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地点 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玉华村
设计单位 十二楼建筑工作室
建成时间 2018年12月
建筑面积 141平方米
缘起
玉华村由几个带状、团状的农居组团构成,各部分相对独立,只能依靠一条穿越全镇的交通干道进行连接;特别是其中的龙庭坞组团,深藏于村西北的一个山谷里,从村口几乎看不到。更加不利的是,这条交通干道在玉华村里通过一座桥跨越鄣吴溪时,转了一个近90度的大湾,桥面很窄,仅能容一辆车单向通过,所以这座车行桥往往成为一个交通瓶颈,也是村里一个潜在的危险。
近几年,鄣吴镇政府沿着鄣吴溪修建了绿道,这是一个供人步行、骑自行车的慢行道路设施,尽管鄣吴溪沿线风景优美,但是由于它与几个居住组团的联系不够紧密,所以使用的人并不是很多。于是,如何进一步梳理村里的交通,使其更加安全、顺畅,并加强各居住组团的联系,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1. 穴位处的连接
如果用一个圆把这几个农居组团圈在一起,那么现在所建玉华人行桥的位置基本就是这个圆的中心。经过仔细的分析,通过建设这座桥,既可以做到人、车分流,也能增强村庄各部分的可达性、环通性,特别是改善龙庭坞组团与其他各部分的联系,使其到村委会、镇中心都变得更加便捷。若再辅以一个低矮的滚水坝,那么在桥附近就会形成一个开阔的河道水面,极具景观价值,桥及河道周边也将会是一个潜在的公共休闲场所。
于镇域层面的绿道而言,这座桥的建设,也使得原绿道可以延伸到龙庭坞组团,让人们可以欣赏到龙庭坞里幽静的溪流与竹林风景。在乡村多年的调研与实践中,我们一直强调“点激活、微更新”,那么桥所在的位置,就是以针灸的方式,解决玉华村目前在互联、通达问题上的关键“穴位”。此处的河道两侧如果得以联通,原本单一的线性绿道将变成一个真正多层级的网络系统;更有趣的是,它将改变村庄的空间结构,让原本离散的农居组团变成一个以水面景观为中心的紧凑格局。
2. 眺望出的景观
桥的主要目的当然是让人跨越河道,但是桥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正如卞之琳《断章》一诗中描写的那样:“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看与被看、互为风景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只是我们常常忘了停下来欣赏身边的那些美好,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他者的美好。鄣吴溪的水声潺潺,一边是郁郁葱葱的竹海,另一边是精心耕作的田园,均是如画的风景,从任何方向看出去,都会投射为你心底的景观。于是,如何让人可以在桥上停留片刻、驻足远眺,眺望出自己那一瞬间的心情也成就他人的一个微小世界,就成为了设计之初的一个基本发想和目标。
最初的构思其实就是以两个墩子支撑起一座微微拱起的桥面,这样桥与两侧的堤岸可以更平顺地连接。同时,桥面坡度的变化让人的视线可以微微仰视或俯视,发现别样的风景。
但是坡度的出现总让人感觉在桥上停留不是那么安稳,另外,讨论过程中业主提醒,每年秋冬是砍伐毛竹的季节,出于运输安全和方便的考虑,希望桥面尽可能平整,同时与两侧的堤岸有一定高差,迫使骑电瓶车的人降低速度,从而保证安全。于是,桥面的形式又回到平直的状态,但是增加了四个出挑的平台,它们既是眺望风景的地方,也是路人避过毛竹运输时的“港湾”。平台是有顶棚的,透明阳光板配合着竹子的吊顶格栅,为驻足在此的人遮挡出一片阴凉。四个顶棚高低起伏,映衬着远处山脉的走势;支撑顶棚的柱子也是歪歪斜斜,呼应着顶棚的节奏和基调,如此下来,原本单调的桥面便有了些轻松活泼的氛围。
3. 相遇时的惊喜
走在一座人行桥上的体验总是令人愉悦的,我常常琢磨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在桥上很多出其不意的相遇,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缘由吧。当你来到玉华桥、上桥转弯的那一刻,近在咫尺的茂密竹林或不远处的高大山脉,是桥面上强烈的对景,让你无法忽略;走到桥面中间,不管你是驻足片刻或继续前行,总会多看几眼河道上的水面风景,映入眼帘的是枯黄的芦苇、悠闲的鸭子。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桥上往往会遇到行人,如果恰巧是一个熟悉的老友,很自然地闲聊几句则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桥两端与两侧堤岸的衔接空间其实并不是特别顺畅,因为场地都很局促,而且有90度角的转折。于是设计在桥两端节点处,通过适度筑堤、挖山,使得空间局部放大,让衔接不至于过于生硬。桥头附近有个污水处理站房,不可移动,只好顺着其外墙种植了些竹子,稍加遮挡。站房边的原有临水步道过于狭窄,于是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平台,出挑到河面之上,从河道对岸看过来,这个平台与桥面上伸出的凉亭似乎融为一体,有了一种意想不到的统一和趣味——于建筑师而言,这种结局也是一个惊喜吧。
