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华东设计总院
项目地点 上海静安
建成时间 2020年12月
建筑面积 2976平方米
静安区延安西路238号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文联”)的办公所在地。建筑始建于1920年代中期,原为花园住宅,1950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其划拨给市文联使用。1994年,大楼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工程尊重和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原有结构和特色装饰,在不破坏建筑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植入现代设备,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使主楼成为适应现代办公和会议功能的场所。
围绕在主楼周边的西楼、北楼等则从1990年代的“欧陆风”造型改造为更为简洁通透、朴素现代而具有可识别性的立面,使之作为历史环境的背景与历史建筑协调共生,并结合室内装修使西楼和北楼适应现代化的办公要求。
现在的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地块范围从延安西路200号至238号,共计有3号楼、文艺会堂和老大楼、北附楼等多栋建筑。而历史上地块内其实是一分为二的,西侧三角地即238号历史建筑,而与其东侧一墙之隔的有原意大利总会、淞沪警备司令部第六稽查大队大队部和百乐坊等,也因此,238号历史建筑曾一度被误认为是原意大利总会旧址。
在1930~1941年这段时间内,意大利总会的地址都位于赵主教路(Rue Maresea)285号,是意大利侨民在上海的重要社交和活动场所,但是由于建筑陈旧、使用空间有限等因素,1938年时新建总会的计划被提上日程。
新总会的选址位于大西路10号,即今延安西路和南京西路交接的三角地块,当时新址北侧为百乐坊里弄,西侧是已建成的花园住宅(即今延安西路238号历史建筑)。
1939年意侨在大西路10号创办意大利广播电台。随后1941年,意大利总会在大西路10号的新址开张,行号图上名为意大利商务总会,其大礼堂由邬达克设计,1941年9月建成。
从1947年行号图可见,中正西路(今延安西路)与南京西路交汇而成的三角地内,主要建筑有南京西路1955号百乐坊、中正西路10号的意大利商务总会、淞沪警备司令部第六稽查大队大队部,以及最西侧的住宅(即今市文联老楼)。其中10号院内还有网球场、草地等大块空地,满足侨民户外运动的需要。
1949年5月后意侨陆续回国,意大利商务总会及西侧花园住宅被弃用。1950年7月,地块建筑被划拨给新成立的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使用。从1979年航拍图中可以看出,地块内主要建筑数量和轮廓与1947年行号图基本无异。1995年从上海宾馆拍摄的鸟瞰照片中,邬达克设计的意大利总会大礼堂已拆除不存,露出了北侧清水红砖里弄百乐坊。
通过上述分析,如今的市文联历史建筑原为花园住宅,始建于1920年代。建筑采用砖木混合结构,主楼三层,灰白色水刷石饰面外墙,红色机平瓦屋面。建筑南立面和东立面为主要立面,南立面采用对称设计,两侧突出,中部为开敞走廊,爱奥尼廊柱,柱式比例规整古朴,细部装饰精致,总体呈现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特征,山墙等带有巴洛克装饰。
作为典型的近代花园住宅,据《上海百业指南》平面图所示,建筑原主入口位于用地北侧南京西路(静安寺路)上,住宅位于北侧而南侧为草坪花园,花园在用地南侧的延安西路(中正西路)上另有开门。住宅西侧另配有附房,为厨房、佣人房等辅助用房,与主楼间内廊相连通。
1995年~1996年间,延安高架路修建,延安西路市政道路拓宽,市文联大院院落边界向北退让,原花园院落几乎不存。同时原主楼西侧的附楼也部分拆除,仅保留部分北立面和局部西立面外墙。
车水马龙的延安路高架旁,老大楼见证了从大西路、中正西路、延安西路到延安高架的城市道路发展变迁,也成为距离延安高架最近的优秀历史建筑之一。
主楼作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本体,建筑内外各重点保护部位是集中体现其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核心部分,精心保护、修缮其重点保护部位,恢复其重要历史特色空间与装饰,是本次保护设计的重点。
建筑外立面的风貌保护与修缮
主附楼外墙为装饰精美的水刷石饰面,堪称近代建筑中水刷石精品,建筑细部如勒脚、窗台、分层线脚为花岗石。经年使用外墙饰面存在环境侵蚀、部分装饰残损、局部空鼓与大面积脏污水渍等诸多劣化现象。
水刷石饰面的清洗与修复:首先拆除主附楼立面上的附加物、三层东侧敞廊后加木窗,使其恢复敞廊空间。拆除北侧附房露台处的搭建,再现主附楼建筑应有的历史风貌。
