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一等奖方案|沿山学校工程项目 /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一等奖方案|沿山学校工程项目 /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编辑:方嘉泓(实习) | 校对:李博超 | 2024.07.30 16:15
效果图:校园鸟瞰  ©华艺设计
效果图:校园近景 ©华艺设计

设计单位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广东深圳

建成状态  一等奖方案

建筑面积  44777平方米


历史与新篇:深圳南山五校建筑方案设计竞赛,由深圳市南山区建筑工务署主办,有方建筑(深圳)有限公司策划代理,包含南头小学改扩建工程项目、育才一小改扩建项目、沿山学校工程项目、荔山小学工程项目、红树湾学校项目,共计5个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本文展示的一等奖方案仅为竞赛阶段方案,实际建设或有差异,以最终设计方案为准。以下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项目位于大南山东麓,与山体距离仅百余米,周边为高品质成熟社区,街道尺度适宜、环境优美。设计从城市空间和场地特征入手,通过理性、逻辑的巧妙布局,将校园融入社区,营造紧凑高效的教学空间,并尝试探索深圳高密度校园的空间释放策略。

 

▲ 方案视频介绍  ©华艺设计

 

 

一、设计策略

1、四大挑战

 

通过对场地背景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校园规划面临四大挑战:

1、如何回应校园空间与山景、城市的关系?

2、如何打造沿山路社区活跃界面,同时规避其带来的日常交通噪音?

3、如何规避西侧、南侧高层住宅的不利影响?

4、如何在狭长用地上实现校园功能的合理分区?

 

总平面图  ©华艺设计

2、策略一:山城共生

 

规划生成:校园延续山林绿脉,向大南山呈拥抱姿态。结合场地边界特征,建筑贴边,南向半围合布局,融入“线状”城市肌理;教学区于北侧围绕55米×45米“超大庭院”自成一体,同时打开“山”“园”“城”的通廊;西南侧集中布置校园运动设施,便捷共享服务社区,也能使教学区规避沿山路噪声及高层影响;家长接送区结合西北角社区公园设置,方便联系人行主次入口,公园的使用率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延续南山绿脉,融入城市肌理  ©华艺设计
生成分析  ©华艺设计
效果图:校园鸟瞰  ©华艺设计
效果图:“超大庭院”  ©华艺设计
效果图:图书馆位于中小学连接部位  ©华艺设计

城市界面:我们将用地分为3个主要界面,北侧结合社区公园,承担出入口接送及形象界面,西、南侧为社区活力共享界面,东侧为校园文化共建界面。我们也结合界面属性,将可共享的功能空间布置在地面层,如体育场馆及设施、图书馆、多功能厅、音乐、美术、舞蹈教室等,通过沿街的多孔檐下空间,使校园积极地参与到社区营造中。

 

3个主要界面  ©华艺设计
效果图:接送公园  ©华艺设计
效果图:校园主入口  ©华艺设计
效果图:沿山路社区活力界面  ©华艺设计
效果图:东侧校园文化共建界面  ©华艺设计

3、策略二:乐智学环

 

教学空间:教学楼东、西分别为中学与小学组团,围绕中心超大庭院,中间以图书馆及公共教学空间连接,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教室南、北向双廊布置,保证教学活动的良好采光。教室单元南向错动,贴合边界形态,形成课间趣味活动平台。其日常模式和拓展模式可灵活切换,创造多维度、多场景的活动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教学单元组织  ©华艺设计
教学单元拓展  ©华艺设计
效果图:操场、庭院与教学楼  ©华艺设计
效果图:教学楼活动平台  ©华艺设计

主题院落:保留、移植场地原有树木,形成教学区与运动区间的“林上学环”,音乐艺术、美术展览、科技科普3个主题院落围绕“林上学环”串联、组织地面层的公共教学空间。音乐艺术和美术展览结合教学区庭院,形成室外表演及展示空间。科技科普院落结合南、北高差台地,可拓展成为室外科普大讲堂。

 

3个主题院落  ©华艺设计
效果图:音乐艺术院落  ©华艺设计
效果图:美术展览院落  ©华艺设计
效果图:科技科普院落  ©华艺设计

4、策略三:多维书院

 

在地生长,因地制宜:我们通过南、北双首层设计合理化解场地高差,通过科技科普院落台地、多功能厅、风雨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