间的机会,由此得到评委和建设方认可;后续深化过程,我们应对、协调了一些未能在概念阶段落实的问题,也梳理、完善了设计方案的功能、空间、材料……与多方共同努力让深化成果与方案阶段保持核心层面的一致、避免过多偏离初衷。
现有校园建筑建成于2014年左右,年代并不久远但使用上已有明显不足,最直接的就是缺少教学面积。校园建筑西侧的操场是唯一可行的建设用地:其地块面积不足六千平方米、周边高楼环伺,要求在此增加一万六千平方米(实际深化结果为18295平方米)教学面积的同时,返还完整操场和180米跑道。
我们认为,项目的核心挑战不仅是在极其有限的场地条件下完成功能的合理增设,更是在这样“深圳特色”的校园里用好密度带来的机会,对教学空间的潜力做出前瞻性回应。
“程度刚好的共享”是方案的核心策略,而“多层嵌套”是完成策略的手段。基于对周边道路不同等级的开放性和现有校园的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案将校园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从全时开放的“城市走廊”,到分时开放的“社区小广场”和运动场,再到完全内部使用的“教学内院”……三个层次相互嵌套、边界清晰,在提供共享性空间的同时保证教学空间的质量和效率。
回到方案推敲的初始阶段。由于用地狭小,每一步设计操作都指向多个层次的叠加影响。
首先确定的是方案的总平布局策略:我们尽可能地将体育场挤到场地西北角、架空,紧贴它的东南侧放置5层的“L”形主建筑体量。这种布局在充分衔接教学区三条主要廊道的同时,完善了校园南侧面对城市道路的建筑界面,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利用了平面上的非操场空隙,避免将教室放入大进深平板体量。
新建体量东侧直接连接现状教室,延续其轴线成为自然的选择。而在西侧,结合红线的少许偏角和周边建筑的退线要求,我们调试出偏转10度的最佳布局。偏转后的主体建筑平面更加饱满,能够体面地容纳7-8个教学单元。
在初步的布局体量基础上,操场被明确到到二、三层之间的标高,南端内圈打开的洞口照亮下方的下沉广场。围绕着广场,底层布置体育馆、报告厅、图书馆等功能,成为具有开放潜力的半公共空间;而操场之上的教学部分,与现有教学楼层层环通,共同组成36班小学的核心教学功能。
对于现状校区主要做针灸式改造:方案增设了新的门房入口,对原立面和景观做细微调整,改换部分室内功能。
新扩建体量的南侧是主要城市界面:波纹板横线条与老楼顺畅连接,在转角处留下明确的开口引导公共进入;东侧是围合现有教学院落的内部界面:层层退台弱化了5层略高的体量,让学生的活动空间从院落自然延伸到操场层;北侧与西侧则是社区界面:紧邻社区道路、就着操场出挑的混凝土板设置全时开放的风雨走廊,庇护家长接送的同时供给城市使用。
“边界的开放性”是新一批校园设计的核心议题之一。它的实现显然不能是一意孤行的设计决策,而需要与周边环境、校园管理、空间使用等深度结合。深中龙小的改造方案设置了一系列渐进的、可控的开放空间,它们建立在对师生、家长乃至周边居民行为的阅读之上。
如前所述,校园西侧设置的风雨走廊全时对城市开放,是整个校园空间最“外向”的区域。它的完全开放得以成立,是基于以下几个前提:位于建筑退线与红线间、置换上方操场零退线挑板、远离核心教学区、紧邻社区常设的穿行道路、补充余岭路严重不足的接送空间……风雨走廊的存在,将原本狭窄的功能性道路拓宽为遮风避雨的多义社区空间,也为校园另外两组半开放空间提供了缓冲。
紧邻风雨走廊东侧,是以下沉广场为核心的一组空间。设置在此处的室内功能包括体育馆、报告厅、图书馆、社团活动、展览等,它们与广场、走廊一起组成地面—地下的复合场所,既提供学校内部使用,又可在合适的时间段(周末、假期、开放日、活动日等)打开管理口,容纳家长和社区居民。而此时东侧三个通往教学区的内巷成为校园的第二层管理口。
与下沉广场区相似的,校园的操场也存在分时共享的社区使用场景。操场“偏转”后在地块南角留下的小三角被用来设置人防出口,而其上即是面对余岭路、直通操场的公共台阶口。台阶让位于高处的操场也具有了清晰的开放姿态,而控制上同样是两道边界:一道位于台阶起点,一道位于操场东侧与教学楼之间高差处。
通过合理的空间序列和便捷的边界管理设计,方案将使用方的疑虑渐渐消除,进而促生出正向认知和期待。“开放空间”不再是一个抽象、挑战性的概念,而真正成为充满可能性、面向未来的积极改变。
