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从雕塑到花园:计家墩村民中心改造 / 原筑景观

从雕塑到花园:计家墩村民中心改造 / 原筑景观
原源 | 2018.01.25 18:00

原筑景观

http://www.yzscape.com/

 

建筑鸟瞰
山计家墩村民中心改造鸟瞰  摄影:田方方

 

村委大楼改造:特殊“村民”的公共空间

计家墩村位于富饶的江苏昆山,是个八十年代盖起来的村子,四周都是稻田,有两三条水道穿村而过,行走其间是江南水乡的秀丽风景。村子在两年前逃脱了被整体拆除、改建为工厂的厄运,妥协后的结果是被开发改造,成为城市人梦想中的那种“乡村”:安静、田园、放松、有趣。未来的“村民”将是从上海驾车一小时来这里体验乡村生活的城市人,他们将在这小住并参加各种活动,对城乡差异的体验将是他们来此的主要目的。

 

计家墩鸟瞰
计家墩村鸟瞰  摄影:仇银豪
改计家墩水乡风貌 副本
计家墩水乡风貌  摄影:闫明

设计任务是位于村口的村委大楼的改造和加建,让它成为未来“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最初,业主并未提出严格的功能要求,未来这里的空间会出租给小商户来经营酒吧、咖啡馆、商铺和工坊;唯一确定的是要有作为餐馆的大空间,以及配套厨房。此外,需要给每个经营场所提供室外空间,让有限的空间可以承载更多的活动。

 

我们同业主一起确定了从空间操作入手的工作方式,营造从大到小、有级差关系的一系列空间,并尽可能多地创造积极的公共空间。这种使用功能上的不确定性一直延续到了建筑落成之后,原来计划用作餐厅的大空间成为展览和活动空间,每个小房间也承载了起初预期之外的功能。

 

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前后对比  摄影(上:闫明,下:田方方)

冲突,在旧有基地的气质之间

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村委大楼有着双坡层顶、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东侧有一间后来加建的公厕,屋脊离地十米高,是整个村子最高大的建筑。改造前的村委大楼和大部分政府建筑一样,布局紧凑、外观平实;虽然屋顶用了青瓦坡屋顶,但四四方方的外形与城里人印象里的江南水乡有着很大出入。特别是建筑四周都是八米高的墙面,直上直下地区分了建筑内外,绕行一周并没有一处让人想待下来的积极空间,作为村里唯一的公共建筑,在空间处理上却没有公共性。村委大楼的空间权力关系简单明了,威严高大的大楼让站立于其前的人们显得无足轻重。

 

改改造前的村委大楼 副本
改造前的村委大楼  摄影:闫明
改造前村委大楼平面
改造前的村委大楼平面图  ©原筑景观

有趣的是,村委大楼的威严和封闭与整个村子的开放和平气质之间,差异巨大。沿着小巷走走,就会发现这里的公共空间有机而又动人。沿街的界面不时会出现惊喜,一些积极生动的小空间面向行人,让建筑的界面不再冰冷。

 

其中有两处十分精妙的空间处理让人印象格外深刻:通常,中国的房子只有檐面是正面,檐部出挑或是墙退至金柱让房子产生檐下空间;这个檐下空间既在屋檐之下,又是室外,因此它给房子带来正面性,房子也因此面向人、服务人,而其他三面都是白墙、小窗,是房子的背面。而这令人印象深刻的细部将房子的山面和背面稍加改造,让它们响应环境,变成了正面。第一处在山面加了不到一米宽框,在山面形成檐下空间,屋主甚至把房子入口也挪到了山面以响应街道。第二处是房子背面的墙退到金柱位,形成门廊,尽管并没有门,但檐下空间却让邻居们可以在此小坐。

 

计家墩中建筑细部构成积极的公共空间
计家墩中建筑细部构成积极的公共空间  摄影:闫明

 