外墙经整体清洗后发现水刷石墙面存在一定色差,修复过程根据不同的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工艺进行修补、打磨与小范围平色处理。最终修缮后的外墙整体一致,达到“远看相协调,近看可识别”的效果。
门窗修复:修缮前木门窗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潮腐朽,油漆起皮脱落。校正变形的木门窗局部剔补腐朽木框料,并采用传统油漆工艺复原,缺损的五金件按历史原有五金件脱模翻制。
光语言诠释建筑风格:夜景泛光设计遵循古典建筑的三段式语言,外立面选取小巧精致低能耗的LED灯具,利用建筑自身的凹凸线条形成光影变化,有效突出立面比例和装饰特征,为延安西路的夜色增添典雅色彩。
室内装饰的保护与修缮
主楼平面主次分明,布局基本对称,东向入口设门廊,通过内廊连接南北两侧房间,南向面向原花园为敞廊。主楼的室内装饰以木制为主,装饰丰富而精美细腻,在一层空间尤为突出。
本次修缮对室内重点保护部位及有特色的装饰进行整体保护与修缮,如柚木墙裙、木框玻璃门扇、水泥拼花地坪等被一一修复,恢复其原有的装饰风采。拆除内部搭建与后加隔断,恢复室内空间格局,完整还原主楼室内原有大气、典雅的建筑空间。
一层柚木拼花地板的修缮与保护:一层木地板因地垄墙长期通风不畅与白蚁虫害,造成木格栅与毛地板大面积受潮、腐朽,致使一层木地板存在塌陷现象。修缮工程将一层每一房间的木地板精确测绘、编号拆卸、妥善保存,整治地垄墙并进行涂刷防水砂浆、石灰满铺等防潮措施后,地板按原图案式样重新铺设。
壁炉的保护与修缮:主楼共有15只壁炉,每只都有雕刻精美的实木壁炉套,上部嵌有车边镜面,造型别致。炉膛配有手工釉面砖,共有9种不同颜色。本次修缮对缺损的釉面砖按原样定制,原位补配,新旧之间略有色差,以示区别。
建筑安全性与舒适度的提升
为避免设备植入对室内空间产生负面影响,设计在隐蔽式原则下增设了消防烟感、落地空调柜机等机电设备。主楼内部管线路由敷设于地垄墙、木格栅楼板及木屋架内,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建筑重要保护部位的损伤影响。主楼卫生间还采用了同层排水技术,避免了重点保护房间的天花吊顶被破坏。
延安高架路的修建使得主楼周边环境经历了不协调的变化:主楼南侧花园消失、绿化大幅缩减;建筑地垄墙的通风篦子被完全封堵;主楼与北楼之间的通道因搭建被严重堵塞;原西附房也在高架建设中被局部拆除和改建,遮挡主楼西立面并影响主楼的通风。
场地环境整治
场地环境以做减法的方式拆除后期搭建,疏通后勤通道,提升了建筑间的消防安全和通达便利性。通过室外总体铺装、绿化移位、增设排水明沟等形式解决建筑的通风、防潮性能,同时营造历史氛围下和谐的环境空间。
西侧附房改造
为解决西附房与主楼间距过近的问题,设计将西附房贴主楼东面一跨的墙体拆除,扩展其与主楼之间的间距,也使主楼的西立面得以完整呈现。
西附房立面做水平方向简化形式处理,外墙饰面采用传统水刷石和新的黑色金属窗,融合了新旧元素,以简洁的外观来烘托历史建筑的装饰细节,与主楼相似相融又可被解读识别。
北楼改造整治
1995年建造的北楼处于三角形用地内,平面不规则,朝向主院落的立面采用了“欧陆风”式的开敞外廊,造型不佳且已搭建错乱,亟待提升其与历史建筑的协调关系。改造设计的理念,是通过营造现代简洁、素雅的立面使北楼成为主楼的背景。
北楼外走道栏板改造采用金属张拉网作为主要材料,简洁的造型和灰色的基调使其自身消隐,以谦逊的姿态成为主楼历史建筑的环境背景。
针对不规则的平面,设计师将楼梯间和服务性用房安置于三角形平面的两个角部空间,将相对规整的平面作为主要使用空间,最大程度确保楼层办公的使用面积。
市文联项目的保护与改造处于历史与当下并置共存的环境中。北楼横向带型外廊及其简洁立面形式与巴洛克风格的主楼产生比对,这种并置状态下的比对使新旧要素的真实性更为凸显。通过此次工程,延安西路238号院将继续为文艺工作者营造一方典雅庄重、功能现代、环境舒适的文艺净土。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楼保护与更新设计
项目类型:保护修缮、改造
项目地点:上海市静安区
设计单位: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华东设计总院
主创建筑师:宿新宝、陈佩女、王天宇
业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8年3月—2019年12月
建设时间:2020年3月—2020年12月
用地面积:1485平方米
建筑面积:2976平方米
摄影:榫卯建筑摄影
版权声明:本文由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华东设计总院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高目新作:上海临港湖滨天地,“运算”而出的园区
下一篇:洙河旧有建筑改造:与环境重建联系 / 乡伴文旅+研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