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卒姆托靠一把火“烧”遍了朋友圈
当众人皆叹克劳斯兄弟小教堂的“神来之笔”时
却不知道卒姆托还是一个善于用水的建筑师
相比于孤立与田野间的克劳斯兄弟小教堂
卒姆托早先的成名之作
瓦尔斯温泉浴场可就谦卑多了
它谦卑到……
额,从某个角度你压根分辨出来是它
换个角度看会发现原来这是建筑的屋顶
这个房子建在山坡之上
有一半的体量埋藏于地下
唯一完整的立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窗洞
建筑如巨石般仿佛从山脉中生长出来
卒姆托为什么把建筑做得这么低调?
这和当地的环境不无关系
瓦尔斯(Vals)源自德语的Valser
意为“河谷"
这里除了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还有丰富的泉水资源
如果你在谷歌搜"Valser",
可能首先冒出来的是当地的矿泉水
它们的广告语是
“8千万年前的瓦尔斯山谷”
据说当年卒姆托在设计这个浴场的时候
还专门把当地泉水的广告海报贴在自己的办公室
瓦尔斯人温泉洗浴最早可追溯到青铜时代
上世纪60年代,这里浴场和酒店曾一度繁荣
随后又在80年代初逐渐破败
为了振兴旅游业
当地村民以“瓦尔斯温泉浴场公司”的名义
盘下这片产业
并在1986年举办了新浴场的设计竞赛
最终,卒姆托的方案脱颖而出
在做项目之前
卒姆托对场地和当地的文化做了详细调研
附近的水坝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以及水坝内部教堂般的空间
给卒姆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他还对一个土耳其浴室产生兴趣
关于这个位于布达佩斯
土耳其人占领时期的卢达什(Rudas)浴室
卒姆托这么说:
光线从小穹隆上敞向星空的开口处泻下,照亮了一间对于洗浴来说并不算完美的房间:在一些石头槽子里盛满了水,上面飘着热气,在昏暗中,天光闪烁,整体是一种安静放松的氛围。而旁边的房间都隐退到了阴影里;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不同的水声,听到房间的回音。这里,存在着某种宁静、原初、沉思的东西,彻底地令人陶醉。这是一种东方浴室的生活。我们才开始去学习和理解。(翻译来自城市笔记人)
将卢达什浴室和卒姆托的设计相对比
很容易看出卒姆托对前者的借鉴:
向心的石头水池
幽暗的光线
点状的天光
从屋顶上看天窗
他采用了蓝色玻璃
必要时还加上人工照明
除了水资源
瓦尔斯还一种石头
片麻岩
这种灰色调的石头便于加工
被经常用在瓦尔斯当地民居的屋顶上
卒姆托并没有做“大自然的搬运工”
而是对石材进行了再加工
使得它的表面变得平整
尽管最终的石墙看似由不规则的片麻岩条组成
实际上,卒姆托只用了3种厚度:
31mm、 47mm、 63mm
加上石间3mm的抹灰厚度
它们共同构成了15cm石带
而15cm也是构成这个建筑的基本单元
这个片麻岩墙的特别之处在于
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饰面
在建造时卒姆托先前砌覆层,再浇筑混凝土
石条相当于模板
片麻岩墙外表面平整
而内部凹凸不平
这是为了加强水泥和石头之间的咬合
卒姆托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和温度,湿度有很大关系
浴场内部不仅湿度比较大
冷水浴和热水浴的温差也很大
加上露天浴场外瑞士极寒的天气
都对墙体忍受温度变形的能力提出考验
高湿环境也不利于覆层的干挂或湿贴
所以卒姆托才选择了这样的方式
为应对温度变形
这个建筑在体量上还做出了呼应
从外观上看,这个建筑如单石一般
而其实在建筑上部它采用了分散的体量
每个体量都支撑一块屋顶
它们相互拼接,之间留变形缝
而这些变形缝是可以采光的
这个变形缝
既要考虑好看、密闭
又要保温、防水
还要采光
卒姆托在这里用一个精巧的设计解决了所有问题
屋顶变形缝细部
当然,讨论卒姆托仅从技术层面是远远不顾
正如卒姆托经常提到的建筑氛围
在这个建筑中光线,温度,触感,回声等等
都被他精心考虑在内
在设计之初,
卒姆托曾说过
”石头喜欢水,水也喜欢石头“
而今天,这场“水石之恋”
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建筑师来到瓦尔斯小镇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禁止转载。
上一篇:胡如珊:怀想·反思·城市|尚上讲堂第二期03介绍
下一篇:英良石材档案馆及餐厅:从材料到建筑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