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崔愷:我的2017

崔愷:我的2017
《城市建筑》 | 林楚杰 | 2018.01.04 13:13

本文转载自《城市建筑》2017年12期,已获授权。

 

崔恺20171
崔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2017年是我的本命年,今年我60岁。

 

一般来说,60岁该是到了退休的时候;而事实上我的大部分同学也都先后退休了,少数在高校教书的同学也多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教授可以工作到65岁。而我因为有大师和院士的称号,按国家规定70岁退休,还得干十年;工程院规定80岁资深,还有二十年,日子还长着呢!

 

但60岁对我来说还是应该争取有些改变。从1984年研究生毕业到现在,在建筑设计这一行业已经干了34年,完成了大大小小120余项工程,现在手上正常情况下还保持着十几项由我主持的项目,十几项由我指导的处于不同阶段的项目,忙得停不下来。此外,近两年开始接触到了城市新区规划、城市风貌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工业遗产保护,甚至城市环境整治的项目。一些地方也请我去评审城市设计项目,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城市设计被政府正式列入城市建设的管理程序,我又被邀请成为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的主任。这么多关于城市的话题和任务让我深感知识的匮乏和视野的局限。于是我在去年下半年便有个计划,60岁这年要重新起步,再学习,再观察,再思考,实现从建筑设计到城市设计的转型。

 

四月初我赴美到加州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主修城市设计。时隔30多年重返校园,让我颇有感触。泡图书馆,听讲座,参加各种交流,约教授请教,更多的时间是做好计划去考察各地的城市和建筑,有许多是我自学生时代就熟知的著名建筑师的作品,向往已久,有一种朝圣的感觉。而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漫步、观察,坐在路边喝一杯咖啡享受都市生活,也让我对城市设计有了更具体验性的感触和经验,收获不少。

 

比如,在旧金山市中心有几个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一个是芳草地花园(Yerba Buena Gardens)广场,空间不大,周边是几家博物馆,会展、商业、酒店人气总是很旺——草坪上总有人在躺着看书,台阶上总有人坐着吃快餐,会展的屋顶平台上还有儿童乐园,街对面会展中心的人流时不时也会穿越过来,走向艺术博物馆。朋友特意告诉我,在会展的外侧街旁还有一个养老院,周边的高档公寓中还有按规定配建的廉租房。原来这里的人气之所以旺,不仅是因为功能的多样性,还因为社会人群的多样性。离这里不远,在市场街西侧对着一号码头的钟塔是著名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设计的城市综合体,最前面是凯悦酒店,中间是三层的跨街步行商业廊桥,旁边连着几座高层办公及公寓,全部是粗犷的毛面混凝土墙板结构,空间十分精彩,每到中午和傍晚,上上下下都是在此吃饭聊天的人,来来往往,人看人,这就是波特曼对城市空间的理解。想想其实我当年读研究生时就看过这个项目的钢笔画效果图,三十多年后才亲临其境,倍感震撼!还有一个很有活力的地方是AT&T的棒球场周边,原本是港口和工业区,这几年也逐渐转型为多功能发展区,有围绕体育场的娱乐酒吧餐饮业、有高科技园区,更有大量的新建社会住宅生态,环境品质也有了很大提升。据说一些硅谷的企业研发部也被吸引到这里,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IT行业的年轻人愿意住在市中心,享受更积极和更有活力的城市生活。

 

