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AO鲍威工作室
© BWAO 鲍威建筑工作室
编者按:北京的四合院好在其合,贵在其敞。BWAO对空间的遐思,如何与四合院的气质重新糅合,让房间更敞快的同时,又能在意境上留存中式美学对自然的敏感,保留“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气质,是改造工作的重点。
建筑现状
66号院是典型的大杂院空间。本次改造的基础为两间北向正房和一间南向自建房。正房为典型的木构屋顶,山墙承重的结构体系,只有北向采光,无任何南向采光。南向自建房年久失修,需要在本次改造中重建。三间房子处于66号院深处,人们进院后要走过50米的距离才能够到达。
“ 檐头瓦垄 ”
“ 灰墙 ”
“ 深院方窗 ”
建筑功能
西边正房为主人居室,东边正房为主人孩子居室及工作室,北边自建房为两代人共享的餐厅。这样功能划分既保证了两代人生活各自的私密性,又提供了一家人交流互动的空间。
66号院改造,区位图
建筑设计西房主人间向北面加建出小的前厅,将正房起居空间延伸,并由一个三角形衣帽柜、临窗坐凳与卫生间等功能重新定义室内空间。北边一个集约的厨房与此加建小前厅空间由透明顶棚连为一体,中间由公共走道分开。这两块加建的平面形状都是历史遗留,此次改造重新赋予了其新的使用功能。
建筑设计
北房餐厅由于和南房距离非常近(过道只有一米),南向的任何常规开窗都会被南房遮挡,而不具备任何采光意义。因而餐厅南墙完全封闭,为其布置服务功能,惊喜之处在于在立面上采用天光,将阳光直接引入屋内。南墙2.1米以下除了一个750见方的通风窗口,完全设计为橱柜与开放导台的服务区。通长的窗,不止采光,而将枣树、屋脊与天空一同纳入了景框。西墙所开的入口与高窗,将64号院的槐树,也纳入为房间的景色。这一切使得餐厅不仅成为一家人聚餐的场所,更成了庭活动的精神堡垒。
北房餐厅
北房餐厅2.1米以上拥有一个3m×1.1m的通长天窗
主人正房的内部作起居之用,夹层用以布置卧室,加建的起居空间与正房的内部起居空间连为一体。中间连接空间通高,提供竖向交通与采光通风。此处通高的帘子又可将门厅与正房内的空间隔离开来,达到起居与卧室区域的绝对私密。
正房的西侧
东边正房插入了一个完整长形体量,将正房划为一层的工作室和二层的卧室,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一层工作室唯一面向北边的界面为最重要的工作台,通宽的玻璃窗面向北面实墙。西北角为入户门以及小玄关,布置有衣帽柜。工作室东墙南墙为书架及文件柜,西侧为衣柜与储物柜。楼梯在西南角旋转上至夹层的卧室空间。房子东侧围绕着现有枣树伸出一个体量,布置小休息厅及卫生间。此体量屋顶为露台空间,可从二层卧室到达。
正房东边的工作角
二层卧室空间在南边高处开有老虎窗,东墙开有可到达室外露台的竖窗,北墙则是低矮的通长横窗,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采光通风需要。
二层主人孩子的居室
建造系统
由于改造对造价控制比较苛刻,因而建造采用最常规的结构和材料。两间正房为传统的砖墙承重结构,屋顶为木结构。其余加建均采用钢框架加砌体砖的承重结构,屋面为现浇混凝土板。外墙为保温板加抹灰涂料,洞口采用断桥铝门窗系统,地面为铺设地暖的水泥自流平或竹地板。
使用保温板加断桥铝门窗系统
建成惊喜
对于建筑外部空间的营造,结果出乎预料。北房餐厅的服务区为面向它的正房工作台提供了安静的背景,南房瓦当的影子会在这个背景上随着季节产生变幻的投影。而退台的天窗也把之间的走道空间完全打开,64号院的槐树竟然可以被纳入到这个细长的庭院中来。
由于工作室通长玻璃窗的存在,使公共走道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私密的庭院空间,只有在行人走过的时候,才意识到其公共性的存在,模糊了公共与私密的界限。
南房窗外即景
另外,由于杂院历史生长的有机性,平面所产生的斜线折扭形状并非是设计刻意而为,加之北房餐厅在立面上采光天窗形成的斜线,使走道/庭院在某个角度形成了平面与立面的立体围合,将院内的枣树立体地纳入了新老建筑轮廓线共同构成的景框。这些超乎设计的惊喜也许只有在杂院改造过程中才会产生。
仰视即景
仰视即景
模型分割图(详见大图)
模型图
模型图
一层平面图(详见大图)
二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版权声明:本文由BWAO鲍威工作室授权有方空间发表,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上一篇:中国建筑摄影师14 | Peter Dixie:诚实地反映建筑至关重要
下一篇:孙一民当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