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入围方案 | 重庆香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养老中心 /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入围方案 | 重庆香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养老中心 /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撰文:梓集fabersociety |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3.04.25 10:34
公园视角鸟瞰效果图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沿街透视效果图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设计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梓集fabersociety

目地点  西部(重庆)科学城片区

方案状态  竞赛入围方案

建筑面积  32300平方米


 

“当你筑造一个东西时,你不能仅仅孤立地建造这个东西,还必须修复它周围和里面的世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连贯完整;你创造的东西,在你创造它的时候,在自然的网络中就已占据了它的位置。”

This is a fundamental view of the world. It says that when you build a thing you cannot merely build that thing in isolation, but must repair the world around it, and within it, so that the larger world at that one place becomes more coherent, and more whole; and the thing which you make takes its place in the web of nature, as you make it.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与梓集fabersociety联合参与了西部(重庆)科学城智慧医院项目全过程设计竞赛标段#2:香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养老中心,并最终获得入围奖(第三名)。本次竞赛由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主办,深圳市有方空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组织策划。

 

▲ 视频介绍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从总图上来看,场地周围的城市格局有极佳的空间潜力,但这样的未来图景在现场的实地感受还很遥远,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认为很多问题不是需要答案,而是要通过设计把问题本身提得更清楚一点。即使是遥远的东西,当它足够具体之后,就变成了萦绕在日常的故事,而热烈的空想终究会降温。本案其实是一次厘清方向的机遇,对触手可及的自然留下一个具体而明确的声音。其将成为一个张开双臂的“现状条件”,等待未来的介入与我们发生交谈。

 

实体模型照片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社区和自然

 

场地北低南高,存在6-9米不等的高差。西北侧现状为相当规模的成熟住区和学校,在地社区性和生活感很强。南侧现状为自然生长的绿地,可在此眺望香炉山,远期将结合莲花滩河规划成为城市生态公园。两侧截然不同的状态,给场地带来一份鲜明的边界感。

 

“遥远”的场地和社区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为了充分理解边界的可能性,我们引入更大范围的城市关系:莲花滩河、玉屏山自然景观带未来将串联多个片区城市公共生活节点,香炉山社区中心将成为依山伴水公共慢行系统的一个重要接入点。同时,依托滨水慢行系统,香炉山社区中心作为片区的重要居民配套,以高效的可达性联系织入周边片区,成为社区的公共服务中心。

 

从边界到连接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亲切的社区活力场

 

社区服务中心不是大型的城市公共地标。它无关乎奇观和集体想象,而是在地的细腻。我们将城市叙述尺度下的大体量孤岛打散,消解尺度,使其更亲切的融入社区;同时,把仪式性的公共轴线打散成社区到公园的多条路径,丰富社区的多样漫游体验。这是一次没有象征的精神松绑。

 

从孤岛到中心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边界和共同性

 

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中,我们多次遇到处理边界的问题。设计对待边界的态度,不是简单的区分或者融合,而是希望在边界处催生内核,产生保持差异性的聚集,并形成共同性。在场地内部,设计通过不同界面策略回应社区自然两向性,高效而自在,集约却亦闲散。

 

共同边界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两向性的场地引导了功能组团的初步布局策略:集约布置医疗服务、公共服务配套,沿城市界面展开,高效与城市联动;而文化服务配套作为优质弹性的日常体验空间,低密度地自由散落,内外放松打开,与公园融合,以激活场地内部活力。弹性的公共文化部分成为各功能组团的连接,通过引入新的地景底盘缝合南北两侧高差,连接南北的同时形成一动一静两个庭院,构建一个与自然融合而独特的社区场景。

 

功能落位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香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养老中心之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片区不仅仅是一个公共服务配套,而是社区、是城市,甚至是生态系统的串联整合:最终成为边界上慢慢沉淀的共同性。

 

边界和内核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分期建设策略

 

分散的布局策略同时满足了项目分期建设的要求,并将有限的城市界面部分预留给二期,充分保留后期建设和功能调整的灵活度。

分期建设策略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城市向自然的回望

香山社区卫生服务及养老中心是一次和城市、社区和自然的友好而深度的交谈,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次社区对自然的难得回望。

 

公园视角鸟瞰效果图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沿街界面成为了集中联系城市、社区的公共边界,通过退让的前场和公共的首层,高效应对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等复杂的功能,同时对场地呈L形围合,为内部的院落布局构建了一个亲切而柔软的边界。

 

沿街透视效果图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开放的入口以一种公共姿态将自然融入城市日常生活,同时将公共关系渗透进传统的功能空间,以消解医疗功能组团的孤立性和特殊性。

 

自然开放的公共入口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自然共生

设计尝试把建筑退到自然底色中。让绿轴渗透进场地,建筑、社区和生态形成共鸣,也是社区中心各个角落的统一主题。

 

社区和公园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建筑布局将更多的公共空间还给社区,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退让一片公共活动绿地。同时,不同尺度的景观共同构建了场地内丰富的慢行系统。

 

社区和远山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社区和庭院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反单一性的公共底盘

公共事务不应被单一的逻辑所掌握。多样性不能被盲目庆祝,但单一化应该极力避免。公共底盘是本案的核心空间,是一种城市文化宣言。我们以一个具有足够厚度的底盘空间连接多个庭院,让居民于自然和各服务功能之间自由漫行。