在前往其他城市的考察中,许多精彩的城市空间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比如,在波士顿滨海发展新区,高层建筑下开辟出许多小广场和生态绿地;在老城中100年前对排洪沟的景观改造,至今还是城市的“绿色项链”;而著名的Big Dig工程把高架路埋入地下,顶上的街道绿带上摆着可以让人们坐下看书的座椅;在纽约大量游客沿着高线公园参观,脚下的铁路和仓储用地正在被开发成新一代的城市商务区;“9·11”纪念地周围的建筑群也已完工,地上地下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流;林肯艺术中心依旧典雅,旁边的朱比莉音乐学院建筑群在尊重协调中也呈现出自己的魅力;在东河中央的狭长岛上,路易·康为纪念罗斯福总统设计的纪念广场刚刚落成,那简洁纯净的纪念空间与繁华的曼哈顿形成鲜明对比;而沿东河岸边的景观生态化改造,也成为可供当地居民周末健身和休闲的城市公园,近旁的工业建筑也随之改造为艺术和时尚的消费空间。还比如,以前到华盛顿都是看中轴线和两侧的博物馆群,这次在朋友的引导下看了波多马特河对岸的乔治城小镇,红砖建筑围合成的小街、小巷、小河道,尺度很亲切,建筑和街道空间有机穿插渗透,几乎看不出城市和建筑空间的分界,很有体验性。在干热气候的美国中部城市达拉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市政厅向外倾斜在广场上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很有气候特色;而在不远处一座银行的高楼底部,贝先生也巧妙地切出一个巨大的灰空间,让树阵水池穿插其中,创造了凉爽的城市街头花园。在美国中北部的明尼阿波利斯的密西西比河畔,大量的工厂和仓库被改造成了办公和艺术空间,原来繁忙的运输水道被生态景观化,成为这个寒冷北方城市中的绿色花园。在西海岸的西雅图煤气厂遗址公园,几十年前的改造早已使这里成为黄昏中远眺市中心的摄影胜地,而对一条地下城市街道遗址的参观也让人了解一百多年前城市的地面如何被提升一层。尤其应该提到的是一个不太知名的小城波特兰,也在几十年间从一个港口货运城市转型成为全美国最具示范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大到城市成长边界的严格控制,中到小路网和发达的公交优先系统,小到步行街上的便民设施和生态系统,都成为当今可持续城市的基本准则;而也由于它的宜居,吸引了旧金山等西海岸大都市的居民移居此地,甚至引起当地人的担忧。

 

崔恺20172
崔愷于金贝尔美术馆,图片来源: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对这些城市设计优秀案例的体验和学习,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城市设计的维度和尺度,并结合自己近年来的相关实践,于11月份分别在南京和北京两地举办的“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上以“城市设计五题”做了主题讲演,倡导城市设计从脚下做起、从历史街区做起、从环境特色的保护做起、从城市场所特色的营造做起,反对从城市形象化妆入手的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反对过分依赖标志性建筑而忽略市民使用环境品质的思维方式,得到了不错的反响。其后我又先后在行业交流中,在大学和市长培训班里宣传这个观点,希望对大家更全面地认识城市设计有所帮助。

 

除了城市设计这个热点,2017年也是我在乡建工作颇有收获的一年。去年,我带着研究生团队设计的昆山西浜村昆曲学社、祝甸砖文化展示馆和民宿学校都陆续竣工,成为江苏省住建厅关注的示范性项目;随之而来的,还有全省特色田园乡村的推广工作大力展开。为此我这一年往返江苏多次,积极参加推广工作。此外,在福建、四川等地的乡村改扩建工作也在逐步推进过程中。

 

崔恺20173
祝家甸砖厂改造二期——民宿,图片来源: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对我来说,2017也是绿色建筑研究的启动年。上一年延续至今的《民用建筑绿色建设标准》经过编制组近一年的调研、整理、讨论,终于提出了初稿,并经过了多次不同层级的专家讨论、审议,还向行业内广泛征求意见,有了比较清晰的深化方向。的确,这项由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安排的任务意义重大,一旦推出将大幅度提高国家投资项目从策划、可研(可行性研究报告),到设计、施工,以至后期运维管理的绿色标准,而其中一系列新的观念和措施也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当然也因为这样,编制难度很大,专家和领导都十分慎重,要求很高,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学习机会。另一项绿色建筑课题是我们院联合十几家单位共同申报的“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这个国家科技部课题今年正式被批下来并启动了,这个课题更多地关注由建筑设计开始的绿色节能设计方法和技术策略研究,强调示范工程的可控、可测、可验证性,不再是以往绿色建筑的达标式路径,是以目标和效果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这要求建筑师提高绿色节能的自觉意识,从地域气候的差异性去发现建筑创作的规律和方法,进而使建筑具有本土性,与文化传承的本土化路径相比,这是更理性、更科学,也更有普适性的本土化路径,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课题中的示范工程是重点,要认真落实技术措施,并经得起后期检测和评价。实际上,虽然示范工程只有五项,但由于有课题在身,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也在加深,近一两年来我们经手的项目都把气候要素和节能、节地、节材的策略贯彻到创作中去,同时也多次在各地与同行分享创作体会。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能出现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接地气的、用不同方式创新的、高品质的、高颜值的节能生态健康建筑。

