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地点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竣工时间 2017年
建筑面积 6247平方米
内蒙古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雕塑艺术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雕塑中心),坐落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靠西侧的一块梯形地段上,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功能以雕塑车间为主,兼有学术交流空间和展览空间等,用于研发、制作各类雕塑(石、木、铜、铁、塑、皮、玉、陶等),并进行展示、交流、洽谈、交易。项目的设计过程表现为一系列的复合操作,即在建立不同维度秩序的基础上生成整体。因而,设计策略又表现为一系列合秩序、合逻辑的过程。在本项目中,建立秩序的维度是场地关系、功能需求、建造逻辑、形体逻辑、空间气质、场所感受。
建筑所处的梯形地段暗示了布局的外部边界,由此推定了建筑基底的基本轮廓。在此基础上,一条斜向贯穿的轴线开启了空间形态的所有操作。雕塑中心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雕塑学院的功能延伸,两者有着紧密的日常联系。基于最短路径的动线原则,设计由雕塑学院向建筑基地延伸出一条斜轴。这条轴始于雕塑学院,经校园绿地,过门前广场,贯穿建筑整体,直至北端的一条校园路结束。由此,各雕塑车间被轴线所串联,使位列于轴线两旁的雕塑车间获得了较好的地位和出入关系。同时,背着轴线的另一端,它们又可各自开口,完成原料、垃圾的独立出入。
通过使用轴线营造氛围是一种传统的铺陈手段,这种氛围更强调仪式感,成为师生们获得归属感和激发创造热情的秩序来源。
构成雕塑中心主体体量的是大大小小的雕塑车间,它们是整体建筑的细胞单元。依照功能要求,这些功能单元长宽不等、高矮各异,在形体上是一些不同尺度的盒子。初始的设计操作也就表现为对这些盒子的排列组合:顺基地、沿斜轴错位排列是多种组合中最为自然的一种;盒子间拉开一段间隙,作为各自单元的独立出入口,不占用盒体内的有效操作空间。此段间隙空间被分为两层:底层是防寒门斗、材料库的适当所在;上层是每个车间的办公管理空间。随着功能的深化,盒子作进一步演化:为利于高大空间内空气的热压流动,屋顶呈部分高起并开口;结合屋面的排水功能,整体斜坡屋顶成为最合乎逻辑的选择。
另一种重要的秩序来自于建造。高效的使用要求导致雕塑车间内部不宜设柱,而建筑总体上又以一层空间为主,故而,使用轻钢屋面结构成为一种适宜的选择。于是,在基地和形式操作中约定的空间组织秩序的基础上,将位列轴线两旁、带有倾斜屋顶的功能盒子作出重新排列。排列的自然结果是:每两个盒子成对相向组合,高起部分相对布置在斜轴两旁,然后,屋面向中间延伸,在斜轴中心处相交,搭起共同的屋脊。
这一屋脊下的室内空间有着营造轴线的仪式感所需的核心高度。接下来的建造顺序就显得真实而自然:钢结构桁架立于场地,轻型夹心金属材料覆盖屋顶,墙体围合并划分空间,过程和结果都充满建构感。
材质与建造有关,与气氛有关,还与整个校园气质有关。在裸露钢结构真实的建造逻辑下,其它材料亦选择真实的建造呈现。混凝土砌块作为主材用于围护与分隔墙体,其不加修饰的本色呼应了东侧临近学科楼的色调。砌筑时分层嵌入的红砖,增添建筑的水平感和近人的尺度感,在砌块和钢构成的冷灰色的空间中增加些许温暖感,同时回应了整体校园的红色主调。
地面采用气质上一致的水泥整体耐磨地面。为了进一步增加温暖感,在台阶、扶手、休息区地面等部位增加了木质材料。这些材料同钢结构材料本身,共同营造一种真实的性格表情。
光是另一种材料,是一种可视却虚无的物质,是本建筑格外关注的另一种秩序。设计过程经前述的形态操作后,盒子体内的自然采光,仅靠裸露在外且相对低矮的侧墙开窗是不够的,辅以顶窗采光是必要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设计希望营造弥漫的光环境,包围着教雕塑、学雕塑和前来观赏雕塑、合作雕塑的人们,激发某种创作热情和读赏兴致。同时,设计希望顶窗形成的光影与墙体水平线能形成交错的韵律感,从而成为空间的特定背景。为了让光线全天候、全季候的进入室内,洒落到墙地面上,顶光宜为带状,且东西走向分布。自然地,这条顶窗带由盒子之间留出的缝隙来承担,势必会强化车间功能盒子的组合逻辑,也必然增加各自的辨识度。由于其垂直于中心轴向空间,必然又强化了轴线空间的节奏感,进而借这种亮度弱化轴线空间的室内外界限,增强整体动线的流畅度。
与光影相伴的是光阴。光阴是一种感受,是与时间有关的一种情绪。携带着时间的流逝,光阴感是建筑能否感染人的另一个独特要素。设计中,着重从三个方面表现时间的秩序:一是借由光影的变化,感受四季的更替、一天中阳光的升落、温度的变化;二是真实材质的岁月包浆,它可能缺损,但绝不掉皮,却会圆融;三是空间轴导致体验建筑时的时间维度,有起有落有高潮也有变奏。事实上,光阴感是一个建筑充斥场所感的一种另类条件。反过来看,对场所的感知,在空间的围合、识别度的提示和性格的营造下,经由光阴的润色,更容易产生经久的品质。
纯粹的秩序会产生体验的单调感,引入变奏是有效的调剂方法,进而增加体验的丰富度。设计中一个简易的变奏便是动线的改变,即,不断让动线游离出既定的轴线。在公共动线中,设计两次从轴向空间侧向通向二层,再从另一处导向性极强的光带缝隙下归入主轴空间,还有向一侧开放延伸的安静空间,如,入口处的休息厅和沙龙。
另一个变奏则是空间围合度的改变。在主轴空间中,方形盒子体沿斜轴的错动,产生大小不同的多个空间。空间大者形成高潮,如,通向二层的大楼梯处设成休息台阶以示强调,小者不断重复形成过渡,凭靠在一角,面向开放的轴向空间,是理想的领域性空间;再者,形体的转向也有同样的变奏效应,南北两个入口处形体做了秩序改变,尤其南入口一侧的报告厅,经由错动分离出来,围合出一个入口广场,同时也强调了其功能的独特地位。
在本设计的所有秩序建构中,线、块是基本操作;形态、空间、结构、材质是后续操作中不能绕开的操作依据;光、时间可以看作是调剂,在本设计中却是必要的养料。无疑,形态、空间、结构、材质、光、时间都遵循各自的逻辑,但又相互关联,无论变与不变,联系和驱使它们独特存在的是建立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场,场力或气场。这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可感不可视,但却可以借助一定手段来建立,如铺陈、包围;又可借助一些属性强化,如真实、纯粹。轴线是铺陈,动线变奏也是铺陈;入口的形体变奏是包围,室内光环境也是包围;材料是真实的,建构也是真实的。材料纯粹,建构纯粹,光影也纯粹。
完整项目信息
设计单位: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师:张鹏举、雷根深、范桂芳、郭彦
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设计时间:2014年
竣工时间:2017年
业主:内蒙古师范大学
基地面积:18621平方米
建筑面积:6247平方米
结构形式:钢框架结构
摄影:张广源
版权声明:本文由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授权有方发布,禁止以有方编辑后版本转载。
郑易人
6年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