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南通唐闸研究
时间:2008-2011
地点:江苏南通
研究方式:调研
研究内容:
张謇于1895年在南通西郊唐闸开始建设的中国式工业化模式及其历史意义,在他在世时即已获得公认;2005年,吴良镛院士又提出“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命题,使南通(尤其是唐闸)的近代城市建设的历史地位再次得以彰显。
然而以往对张謇和“南通模式”的评价,多以当年胡适的定评(“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为前提,未能从当代视角跨领域重新全面阐释张謇在南通(尤其是唐闸)的卓绝实践;“第一城”的命题亦多肯定了其首创性,而对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独一性,未有更深入、深广的领悟。
我们认为,张謇自1895年开始的以唐闸为核心的城乡结合的工业化实验,是中国民族实业在世纪转型(19世纪末的古代—近代转型,农业—工业转型,帝制—宪政的转型)时期唯一的全面、深入、成功的实验。基于强烈的近代化诉求,张謇在唐闸以20年时间建构了以地方自治(城市国家)和“社会的整体改良”为理想的全新的城乡一体产业区域,涉及工业、运输、农垦、规划、建筑、教育等众多领域,至20世纪20年代,唐闸已具“新世界雏形”。由于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是以启蒙话语为主流,所以张謇在唐闸超规模的、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城市化实验的伟业,迄今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阐释。
种种迹象表明,张謇当年在唐闸的系统实验,绝不仅仅是局域性的偶发的个案,唐闸规划与建设的乌托邦特质(平地而起、全面实验、理想主义色彩),张謇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和南通(尤其是唐闸)在当时受到的过度关注,都说明张謇对南通(尤其是唐闸)的经营,是为中国的未来所做的志向宏远的示范。由于这一实验的唯一性和对21世纪中国超速城市化现实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所以整体保护唐闸,在幸存的历史文化区域深入挖掘、整理、发扬张謇的思想,进而使唐闸的区域历史得以延续和再生,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研究涉及唐闸区域历史文化价值再认识,整体保护、区域再生与城市经营等内容,以及划定界限、可持续性和品牌营造等策略。
“唐闸1895”的再生并非单一、被动的城市保护与再生工程,也不是完全由政府出面/出资的整体保护与再生,而是通过政府的适度干预(如通过相关政策和工作小组的指导)和有限投资(主要用于市政改造和街区品质提升),带动民间资本的跟进、创意产业的兴起、旅游收入的提升,以及当地居民房产的升值、就业机会的增加。
呈现方式:《“唐闸1895”再生策略》,2008年
合作团队:主题工作室
版权声明:本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牡丹亭外,明暗两章
下一篇:建筑绘15|章晓宇:自说自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