 

2017年,对我来说还有一件事十分重要,就是院方案组二十年的回顾和纪念活动。1997年在建设行业迅速市场化设计体制向民营化转轨的动荡年代里,院领导让我牵头组建院方案组,初时的目的是为了多投标、多拿项目,不想之后在这个两年一轮换的小团队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和管理人才,成为今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骨干。我们以“团队精神和师承关系”为主题举办了展览和座谈会,并在UED和《建筑学报》上发表相关内容,是想借这件小事记述那个改革年代,讨论一下建筑设计这个古老行业中师承关系的重要意义。

 

崔恺20174
方案组20周年活动,图片来源: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2017年的设计业务依然繁忙,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各个地区的、各个设计和实施阶段的项目交叉作业,平行推进;不用说我本人,几乎每个员工手上都有几个处于不同阶段的项目。这一年我们新完成方案设计30项,初步设计11项,施工图设计12项,正在建设的工程7项,竣工的项目5项;而这些项目统计仅仅是我们本土设计中心的,我在院里主持和重点指导的项目还远不止这些。另外由于各种学术活动应接不暇,评审会也只能有选择性地参加。这些事情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经常在路上的工作状态,每周工作六天,其中一半左右时间在外地出差,每次出差往往跑两三个地方,应对不同的事情,往往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就是四五个小时,有时为了转场,还要住在机场的酒店。不过匆匆的旅程中也是一个人独处和思考的时间,有些方案构思往往就出在这个时候。其实另一种会使我产生构思的场所是在那些会让自己走神的大会上,很奇怪,在那么多人而且声音很大的会场中头脑可以聚焦在一些具体的问题点上,找出解题的路径,心中往往小得意,心中窃喜:这个会没白开!于是带着新鲜的点子赶回办公室,与不同的团队讨论,提出设计方向,细化解题策略,选定构建方式,勾画出关键的形态意象,平均半小时一场,少有间歇,乐此不疲。看着设计的不断推进,心中充满自信和期待,当然,对与我合作的十分有战斗力的小伙伴们,也是心存感激和自豪。

 

崔恺20175
荣成少年宫工地试样,图片来源: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在常年的紧张工作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是十分必要的,有两件事让我感觉很有帮助。一是晨练快走,每次四到五公里,无论在家还是出差,我都带着运动鞋和运动装,除非有雾霾或下雨,一直都坚持,在清晨清爽的空气中走到微微出汗,回来喝一杯果汁,十分惬意和舒展。另一件事是喝咖啡,每天两到三杯,尤其是午饭之后喝一杯特浓咖啡,可以顶过午间的困乏,也因为基本上没时间睡午觉,更依赖咖啡提神,现在已经成了咖啡控。说起来这两件事对健康的益处也有不同争议,但对我来说这已成习惯,我认为是适合自己的。有朋友、同事好奇我的状态如何保持,其实很简单,借此也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窗外传来阵阵的风声,北京的冬季晴朗而干燥,一年又要过去了。在这周日的午后,手机里微信群中不断传来正在制作的效果图样稿征求我的意见,回复要及时明确,因为那将是2018年春天里的故事,许多人正在为此忙碌。在寒冬中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略带疲惫的笑容……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2007总结
崔愷
资讯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