 

公共底盘也是场地公共动线的组织载体,对两侧高差进行衔接的同时,形成不同标高不同尺度的社区共享空间。与丰富高差的相处也带来了“重庆性”。多种灰空间,也满足了社区全季节的使用需求。

 

底盘空间功能示意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底盘空间将更多社区公共活动注入内部,为场地带来细致的生活场景和活力,消解医疗、社区之间的空间消极边界。

 

和展览结合的社区阅览空间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阅览和休闲功能被置入底盘各个角落,供社区人群、疗养人群共享。在这里,医养人群不再被流放至城市生活的孤岛,而是成为社区生活的积极组成部分。

 

自由开放的底盘空间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自然底色下的两个庭院

 

场地的尺度并不大,因此我们希望表达的更加“社区”,具体而清晰,避免过多抽象的线条。方案营造一动一静两个下沉式庭院作为主要的公共活动载体,其连接公共底盘,与公共平台绿地之间形成相对尺度更为内向体验的公共场所。庭院塑造出相对安静、便于管理的底盘空间,也是各功能组团之间人群休憩纳凉的多重公共体验的载体。

 

安静的社区庭院:树下漫游、休憩、交谈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活力的社区院子:对公众开放的运动场馆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多尺度的社区空间

 

自然、共享、活力的社区庭院营造了亲切温暖的邻里氛围。通过草坡上到二层标高,功能盒子和院子的落位布置,也在这里带来多种公共尺度的空间体验。社区中心有大草坪,有院落,也有类似传统重庆民居的巷道尺度。每一份心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落脚点。

 

自由漫行的社区庭院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宜人尺度的社区巷道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对于底盘以上的功能主体,方案不再关注建筑的矫饰造型,而是聚焦于空间与使用者的本质内在关联。我们旨在营造社区性的品质空间,与庭院相融,让人们在此放松,拥抱自然。

 

亲切的社区邻里场景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建筑的高点拥有与山景互动的完整体验。在重庆的自然气候下,我们在保证功能合理性私密的同时,尽量开放界面,营造出舒适的内外延续性。

 

从阳台远眺山景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克制的建筑表情

 

北侧沿街城市界面强调水平线条,弱化体量感,对外在墙裙高度控制视线,回应内部功能的私密性。轻盈的挑檐和温暖的社区基调延续低调的场地气质,回归更自然、亲和的建筑表情。医养组团西面设置阳台和种植,并进行遮阳处理,有效地阻隔与临近社区界面的视线和噪音。

 

克制的立面表情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场地内界面最大化对自然庭院打开,通透、轻盈地向自然延伸。探出的阳台空间,柔化了建筑和景观的边界,把公共生活场景融入庭院,也将自然纳入了社区。

 

通透轻盈的内部界面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社区化的医养空间

对于最为复杂的医疗养老功能板块,因场地仅有一侧临街,方案将急诊入口置于场地西北角,对周边社区最为便利。门诊入口置于公共性最强的居中位置。就诊患者和自然景观产生视线互动,缓解就医过程的紧张心理。养老住院、后勤办公等相对私密内向的空间以退台形式向南侧跌落,与景观内院相互渗透的同时也打造出不同标高,形成面向公园的观景平台。

 

隔而不离的医养功能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基地处在城市与自然交接的位置,是一个难得的探寻城市、社区与自然友好交互的实践场所。医养组团和其他功能隔而不离,以融合谦逊的建筑姿态、绿意生机的体验空间,回应着自然的宁静致远与城市的丰富多样,希望成为一座桥接城市与自然的社区服务及养老中心。

 

回看生态公园图景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社区服务和养老中心围合的景观内院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不同于传统内向大中庭类型的医养空间,我们在设计中创造了多个宜人尺度的中小型公共节点,并面对庭院整合延续。这里不是自我隔离治疗的孤立空间,而是以更放松熟悉的日常生活方式疗愈心灵的场所。

 

亲切温暖的入口空间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温馨舒适的养老院活动室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结语

 

我们关注社区,同时热爱自然,这是一幅二者彼此依偎的场景。我们希望重新定义公共地标,它不再是自说自话的宏大叙事,它应该紧密代表当下的具体,并温柔地召唤未来。它是充满重庆特色的场所精神,承载着每个香炉山居民的笑语欢声。

 

轴测示意图  ©天大设计院+梓集fabersociety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西部(重庆)科学城智慧医院项目全过程设计竞赛

标段 #2 香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养老中心

项目类型:概念方案

项目地点:西部(重庆)科学城片区

联合设计: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梓集fabersociety

项目团队:

天大设计院:刘毓杰、张晓旭、陈恺、刘修岩、孙晴雯、宋军勇、闫根实

梓集fabersociety:左龙、陈露冰、何国耀、程梅、胡悦、陈思、鲍春辉、程显喆

撰文:程梅、左龙

方案状态:竞赛入围

设计时间:2022年10月—2023年2月

用地面积: 1498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32300平方米

地上计容建筑面积:21800平方米

容积率:1.45

绿化率:38%


版权声明:本文由梓集fabersociety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医疗建筑
天大设计院
梓集fabersociety
重庆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