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取自一石文化与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编辑成册的《北京跑酷》(三联书店2009年版),作者史建。
“跑酷”(parkour)是一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它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所有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特别是废弃的房屋。parkour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parkour”一词来自法文的“parcour”,有“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本书借用这一概念,意在表达对北京都市空间与建筑以全新的观察角度与态度。
北京是世界上历史遗产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最繁忙的建筑工地和新锐建筑的汇聚地之一,新旧建筑在一个区域的高密度聚集、混杂、叠加,是北京都市空间的当代特征。我们是以一个文化上的精神分裂者的状态看待北京,一方面哀戚它的历史的衰亡,一方面亢奋于它的剧变;一方面记录正在逝去的旧城,一方面关注那些崛起的空间;一方面无情批评都市疾速蔓延中的问题痼疾,一方面暗自欣赏活体一般的空间演化现实——在这里,表话语与潜规则之间巨大的张力的呈现,民间的绝望抗争与强旺的生存智慧的并现,新都市空间的自戕与修补策略的游戏……这一切都是比城市未来、本土定位等问题更有趣,或者,中国都市空间与建筑现实的演化都不是按照国际已有的模式发生和发展的,它绝对有自己的“一定之规”,那么发现、分析进而呈现之,正是这本书的目的。
当城市与个人的生存空间极度疏离,就给艺术注入了无限生机,法国的“新浪潮”、柏林的20世纪20年代,以及整个20世纪的纽约……毫无疑问,在当下的北京正表现这种潜质,但是北京不应仅仅是“妖魔化”空间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也应该是它的发现者、描述者创造性的阐释者,而这正是本课题的意图所在。北京新都市区域的高速生成和蔓延,都超出人类已有的规划/建筑经验,以爱恨交加的城市漫游者的态度记录、整理、描述这些区域的特征,是从未有人做过的工作,它是对考察者既有空间审美观念的挑战和考验。
本书以北京多向空间演化结构为文脉(语境),但跳出上述纵向、横向和环向结构,纵向切分北京为三个部分(分别以西单和东单及其南北延长线为界限,分为西、中、东),分别分析三个部分都市空间演化历史,进而锁定相关区域,在多向结构和区域特殊文脉(语境)的细读中揭示区域空间演化的内在逻辑。
锁定区域亦兼顾都市演进整体的历史性(如北京旧城保护区域:景山区域、什刹海区域、雍和宫区域、西四北区域、白纸坊区域等;衰变区域:动物园区域、八王坟区域、羊坊店区域、隆福寺区域、北京站区域、王府井区域)和新异性(如再生区域:798艺术区、中关村区域、麦子店区域等;催生区域:如CBD区域、奥运区域、前门区域等),形成对区域的多向交错语境(文脉)的“主观”阐释。
“阐释”绝不是简单的文化批判,而是对现实问题和经验深入独到观察、描述基础上的创造性表达,即通过图面与文字的组合形式,揭示区域都市空间的演化的内在逻辑。本书首先基于大量的都市“田野”考察,不仅是区域的,也是基于对区域内重要建筑和生活细节的逐一考察/研究。所有考察均排除预先设定的观念、态度和审美惯性,描述和阐释力求客观,呈现区域空间演化的内在逻辑,进而呈现都市空间与建筑的内在演化逻辑。
版权声明:本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北京都市空间演化结构 |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05(附)
下一篇:牡丹亭外,明暗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