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团队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广东广州
方案状态 国际方案征集评审第二名
用地面积 总研究范围约1581000平方米
城市中轴 黄金岸线
—
珠江后航道创意、产业、人文、休闲的城市新地标
海珠创新湾门户枢纽作为广州市海珠区“一区一谷一湾”重要规划下的创新湾,占据珠江后航道20公里岸线的黄金地段,雄踞广州新中轴线与珠江后航道滨水创新产业带的交汇点,享受广州城市中央的黄金滨水岸线资源。
未来将整合沿江景观资源,优化珠江后航道规划,建设高品质生态文化旅游岸线,打造集文化创意、都市旅游、人工智能、总部创新办公等产业于一体的服务经济价值提升带,形成滨水创新走廊。
海珠智港 南州聚核
—
五大业态融合发展,四大核心科创引擎
在明确总体设计方案之前,项目组通过深入的现场调研分析,梳理出项目基地面临的内外交通、生态人文、门户形象以及发展引擎四大核心问题,并分别围绕业态、动态、生态、文态、形态展开设计,通过绿色生长、开放共享、多元融合及城景营造四个策略,为规划区提供一个高标准、高价值、高通达、强落地的设计方案。
团队结合项目区位和产业策略研究,提出项目总体定位:“创意融合新中心,科创数字芯引擎”,围绕海珠创意港和南洲TOD打造南北双中心,形成契合规划导向、产城景高度融合的沿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保留一段高架 融入城市文化印记
—
片区的形象名片,社区的交往纽带
规划区被现状南环高架东西向穿越,随着未来南环高架下地,高架是否保留成为本次城市设计的重要议题之一。
项目组针对现状高架的留拆问题进行综合对比,本着保留城市印记、避免大拆大建、凸显绿色低碳原则,保留高架进行生活化、景观化改造,并将其打造成富有活力的绿荫骑廊,化劣势为优势,让高架空间打造为片区的形象名片,成为社区交往的纽带。
化车行为慢行,实施桥面增绿,打造环境友好、安全舒适的线形公园。项目组致力于将绿荫骑廊打造为广州的城市名片,成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城市有机更新的样板。
在保留高架方案工程化可行性思考的同时,项目组充分挖掘在地文化,提取出广州骑楼文化要素——骑楼是承载广州商业的辉煌历史和市井生活的场所记忆,是地域建筑的重要标志和符号之一。
项目组在设计高架保留方案时借鉴广州骑楼空间,将南环高架进行活化利用,桥下空间结合广州天气特征及市民生活需求,打造舒适、宜人、活力的城市灰空间。
海珠云帆 南洲天钻
—
强吸引力的门户形象,特色鲜明的双子星
项目建筑设计遵循城市设计 “双心双带”的空间结构,沿北濠涌滨水轴,打造人气汇聚、特色鲜明的双子星。
其中,海珠客运站及南洲公交站枢纽地块建筑以古时广州珠江中的礁石“海珠石”为母题,衍生“南洲天钻”主题。同时,方案以城市更新的思路,活化利用现状建筑,结合用地条件及轨道退距要求,将现状建筑按留、改、拆分类处理,功能空间相互置换,将TOD地块的土地价值最大化释放出来。
大干围地块建筑以珠江双桅帆船为母题,衍生“海珠云帆”意向,赋予建筑以文化印记。同时,建筑主体避开穿地块而过的海珠湾隧道,减小建设成本;商业裙房层层退台,增强景观价值;塔楼拟态帆船之感,凸显海丝文化,丰富珠江后航道城市界面;增添多层次绿化空间,打造绿色生态建筑。
方案采用多专业协同设计,充分考虑建设时序及建筑对隧道的影响,合理布置地下空间,减小后期建设难度,满足分期建设、建筑功能、保护隧道等现实要求。
落地实施
—
结构预留、动态改造、有序分期
结构预留:考虑海珠湾隧道需要先行建设,为避免两侧用地后期开发对其带来的安全隐患,项目组分别针对明挖暗埋段和盾构段提出结构预留方案,减小对隧道的偏压影响。
建筑结构设计采用转换结构以防止上部建筑荷载直接传递到隧道结构上,基本不改变隧道原始受力情况,建筑施工对隧道影响较小,风险可控。
动态改造:结合区域路网建设时序,在近期南环高速(高架)持续运行情况下,项目组为保证土地开发建设不受重大影响,对既有三滘立交进行优化,取消部分匝道;同时,为确保主要方向交通转换不受影响,设计师按照远期方案设置高架上下匝道连接地面辅道。
项目工作范畴
总体研究范围:总体研究范围东至广州大道、南至珠江后航道、西至大干围工业区,北至南洲路,包括海珠客运站及南洲公交枢纽地块、三滘立交地块及周边地区,总用地面积约4公顷。总体研究方案应围绕片区整体定位、功能布局、规划结构、交通系统、景观系统、天际线等展开。
城市设计范围:城市设计范围由大干围地块、三滘立交地块、海珠客运站及南洲公交站枢纽地块组成,总用地面积约2公顷。城市设计方案应围绕片区整体空间形态、交通组织、重要景观节点设计、业态策划等展开。
建筑概念方案设计范围:大干围建筑概念设计范围,用地面积1公顷。建筑概念方案应在隧道上盖一体化开发及周边片区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对重要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重要节点空间和地下空间等进行建筑概念方案设计。
海珠客运站及南洲公交站枢纽地块城市设计范围,用地面积4.5公顷。项目应在打造海珠客运交通枢纽的基础上,对二号线以及广佛线的两线换乘组织方式及相应的枢纽空间(含公交站场地块的公交换乘)进行详细设计。
项目总结
“海珠智港、南洲聚核”城市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林同棪国际始终致力于涵盖策划、经济、规划、建筑、交通、结构、隧道、路桥、景观环境等多专业协同,为业主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此次涉及,为广州市海珠区创新湾门户枢纽精心擘画了未来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展示窗口,描绘了空间与业态融合的发展典范新图景。
▲ 项目多媒体视频 ©林同棪国际中国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项目业主: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总研究范围约1581000平方米,城市设计范围约834000平方米
建筑概念方案设计总用地面积:约9100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2月
设计团队: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黄聪Bill.C.Huang、蒲蔚然
主创设计师:万继鹏、陈城辉
规划设计:万继鹏、陈城辉、龙行、廖栖、李想、聂权、MEIMEI.ISOBEL.WILLIAMSON
建筑设计:张震、杜萌、郝爽、蔡蕊、陈启光、李晨然
景观设计:蒲玉、王旭升、张婧、华莹、周亚卿、丁昕昕
方案状态:国际方案征集评审第二名
版权声明:本文由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错动围合:杭州春田宠物医院二店 / 舍近空间设计事务所
下一篇:经典再读162 | 巴黎大学城巴西学生公寓:柯布“坚持传递的是原则,而非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