空间策略:把拒人千里之外的方盒子打开

正是这些来自生活的细微操作,让房子的背面成为正面,让消极空间变为积极空间。在村子中走几步就可以看到或是面向行人、或是与室内联通、或是遮风挡雨又或是可以坐下休憩的空间。这些空间品质正是我想在改造和加建中营造的:把封闭、拒人千里之外的方盒子打开,让村子的公共空间进入建筑。因此,与其说是我们做的是建筑改造,不如说是城市设计——把一座建筑打开,让室内变为室外,让它成为村子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设定了改造的目标后,我们便有了空间操作的策略:

1. 打破公整对称的方盒子、消除原来的空间权利关系,降低建筑立面尺度、破除冰冷傲慢的姿态。

2. 让进村的步行主路从建筑中穿过,让建筑的室内外空间连通成为村子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3. 彻底颠覆建筑内外的皆然分割,让室内外联通;建筑内是室内花园、建筑外是室外客厅,人的活动由室内延伸到室外,由室外流动到室内。

4. 把建筑四面全部向周边打开,让四周消极、威严、抗拒的界面变成既属于室内又属于室外的、面向且服务于外侧的积极空间。

5. 强调建筑的城市性,让其从一块自外观赏的雕塑变成从内部被经历的一座花园。

 

改造前的村委大楼 2
改造前的村委大楼  ©原筑景观
改造后将公共空间引入建筑
改造后将公共空间引入建筑  ©原筑景观

营建室内花园

通过结构改造和加固,把旧建筑一层的梁和楼板锯掉,让旧建筑呈现出最大的空间潜力——一个10米通高的单跨大空间。这进一步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室内大厅对于室外空间来说仍然是室内,而对于小房间来说,这里却是有阳光和植物的室外。内外关系变得复杂,大厅成为村子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身在大厅之中,像是同时在建筑内外。

 

将梁和楼板去掉后释放老建筑的空间潜力
将梁和楼板去掉后释放老建筑的空间潜力  摄影:仇银豪

改建后的室内中庭

改建后的室内中庭 2
改建后建筑室内中庭  摄影:田方方

 

打开南侧界面

通过顶部结构加固,把旧建筑南立面的五开间彻底打开,创造全新的室内外连通的可能性。 此后,在原建筑南侧3.6米处加盖一堵高墙,让其成为新的空间界面。这样一来,原来隐藏在墙身中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被显露出来,成为空间中的主角;我们保留了原来的混凝土肌理和立面大梁被锯掉后在柱子上留下的切口,显现出建筑改造的操作。

 

创造新的空间界面及新的采光方式
创造新的空间界面及新的采光方式  摄影:闫明
中庭采光及裸露的混凝土柱
中庭采光及裸露的混凝土柱  摄影:田方方
中庭入口空间
中庭入口空间  摄影:田方方
中庭
中庭  摄影:田方方

打开建筑北侧界面

原建筑北侧有一排低矮的民房,和旧大楼之间有一条三米宽的巷子,极少有人通过。改造通过把建筑背面首层墙向建筑内侧移,让街道走进建筑,将民房和墙围合成尺度宜人的檐下空间,新空间界定打破了原来建筑的边界,产生了一种更为复杂的空间知觉。

起初的设计选择保留部分梁和二层楼板,并对切割后的梁和楼板进行加固,由内移的混凝土柱对其进行支撑并悬挑。施工过程中发现混凝土楼板加固的技术要求过高,施工队无法完成,最终选择以钢结构实现最初的设计,这也造成了真实结构与结构表达的不一致。

 

外墙内移
外墙内移施工过程  摄影:闫明

北侧展廊 3

北侧展廊 2
北侧展廊  摄影:闫明

 

南侧加建

在旧建筑前加建四组角部相连的坡屋顶房子,围合出四组互相连通的院落,空缺处形成两层贯通的天井,让上下层空间在多处相连。在新建部分做一层挑檐,降低尺度,并定义出一层的室内外的连通空间。建筑南侧的树木和田地自然流入院内直至室内,进一步挑战既定的建筑院落内外关系。

 

