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17年芝加哥建筑双年展(Chicago Architecture Biennial)开幕,来自20多个国家超过140家建筑公司和艺术家受邀参展,其中有三家事务所来自中国:创盟国际Archi-Union、都市实践Urbanus、标准营造ZAO/standardarchitecture。
芝加哥双年展是北美最大的建筑盛会之一,展览以芝加哥文化中心为主要场地,欢迎来访者以此契机为平台探索遍布全城的扩展项目。2015年首届双年展的主题——“建筑艺术的状态”——来源于1977年建筑师Stanley Tigerman在芝加哥组织的一次历史性会议,他邀请到美国顶尖设计师来此探讨设计领域的当前状态。芝加哥双年展的初衷,便是让此次会议的精神和影响力得以传承:探讨建筑设计领域的突破性实践进展,如何解决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2017年芝加哥双年展以“创造新历史”(Make New History)为主题展开,探讨来自全球各地的最新建筑实践能否创造、如何创造新的历史。洛杉矶Johnston Marklee事务所的创始人Sharon Johnston与 Mark Lee,担任本届展览艺术总监。Johnston 和 Lee希望延续上一届的主题和思路,以“创造新的历史”为题,探索历史与现代性之间、艺术与建筑之间的轴线。此外,本次双年展希望通过参展作品去考察,历史与建筑的问题能否持续地成为一种可进化的实践。
在开幕式致辞中芝加哥市长Rahm Emanuel表示: “我们很荣幸地宣布又有一批杰出的作品与视角将会诞生,它们将延续2015年第一届的成功。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呈现的宽度不仅仅能够展现建筑的未来,还能够进一步增强芝加哥作为全球之城的声望。”
开幕式后,举行了由哈佛大学设计学院(GSD)院长Mohsen Mostafavi主持的论坛,题为“新唯物主义:实践创造历史 | 历史创造实践"(New Materialisms: Histories Make Practice | Practices Make History)。
此次创盟国际的参展主题为“机器人工艺 – 用传统材料创造新历史 / Robotic Craftsmanship – Making New History with Traditional Materials”,通过三个近年来完成的实践项目(池社、FAB-UNION 艺术空间、竹里乡村社区文化展示交流中心),来展示建筑数字化设计方法与传统中国文化的结合,围绕“参数化建构”“机器人建造”以及“绿色建筑产业化”等目标,实践自然、城市与建筑的共生关系。
池社是1986年由张培力、耿建翌等人成立的一个艺术团体,其在上海徐汇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的空间重生代表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在破败不堪的老建筑的基础上完成空间诉求、协调整体环境、同时,并实现一个与其所承载的艺术使命相匹配的形式表达。建筑希望可以提供一处精致但丰富的复合艺术空间,在紧凑的建筑内叠合了展示收藏、创作讨论、休息交流等多重艺术活动。
Fab-Union Space是一栋300 多平方米的小建筑,在设计之初为了减少投入、提高整个空间的效率,项目在横向被划分为两个长向空间。两侧不同标高的楼板在最大化可使用面积的同时,为展览 / 办公等未来的可能使用情况提供相应的灵活性。两侧的楼板通过混凝土墙加以支撑,在中部则是通过竖向交通空间的巧妙布局,引导重力,使得楼梯空间成为了整个建筑的中部支撑。这一手法,同化了传统意义上“结构 - 交通”这种二元化的建筑要素。此外,交通动线和重力的传导在空间和形体上互相制约且彼此平衡,自然地成为了空间塑形的基础。建筑界面相对透明,使得结构的表现力可以在建筑的外部被读出。
竹里乡村社区文化展示交流中心,是2017年初在四川崇州道明镇完成的一个乡村建设项目。整个片区的建筑功能具体包括展示、展览、会议、民宿以及餐饮、娱乐等多项功能。设计构思试图合理融入原有场地、周围村落以及自然生态资源,探索城市与新乡村建设的互动,实践新建造技术与当地手工艺的紧密结合,并将传统营造技艺与预制工业化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实现融合。
都市实践的参展主题为“从历史出发 / Being with History”,参展的两个项目为五龙庙环境整治设计(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for the Five Dragons Temple)与深圳双年展的南头古城城中村改造议题(the Nantou Old Town rehabilitation project)。
五龙庙环境整治,是针对文物建筑保护领域的工艺进行众筹的“龙·计划”中的项目。设计方案以突出建筑本体为核心原则,在尊重现有农村自然环境、不改变现有环境视觉特征的前提下,用精心设计的空间层次来取代目前简单的院子,延长了欣赏、体会五龙庙的时间。同时通过在这些空间中植入更多的展示性内容,使关于五龙庙的文化信息得到更丰满的传达。
南头古城,是历史故城与当代城中村的异质同体与共生。近百年间古城不断消退而村庄不断膨胀,随着深圳城市化的加剧,最终形成城市包围村庄、村庄又包含古城的这一“城村环环相扣,古城时隐时现”的复杂格局——“城中村中城”。作为2017年深圳双年展主展场,全光谱式地展示了从近代到当下的城村演变的完整空间样本:中西共生,古今共荣。
标准营造的参展主题为:胡同新陈代谢 / Make New Hutong Metabolism,参展的三个项目为微杂院儿童图书馆与艺术中心(Micro yuan''er Children''s Library and Art Center),微胡同(Micro Hutong)和共生院(Co-living Courtyard)。
标准营造事务所以尊重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为前提,依据老城中的杂居形态并考虑到大杂院当代居民的使用状态,设计了以“微杂院”“微胡同” 为代表的胡同更新项目。
这些项目引发的思考,是中国城市改造的走向,以及当代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版权声明:文字与现场图片来自创盟国际,已获授权。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上一篇:建筑地图21 | 鹿特丹:未来之城
下一篇:沉默的诗行 | RCR东京大学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