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月24日23时59分,广州市国规委发布信息称,已经编制完成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于2月24日至3月25日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进一步征询公众意见。这一草案的公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城市建造一分子的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你是否也有关注?以下是草案部分关键词——
2035年,广州的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2000万左右,同时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有序疏解旧城区人口,引导人口向城市外围集聚。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广州常住人口为1404万,每年增加的平均人口为33.3万。
至2035年,广州将规划形成“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
在城市结构里,作为承担科技创新、文化交往和综合服务职能核心区域的主城区,番禺部分区域首次纳入主城区,其内包括广州大学城、长隆、洛溪等。
“强·南沙”的这一口号,在规划草案里可谓抢眼。作为副中心,南沙区全域将成为广州副中心与功能完整的滨海新城,也是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门户,并使在30分钟直达大湾区主要城市中心和重大交通枢纽成为可能。
外围城区,如花都城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城、番禺南部城区、从化城区和增城城区,是承接主城区人口、功能疏解的主要区域和外围综合性服务地区。
有着很高关注度的广州第二机场,在规划草案的规划图中被单独标出,选址于位于广州最东部的增城正果镇。
近年来,城中村改造、城郊乡建浪潮等成为热门话题。这一草案将城中村全面纳入城市集中建设区,逐步引导城边村向城镇转型,将远郊村培育成为岭南特色凸显的美丽乡村。
公园绿地和开敞空间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85%;保护全市1300多条河流(涌),加强河涌整治与生态修复,形成可蓄、可引、可排、清洁的城市水网。到2035年,全市河湖水面率达到10.2%。
构建生态活力岸线,滨洪绿化带面积增加40%,控制沿江建筑高度与开敞空间。实现主城区珠江两岸60公里滨江漫步道、骑行道、无障碍通道三类通道全线贯通。
到2035年,将建成2000公里左右的城市轨道网络。在去年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里,广州计划建设10条地铁新线路,总长度258.1公里,总投资2196亿元,2023年时,广州将形成18条线路、总长8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参考资料:
http://www.gzlpc.gov.cn/
版权声明:本文由有方整理,版权归来源机构所有,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上一篇: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中国企业联合馆 : 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 Atelier Alter 时境建筑
下一篇:跟着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看上海近现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