南侧加建模型 2
南侧加建模型  ©原筑景观
南侧建筑局部
南侧建筑局部  摄影:田方方
建筑南侧庭院
建筑南侧庭院  摄影:田方方
南侧底层架空院落
南侧底层架空院落  摄影:闫明
西侧界面
西侧界面  摄影:田方方
新建部分二层多功能厅
新建部分二层多功能厅  摄影:闫明

入口院落

入口处通过院墙的开口与铺装的边线界定出既属于院内,同时属于院外的空间。主庭院与入口庭院之间设计了一个双面廊,两侧都可坐人,角部打开形成一个可容一人通行的门,门向侧面一拐变成与人眼齐高的窗,可以从院外窥向院内;门向下一卷又形成了跨在水面上的桥,供人通过。这样一个是廊,是门,是桥,又是窗的构筑容纳了坐、窥、行等几组行为,为两个院子之间的连通提供了不同方式。

 

入口空间

入口空间 2

入口空间  摄影:田方方

主庭院
主庭院  摄影:闫明
入口廊架
入口廊架  摄影:田方方
入口廊架 3
入口廊架  摄影:闫明

空中走廊

建筑二层的两处屋顶平台通过空中连廊与室内外的二层走廊连通形成环线。该环线同时连通了室外的一系列天井和二层室内平台。沿其在室内外间穿行,在观察中人会不时质疑并再次确认自身在空间中的位置,行进的次序带来迷宫似的体验。

 

屋顶平台及连通廊道
屋顶平台及连通廊道  摄影:田方方

二层天井

二层天井 2
二层天井  摄影:田方方
二层室外走廊
二层室外走廊  摄影:田方方
二层室外走廊 3
二层室外走廊  摄影:闫明

花园:一座需要用身体去经历的构建

整个改造试图构建多处既内且外、既彼又此的空间,空间的多义性(ambiguity)挑战人的空间归属认知,创造出一种室内与室外交织、建筑与自然交织的迷宫似的空间体验。这也是我在这个建筑中试图构建的一种“乡村”:一个由房子、墙和庭院绵延交错而成的整体。改造后的建筑像是一个多孔的、没有内外界限的结构,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进入。它不再是一个雕塑似的、只能由外观看的建筑,而是成为了一个需要从内部经历和体验的花园。

 

首层穿越建筑的公共空间
首层穿越建筑的公共空间  ©原筑景观
形成环路的二层走廊
形成环路的二层走廊  ©原筑景观
入口空间模型
入口空间模型  ©原筑景观

当一个建筑可以简单地被浓缩成为一张照片,而后方便地从手机屏幕上被消费之后,真实的建筑就消失了,照片成为了这个建筑。如果说雨果的年代是书杀死了建筑,那么在我们的年代,照片也许做了同样的事。

 

无法描述的建筑可能是一个很难用一张或几张照片去概括的建筑,也可能无法简单地以一段叙事或概念将之抽象出来。尺度的感知、空间的次序和身体的经验这些最有趣的部分,都是照片、图纸以及文字所无法传达的;它们强调身体的在场经验,抵抗对于建筑的抽象、概括以及传播。只有置身于建筑之中,在其中漫步,才能体会到照片无法描述的部分——也许这些部分才是建筑被媒体过度消费的年代里,建筑最为珍贵的品质。

 

在我们的设计中,我们意于强化这种人的身体与建筑的互动,以及人的经验在建筑中的积累。我们设计了一座需要用身体去经历的房子。

 

首层平面图
首层平面图  ©原筑景观
二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原筑景观
建筑剖面概念图
建筑剖面概念图  ©原筑景观
典型剖面
典型剖面  ©原筑景观

 

地点:江苏省昆山市

业主:乡伴计家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规模:200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6年1月—2017年9月

主持设计师:闫明

设计团队:闫明、赵明希、宋旭、钟荣洁

结构设计:王艳芝

机电设计:陈璐、韩苓苓

施工团队:上海徐炜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业主团队:仇银豪、陈竞翱、吴建明、陈明涛、杨潇、王磊

摄影:田方方、闫明、仇银豪


版权声明:本文已获原筑景观授权有方空间发表,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江苏昆山
计家墩村民中心改造
闫明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