4. 建造中的理性
桥的跨度接近40米,如果再采用传统的石头拱券结构,在当前昂贵的人工条件下,那将是极其费钱的事情。所以桥的材料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施工起来方便,又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适应乡村“低技”的施工与建造方式。结构形式为单腿斜撑,桥墩与桥面在结构上融为一体,如此下来,可以使得结构尽可能轻巧;为了进一步减轻桥的自重,在浇筑桥面的混凝土之前,埋入了数根PVC雨水管。
桥作为村里的一项大工程,施工方当然是有资质的单位,不过,其中不少的工匠师傅都是本村或者邻村的,他们每天早上六点开工,十一点收工,中午回家或在附近的小饭馆吃饭。下午从十二点半开始,一直干到五点,碰上下雨天则休息,如此的工作方式,不紧不慢,应和着乡村的节奏。工程现场负责人王师傅经常会拍几段视频发在朋友圈中,而且一边拍摄、一边讲解着工程的进展,语气里总是充满了自豪。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工地上一些做法的变更、甚至返工也是有不少的,但是师傅们都以极大的耐心顺利完成了任务,几乎没有什么怨言。这应该是乡村熟人社会才会有的和谐的甲乙方关系吧。
当桥面上的棚子立起来的时候,几根支撑的柱子“东倒西歪”。我问几位师傅,你们觉得这个好看吗?他们说这样挺有趣的,不然就太古板单调了。我听后,心里甚是窃喜。我相信他们所说的是真话,因为从其语气和眼神,我看到了其中的真诚。
结语
这个方案的落成也是各种机缘巧合的结果。桥的设计方案其实早就完成了,但是讨论过程中,地方领导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方案,于是请其他机构设计了多种样子的,辟如拱桥、廊桥、折线形,建筑师们也都是用尽了心思。不过在我的心底始终认为,我们的这个方案是最好的,因为它简洁、经济、又有那么一点惊喜,我们坚信这才是日常生活所真正需要的。果然,经过一段时间,我们的方案再次成为实施的方案。
在鄣吴镇完成的众多项目中,这个桥于我个人而言,是最具价值和意义的。一方面,这座桥出现在了合适的位置,以很小的介入,重塑了整个村子的空间结构与景观风貌,让村子的通达性得到了极大提升,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方便;另一方面,或许是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渴望着一座桥,跨过它得以找寻到通向自我的那条路。
建这座桥的同时,相关的河道疏浚与沿线景观、游步道、夜景灯光等也同步建设,所以当桥完工的时候,配套设施也几乎同时竣工,它们的组合让这里成为玉华村内最具吸引力的景观与活动场所。黄昏时分,鸭子开始着急回家,灯光也亮起来了,桥上的那几片顶棚晶莹剔透,投射到水面里煜煜生辉,成为村里新的地标——当然,地标不是桥的真正目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们在此更好地往来、相遇,找到生活的美好。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玉华村人行桥
项目类型:建筑
项目地点: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玉华村
设计单位:十二楼建筑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 贺勇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贺勇、葛亚博
业主:玉华村政府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7年9月-2018年4月
建设时间:2018年8月-2018年12月
建筑面积(平方米):141平方米
规划:十二楼建筑工作室
建筑:十二楼建筑工作室
结构:浙江中用市政园林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浙江中用市政园林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浙江中用市政园林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郝军、王凯伦、贺勇
文字:贺勇
原文编辑:葛亚博
版权声明:本文由十二楼建筑工作室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米兰、巴黎、澳门……福斯特与苹果在全球合作设计的10间零售店
下一篇:OMA最新作品: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改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