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风建筑
七园居是一座用老的2层木结构民宅改造出来的房子。老宅的一楼改成两间客房(1,2号客房),一个大堂。后面新增一间圆形的客房(3号客房),以及厨房。另外西南角有一间原屋主保留用房,它与主屋之间由一条缝隙相隔。最北侧有一间咖啡厅。
老宅的二楼改成4间客房(4-7号客房),后面新增一间会议室。木宅二楼四间客房是安插在原有木结构之中,排排而坐。
谈起山谷中的旅舍,人们对它的想像总是房子镶嵌在高高低低的场地上,周围一番山间景色。实际上周围景色非常虽然如此,但是老宅给人的印象却很不像一座造在山里的房子。首先,跟周围房子一样,这家民宅在建造之前先平整了场地,加上原屋主在屋前屋后辟出了大院子,整座房子是坐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之上。看不出多少山间小屋的感觉。另外,从溪水边的村道接进自家院子的通路非常宽,跨在小溪上,需要承载拖拉机的桥也很大。
建筑周围的场地上还身处山间的感觉,一到房子跟前就感觉站在宽宽大大的平地上,跟周围的山水没什么关系。
改造后,粗看房子从形态到材料都没有很特别。从村路上看过去,除了新一点,白一点之外它与周围民宅之间没有太大反差。这也是我们与业主的共识,大家想要的是一串被体验的空间,而不是一件被端详凝视的物体。
民宅本身不大,新造的入口不能太宏伟,但需要一些正面感。为此在入口处新建了一个对称的门斗。门斗前雨棚净高2米3高,这个高度向建筑内延伸,无论在尺度上还是空间上都让内外之间有了过渡。
从主入口方向看过去,老宅的右侧原来有一间披屋。初访老宅时,这间不起眼的披屋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倒不是披屋的房子怎么样,而是它被搁在大平台之下,地面比老宅地面低了足足有一个人那么多。进入披屋的路是从主路边一处很不经意的分岔开始,然后顺着大平台的侧边一溜下坡到达。这是原来多间屋子中唯一一处顺应地势的房子,进入这里方式及利用地势的模式都让人感觉到房子被镶嵌在山地之中。
现场的感觉促使我们在设计中把披屋的关系保留下来。我们按披屋原来的位置、标高及大小造了新房子的溪边咖啡厅。把从主路通往披屋的下坡小道的关系也保留了下来。
在主屋与披屋交界的墙上新开一个门洞,一段楼梯通过这个门洞把处于低位的咖啡厅与处于平台上的大堂连接起来。这样,不仅从流线上看咖啡厅与其他房间可以有紧密的联系,也在空间上把场地特有的上上下下的感觉带到了原本平平展展的木头老宅中。大堂中由于有了与比它低半层的咖啡厅的空间上的联系,场地中的起伏感被延伸进了室内。
原来景观设计中通往咖啡厅的小路希望保留碎石路的效果,但景观施工时施工人员想当然地在这里铺上了“高级”的石头。不仅如此, 原来这条路微微下坡的那种高差也被好心地填平。在山地中行走微妙感的传递就此差了这一点,也算是每次项目完成后都会留下的那种遗憾。
设计利用老宅的一楼改造成了大堂和两间客房(1、2号客房)。老宅背面新增一间圆形的3号客房及厨房。
3号客房是唯一一处布置在主屋外的客房。房间里没有老的木结构显现,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空间体验。在布置的时候,我们希望它不要挡住大堂背面往外看的视线通道,让大堂里的感觉更加通畅。这样这间客房自然成了一间面积非常小的房间。
不仅如此,为了配合体量及标高关系,这间客房层高也矮,还没有很多景观资源。在所有这些条件的约束下获得最后的平面形式。
这个形式配合清水钢筋混凝土的顶面形成了一种亲切低矮的感觉。由于房间面积很小,卫生间没有被处理成封闭的空间,它与卧室之间的隔墙不通到顶,让室内感觉更大。并有一种完整圆形的感觉。从空间上看,这间房间是一个螺旋,从入口可以逐渐旋转进入卫生间空间。
为了避免螺旋端头太封闭,在这里设置了一个似门非门的洞口,让整个空间连贯起来。室内低矮虽然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但这个空间也需要一些变化,否则会给人压抑的感觉。卫生间的屋顶上设置了一个巨大隆起的天窗。这个天窗改变了室内光线的感觉,更改变了内部空间的体积。
