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原榀建筑事务所(UPA)
项目地点 湖北随州
建成时间 2023年5月
建筑面积 336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项目背景
千年银杏谷位于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是世界上分布最密集、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银杏群落之一。从2021年开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随州市曾都区人民政府,以千年银杏谷的升级为契机,在洛阳镇开展乡村振兴活动,以百美村宿(大乐之野·银杏谷)为先导带动镇域的综合发展。百美驿站是百美村宿的先行示范建筑,旨在为乡村提供文化、展示和活动空间。
百美驿站位于洛阳镇九口堰村,离百美村宿仅7分钟车程。场地位于半山腰,一条3米宽的小路与村道连接,曲折上升到达场地。条状的场地坐东朝西,可远眺苍翠的青山,院子内有一棵两百年的银杏树。场地内原有两栋住宅和一处空置宅基地,眼前是优美的风景和破败的房屋,鸡和狗在院子里奔跑,呈现出怡然自得的乡村景象。
选址之初的场景仍记忆犹新,我们始终认为,有村民在此居住,说明这里是真实的乡村,驿站建设在真实的乡村里,方能凸显其价值。当然,这也带来了新的议题,新的建筑如何融入这片场地,驿站的公共性如何与村民的日常性共生?
质朴的日常
百美驿站的两栋建筑并非同时建成,1号楼在空置宅基地建设,于2022年5月份落成,2号楼拆除了相邻的老房,于一年后即落成。两栋房屋维持了原有的基地轮廓,仅2号楼伸出了一个观景盒,暗示了一个边界。驿站的场地与道路有1-2米的高差,内部形成一个统一的院子,与保留民居之间仅用竹篱笆来阻挡家禽的进入。
驿站建设的同时,我们对场地周边进行了景观提升,从山脚下的停车场和步道,一直到房屋周边的池塘和竹林。我们希望新建筑能融入乡村当下的状态,而非简单移植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因此称之为“质朴的日常”,并从乡村的空间和事件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我们保留场地原有的要素,包括毛石院墙、条石台阶和夯土残墙等,让乡村记忆的日常得以保持。另一方面,保证驿站的开放性,让院子内的活动与居民的活动可以同时发生,融入乡村生活的日常。
多元的轻质
百美驿站延续了我们的乡村“轻介入”思路,采用木结构装配化建造而成。两栋房屋采用了同一结构原型,为木结构排架体系,跨度均为10米,内部无柱。1号楼的双坡屋面错动形成了侧高窗,2号楼内部则置入了夹层,并设置了一个大台阶书吧。主体结构采用了花旗松胶合木,其他部位采用了多元的方式,如砌体结合木饰面板的主墙、重砌的一片土坯砖墙、钢结构悬挑的观景盒等,让建筑也实现了轻盈通透的视觉效果。
木结构充分体现了建造优势,主体由村民自主施工,在一周内即可装配完成。轻质的材料和建造方式,与传统的砖石、混凝土等相比,除了建造效率大幅度提升之外,木材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对环境的污染更小,更能呈现出自然材料之美。
原生的自然
百美驿站是一处乡村公共空间,更是一处感受自然的场所,光、土墙和植物都是场地内的素材。1号楼的柱廊和高窗,都会捕捉下午的阳光,光影交织产生诗意的空间氛围。2号楼原有的土砖墙产生了通长裂缝,施工时将其重新砌筑,使其成为了1号楼走廊尽端的对景,让人感受历史的痕迹。
设计中利用檐廊、夹层条窗和观景盒,来裁切外部的风景。这里能听到风吹竹叶的沙沙声,能看到满地金黄的银杏叶,以及远处苍翠的青山,让人感受原生的自然,体会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总结与思考
百美驿站由当地的新村民作为主理人,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脚步,也担当了九口堰村的“乡村会客厅”角色。驿站的功能也日渐丰富齐全,创意活动越来越多,如乡村振兴交流、文化沙龙、手作课程和休闲餐饮等,成为了乡村的一处活力空间。这个过程也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人的回归,在于聚人气。同时,隔壁村民的生活和劳作一如往昔,这正是我们希冀的状态。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随州百美驿站
项目类型:(建筑/景观/室内)
项目地点: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
设计单位:原榀建筑事务所|UPA
主创建筑师: 周超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邓可超、罗俊贤、王雅卓、谢锭、郭富民
业主: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人民政府
造价:150W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起迄年月):2021.11-2022.09
建设时间(起迄年月):2022.01-2023.05
用地面积:860平方米
建筑面积:336平方米
摄影师:直译建筑摄影
版权声明:本文由原榀建筑事务所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奥雷·舍人 × 深圳湾1号·湾汇:形式追随叙事
下一篇:Snøhetta设计,沙特首个歌剧院方案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