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中心第一总师团队
项目地点 上海
方案状态 中标
建筑面积 93660平方米
本项目地处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T1精品航站区,是未来虹桥现代航空港区的重要核心。基地紧邻T1航站楼,南面与地铁10号线虹桥1号航站楼站相连,地理位置绝佳。
本项目同时又是南侧商务办公片区的先行启动项目,在片区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功能为商业、办公,总建筑面积为93660平方米,地上共八层,地下三层。
此外,本单体创建和预留了7个外部接口,分别与航站楼、地铁、外部地下车库以及未来社区相连,成为名副其实的“空陆接线板”,借此向南辐射T1航站楼的航空资源。
设计团队就如何尊重虹桥机场东片区空港风貌、利用并拓展航空资源、平衡商业与社会效益,做出了积极回应和有益探索。
—
站城一体化
基于“站城一体化”思路,方案着力打通地铁站到航站楼的快捷路径,把打造服务空港的商务商业平台作为项目核心。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方案响应虹桥机场东片区空港的风貌控制要求,延续航站楼立面特征,与T1航站楼、北地块旅客过夜用房共同打造出统一而又富有标志性的上海门户形象。
—
助力航空产业未来发展
根据SPS航空咨询公司的预测,随着未来国际旅客的增长,T1航站楼将面临停车空间不足、空侧急需拓展空间以及后勤服务空间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方案充分挖掘了场地邻近航站楼的地缘优势,将助力航空产业发展作为本项目的重要使命之一。
—
社会效益优先,兼顾商业效益
不同于一般商业开发项目中迂回曲折的商业流线,由于本项目处在地铁与航站楼之间的必经之路上,流线需保证旅客换乘的便利性,因此公共通道简单直接且来去分流,使商业效益服务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方案立足航空,形成以航空为主题的商业和办公,也促成了本项目另一大特色。
本案将通过以下三个策略实现上述设计理念:
—
“应联尽联”策略,实现站城一体化
· 打造地下公共通道,连接地铁站厅、商业综合体、交通中心以及航站楼到达大厅;
· 地下二层设置1条车库通道,连接商业综合体车库及航站楼地下车库;
· 地上二层设置1条空中连廊,连接商业综合体及T1航站楼出发大厅;
· 预留3个二层空中连廊接口,分别与航站楼候机厅、南侧地块航站楼远期候机厅以及南侧地块的未来商业开发相连。
—
“双首层”策略,提升商业办公价值
为了提升项目的开发价值,商业和办公采用双首层概念,充分挖掘裙房屋面的商业价值,为写字楼设置空中大堂,将三层作为屋面落客、停车区以及屋顶花园,显著提升了写字楼品质。
—
“弹性设计”策略,实现陆空功能转换
项目商业以航空为主题定位,提供航贸特色的商业服务。其中二层西侧的商业空间预留了陆空功能转换条件,未来随着空侧通道的打通,此区域可灵活调整成为候机厅、免税商业或航空贵宾休息室功能。
航站楼区建筑立面均以水平线为主要特征,因此本案立面设计延续了T1航站楼和北地块建筑的水平线条处理方式。
为了突出服务“航空主业”的理念,塔楼从航空飞翔汲取灵感,水平挑檐造型采用“机翼”的设计语汇,兼顾遮阳和节能。裙房立面化整为零,将临街立面设计成为大小组合的盒子,营造出体验丰富的商业空间,设计还在裙房东南角设置LED广告屏幕,以增加对城市的吸引力。
在国家倡导绿色环保及双碳减排的宏观背景下,本项目积极响应政策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屋顶绿化、光伏发电等措施,力争实现绿色建筑三星级目标。
建筑利用各层之间的错位关系打造生态绿谷,创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绿化办公环境;此外,设计充分利用屋面停车区的遮阳棚和塔楼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板,既创造了遮阴的空间又获取了可再生能源。
II-P-04地块项目作为虹桥机场东片区的空陆接线板,不仅解决了地铁、商业与航站楼的衔接问题,更为该片区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同时也创造了TOD模式的崭新范本。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虹桥机场东片区II-P-04地块(T1南地块)项目
建设单位:上海航贸临空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中心第一总师团队
指导总师:张俊杰、郭建祥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团队
设计总负责:向上、李岳
建筑专业:向上、李岳、乔力、肖欣雨、易文博、王忠义
结构专业:张耀康、季俊杰、蔡学勤、艾翔
电气专业:黄晓波、王微伶、景卉
给排水专业:蔡春辉、王琼
暖通专业:杨志刚、肖理文
弱电专业:余杰
基坑专业:翁其平、刘若彪
可研报告:章帆、沈亚梅
建筑经济:徐静、陈慧辰
项目管理:李俊、鹿晓燕
项目地址:上海市空港一路迎宾一路
建筑面积:93660平方米
建设时间:2022年12月
图片版权: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如恩新作:蓝瓶咖啡张园店
下一篇:闹中取静一方院: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队松坪山消防站设计 / 深大建筑设计院“钟中+钟波涛”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