七园居分为中心保留下来的老结构,以及周围新添的结构。两组结构之间在平面及空间上都很难交错,但是空间上需要融合在一起。并且需要满足功能并完成场地延续的感知。
上图左侧为老结构的基本秩序,6个开间,每个开间2米多到3米多。老结构由木结构、夯土墙及转垛混合构成。中间主体由木结构支撑,左、右及后三边为400厚的夯土。最前面有一个敞廊。敞廊外由砖垛支撑。
右侧为新秩序的添加逻辑。从秩序上看,新添结构体量可以被理解成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构架性的,也就是对于全局起到制约作用的。没有了它全局关系就没有基本秩序。这个部分是木结构后面,与木结构平行的一个长条。这条结构上承载了未来客房的卫生间设备。这些设备用木结构来承载,构造上处理会比较麻烦。
除了这个长条状的新结构之外,其余的体量组成另外一个部分。它们都是就事论事,解决具体问题,并主要从使用及空间关系上进行考虑。也就是,即使没有它们,或者它们的形态或布局有所改变,也不会影响大局。它们都像小艇一样接在基本构架这个母舰上。
二楼原来3米左右的开间很难做客房。改造后将原来的6个开间调整为4个开间。这导致老结构中的木柱贯穿进室内。在被结构贯穿的客房里床怎么安排就成了其他设计的先决条件。一旦床的位置定了,入口位置及开窗位置差不都也就定了。
新添了一条结构后,二楼房间的进深被加大。在形式及空间处理上,新老结构被覆盖在同一个屋顶下。坡屋顶山墙面从原来的对称形式变成了一边长一边短的形式。4、5号客房背面有餐厅的屋顶。设计中希望利用这个屋顶做它们的露台。为了安置从这两间客房通往餐厅屋面的楼梯,坡屋顶的局部被翻起,形成一个新的小坡顶。
4号客房位于房子二层南侧的山墙面上。一部直跑楼梯顺着南侧墙面往上,单独服务这间客房。山墙面上开出了一个横向的长窗,以让室内空间与外围的景色相对应。从平面上可以看出来,要是直跑楼梯落点设定,入口位置基本确定的话,由于有木结构柱子的限定,这间房间大床所摆的位置几乎只有这样一个方式。室内的各种安排按照入口、通往露台楼梯及床的位置关系展开。进门后左边是浴室部分,右边是主室部分。小楼梯套在主室旁形成房间中的一个尽端。
4、5号客房通往屋顶花园楼梯上的坡屋顶覆盖。除了满足功能要求外,在形式、结构、排水这些方面都要有所顾及。同样是在各种问题的挤压下成了这个样子。
5、6号客房共用了房子背部的楼梯。但是这两间客房的格局却非常不同。5号客房利用了餐厅屋顶作为露台。在这一点上它与4号客房相似。6号客房则利用门厅的前厅屋顶作为露台,它有很好的面向正面的景向。
图中数字:
1.1号客房、2.2号客房、3.3号客房、4.4号客房、 5.5号客房、 6.6号客房、7.7号客房、8.大堂、9.公共卫生间、10.咖啡厅、11.玄关、12. 厨房、13. 原有住户保留用房、14. 南侧公共平台、15.一号客房庭院、16. 2号客房庭院、17.东侧公共平台、18.咖啡厅公共平台、19.3号客房庭院、20.7号客房露台、21.公共露台、22.餐厅(兼会议室)、23.储藏室、24. 布草间
项目名称:七园居
项目地点:浙江德清对河口村西岑坞
建筑景观及室内设计:上海博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师:王方戟、董晓、肖潇
设计团队:张婷、陈长山、钱晨、林靖、刘雨浓、吴恩婷
软装设计:杨国亮
建筑面积:645平方米
基地面积:950平方米
设计/ 建成时间:2015.05/2017.02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新建) +木结构(保留)
业主:私人业主
摄影:上海博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田方方
版权声明:本文由博风建筑授权有方空间发表,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上一篇:上海临港重工业区临港智造园三期厂房立面设计 / gmp
下一篇:超过800个建筑,9月伦敦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