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BIG竞赛获胜方案:Prisma大厦,深圳前海新地标

BIG竞赛获胜方案:Prisma大厦,深圳前海新地标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3.02.09 10:33
方案效果图  ©BIG

标段名称 深铁前海国际枢纽中心T7、T9建筑设计

设计单位  BIG建筑事务所
项目地点  广东深圳
方案状态  竞赛获胜方案
建筑面积  130,760平方米(住宅);110,697平方米(办公)


 

在深圳前海深铁置业的建筑设计竞赛中,BIG 的“PRISMA”方案获胜,方案包括一座300米高的住宅楼和一座250米高的办公楼。这个项目将成为前海湾新开发计划的一部分,进一步巩固前海作为深圳新兴金融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BIG设计的前海Prisma大厦坐落于深圳前海的桂湾区,位于桂湾入口处被称为“绿廊”的深港广场两侧。项目包含新的办公空间、住宅和逾2万平方米的多层公共空间,距综合区域交通枢纽和前海湾仅几步之遥。

 

方案效果图  ©BIG

两座塔楼自地面向天空延伸,形态随着优雅的倾斜角度逐渐收缩,不仅提升了结构效率,也在塔楼和宽敞的底层公共区域之间创造了绿意盎然的开口。阳台上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观与玻璃幕墙形成鲜明对比,而玻璃的外墙随着一天不同时间的天光变化,映射出丰富且微妙的光芒。

 

方案效果图  ©BIG

事务所创始人兼创意总监Bjarke Ingels表示:“两座塔楼都是简单的棱柱形建筑,通过剥离式的‘打开“动作,塔楼的地面层获得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开放的立面接缝和开阔的角落空间将绿色景观从地面延伸到高空,为居住和工作在此的人们提供了户外花园和露台。凭借永不过时的简约风格和充满亲和力的开放性,这组建筑将牢牢植根于深圳的城市发展愿景—— 一座拥有千座公园的垂直现代城市。”

 

形体生成  ©BIG

塔楼的地面层充分打开,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温馨氛围的城市客厅,同时将塔楼连接到“绿廊”和附近的购物中心。蜿蜒的亲自然人行天桥发挥了天篷的作用,在连接购物中心、零售裙楼和周围社区的同时供人们遮荫和避雨。

 

方案效果图  ©BIG

透过建筑外墙上的开窗向内部空间看去,层层叠叠的绿色露台从地面层一直延伸到屋顶,来往的上班族和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前海湾360度的全景风光。倾斜的办公大楼在西立面和东立面的连梁上设置了光伏电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光伏效率。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地气候,实现并改善热性能,办公楼结构最为暴露的部分设置了双层封闭空腔幕墙系统 (CCF)。 住宅塔楼内每个单元的窗框都设置了可开闭的通风口,实现自然通风。

 

方案效果图  ©BIG

住宅楼的建筑面积达130,760平方米,由三个矩形结构以放射形状组合而成,形成如同三脚架一般的平面,且三个结构的高度各不相同,因而能够为人们提供面向城市和海洋的多角度景观,同时创造了美丽的生活空间、“空中花园”露台和屋顶景观。 三个建筑体块相互依靠,体块之间的空隙从地面延伸到屋顶,形成竖向的绿色阳台。

 

倾斜的外墙之间形成的“缝隙”,为塔楼内的每一层提供了室外露台空间。西侧塔的外墙微微向天空延伸,强调了“倾斜”的设计语言,同时巧妙地连接另外三面墙,为天际线增添了一道雕塑般优美的风景。

 

方案效果图  ©BIG

事务所合伙人Martin Voelkle补充道:“塔楼的底部向地面打开,增强了与交通基础设施、零售和邻近建筑物的连通性。连接多个楼层的步道系统实现了塔楼与周边公共项目之间的无缝过渡,形成通往前海湾滨水公园的人行网络。”

 

建筑底层的导视系统以前海湾为灵感,以一系列涟漪的形式出现,同时引导人们通过各个入口进入塔楼和周围的区域。办公大楼底层的公共区域包括圆形剧场、绿树成荫的社交空间和门廊酒吧。 作为对深圳气候特征的回应,活动空间特意设置在建筑的雨篷、树木和悬挑结构下方。雨水通过倾斜的幕墙收集,用于建筑的灌溉系统和公共空间维护。

 

方案效果图  ©BIG

两座塔楼位于深圳两条城际铁路之间的战略位置;穗深城际铁路位于地块东侧,拟建的港深西部高速铁路将位于住宅塔楼西侧。通过邻近的地下商业街的地下大厅,人们可以从塔楼直接到达交通枢纽中心。

 

前海Prisma大厦预计将于2025年开工,这将是继2017年的深圳能源大厦竣工后,BIG在深圳落地的第二个项目。

 

方案效果图  ©BIG

 

完整项目信息

PROJECT FACTS
Name: Qianhai Prisma Towers
Size: Residential Tower: 130,760 m2; Office Tower: 110,697 m2
Location: Qianhai, Shenzhen
Client: Shenzhen Metro

PROJECT TEAM
Partners-in-Charge: Bjarke Ingels, Martin Voelkle, Douglass Alligood
Project Manager: Flora Bao
Project Architect: David Holbrook
Design Lead: Ricardo Palma
Team: Amie Yao, Bianca Blanari, Chris Tron, Eric Li, Florencia Kratsman, Jacob Li, Margaret Tyrpa, Mama Wu, Ryan Duval, Shu Du, Sungmin Kim, Yanan Ding, Yao Tong, Yimin Wu, Zhonghan Huang.

Collaborators: CADG (local architect), BPI (Lighting), ARUP (Fire Safety), Buro Happold (Traffic, Sustainability, VT), RFR (Façade, BMU), Thornton Tomasetti (Structure), Turenscape (Landscape), CADG (Architecture, MEP), Atchain (Visuals), RJ Model (Physical Model)


版权声明:本文由BIG建筑事务所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BIG
前后
广东
方案
深圳
高层建筑
1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130****3533

1年前

好奇BIG住宅平面怎么布置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