项目中标后经历的深化调整繁多,大体可以收束到几个关键问题:拆除决策、柱网调整、净高分配。
在方案深化初期,我们沿着投标方案思路,希望拆除旧楼“三横”中间一“横”西侧下折部分。拆除部分面积只有二百平方米,却能很大程度上优化新建部分的功能、界面。这个操作通过了使用评估和结构论证,却终因产权证问题被取消。这个改变缩小了狭小体量中可放置大空间的空腔,使得独立的羽毛球馆被取消,也对柱网产生影响。
柱网的确定与调整,动机来自上下两端:下端是地下结构退让和报告厅等大空间对柱网的挤压;上端是标准层教学教室在异形平面内排布的合理性需求。
结合详勘,设计深化选定了地下连续墙方案,并由结构专业对老建筑侧各段的安全退距给出详细计算。退距后与老建筑每层的连接由挑板解决,出挑距离在4米左右。在此基础上,整体轴网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跟随老建筑轴向,西侧与操场一同偏转。
这套轴网延续到地上、直至标准层平面。标准层的深化方向是在异形轮廓限定内尽可能实现教学单元的标准化:最终方案在北侧设置三个80平方米单元,于4、5层解决6个机动教室;中段在2—5层设置“2+1”单元,满足美术、科学、计算机等功能教室及辅助室需求;南端则设可分可合的教学空间,分时为艺术、创新教室,合时为音乐、舞蹈、器乐空间。
为了避免对教学院落的压迫,方案将新建筑体量控制在五层,限高24米内的层高分配本不是问题,但几个特殊因素还是带来了挑战:
首先,由于一层地面大开洞,结构高度从地下一层算起,超限高度被压缩;其次是老楼层高仅3.6米,多处大跨、悬挑的新楼既要满足教室内3.1米净高要求,又要与老楼平滑衔接;最后是体育馆部分,为了满足地方消防对其非地下防火分区的认定,需将其埋地部分高度控制在总净高的1/3以下,同时其顶上覆盖的体育场则需要与教学楼三层留出主席台、观众席的合理高差。
几个因素的拉扯确定了最后各层标高,总体呈现“刚刚好”满足条件、比较紧张的状态。这给结构、设备的精确深化带来挑战,却又似乎是高密度、改扩建项目内部张力的自然显现。
方案深化的其它部分,包括材料、室内、景观、照明、VI等,基本顺着对以上核心问题的解答展开。
深中龙小的改扩建方案,立足于在高密度叠加的设计预设下,高效扩展学校功能、优化校园环境。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以可控的方式发掘校园共享空间的潜力,而这种“共享”策略反过来也成为优化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校园空间内向的底色上,方案试图谨慎地抹上一些更开放的色彩,从而为未来教育与社会更多的交流、融合、共生做好准备。
与社区的适度交互,可以让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不可预料。少年们能通过学校学习知识,也能通过学校与城市建立联系,进而与其一起成长。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深圳中学龙岗学校小学部改扩建工程
方案状态:中标方案,在建
项目位置: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怡翠路202号
用地面积:15044平方米
新建建筑面积:1829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8361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2.7—2024
设计单位:行止计画建筑事务所+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设计主持:杨濛,吴涵儒
设计团队:张诚,刘艳茹,陈斌,陈哲,王栋,李栋(实习)
天大设计总院团队:卞洪滨,韩迪
施工图深化: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署
版权声明:本文由行止计画建筑事务所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邬建安个展“是海,是沙丘”展陈空间设计 / PILLS工作室
下一篇:房间之家 / 巳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