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力度与干脆正是他的精髓所在”,在多次合作后,伊东丰雄这样评价他的结构设计。而也正是他,给予了伊东丰雄设计其代表作品仙台媒体技术中心的灵感。而之后,几乎SANAA所有的建筑结构设计都来自他。在SANAA的劳力士学习中心和伊东丰雄的崎阜县殡仪馆中,他使用了一种叫做“钢筋混凝土自由曲面壳体总应变能和变形控制计算”的技术,随之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设计这种结构的工程师。他就是成就了伊东丰雄、妹岛和世、西泽立卫三位普利兹克奖得主的日本结构大师:佐佐木睦朗。
佐佐木睦朗
1970年从名古屋大学硕士毕业
1970年进入木村俊彦结构设计事务所工作
1980年创立佐佐木睦朗结构设计事务所
代表作品包括:仙台媒体技术中心(伊东丰雄)、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伊东丰雄)、金泽二十一世纪美术馆(SANAA)、丰岛美术馆(西泽立卫)等。
建筑:伊东丰雄 / 结构:佐佐木睦朗
自2001年“仙台媒体中心”之后,伊东丰雄的作品中就极少出现表达直线或平板的形式特征。伊东希望通过一种更加具有当代特征的曲线或曲面,来代替或者挣脱自现代主义一直被直线网格所统治的建筑世界。显然,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所具有的那种柔软性与透明性正是伊东的目的所在。这座一侧面向草坪、一侧面向道路的学校图书馆不仅体现了艺术院校独有的文艺特质,同时也被赋予了一种柔美的抽象。由交错的弧线墙面取代了正交网格所构成的柱网;由拱形的梁柱方取代了直线框架;以及不等距取代了均质的柱网分割。这些变形与异化,无疑是在对现在主义所建构的语言体系的冲击与批判。
这座两层的图书馆,如果采用通常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抗震斜撑组合的话,显然会造成与周围绵延的草坪以及树冠绿茵下惬意的读书场所的格格不入。因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斜撑的组合被统合成为肋拱形的梁柱一体式结构。遍布内侧的,跨度在1.8-14.5m的各种拱券在分割与连续之中呈现出空间的多样性、透明性及柔软性。其得益于双向弧度各异的连续墙面的布置增强了建筑整体上的抗侧性能,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仅200mm厚的SRC墙体结构。混凝土不仅确保了钢骨结构的耐火要求,还满足了结构抗屈曲的性能。
(2012日本建筑学会作品奖)
建筑:西泽立卫 / 结构:佐佐木睦朗
以艺术、建筑、自然三位一体为构思出发的这座位于濑户内海丰岛茂密绿色中的美术馆,犹如一张不可思议的轻巧覆膜,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大为场所的体验。没有任何的陈设展品,也没有复杂而全备的参观流线。在丰岛美术馆里,自由与静谧被同时定格成一种行为,甚至被固化为一种沉默中的自省。人的流动在这里被匍匐流淌的水珠以及轻抚的微风所取代,自然那细微的感动在被身体捕捉后的释放,是如此具有能量。
只有在这里,也许“你”才会意识到被我们日常所忽视的自然原来有着如此美妙的体验。因此,与其说这里是美术馆,到更不如说这是一处体验自然力量的场所。水与风将被那薄壳所半隔绝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一种升华了的艺术的方式,重新接驳在一起。自由与限定、开放与隔绝、动与静、自然与人类,这一切都被升腾的暧昧推向于高潮。
建筑:伊东丰雄 / 结构:佐佐木睦朗
这是又一处伊东擅长的“场所+架构”的作品。因为与其说这是一个建筑,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处被围合起来的雕塑公园来的合适。建在一片充满着绿色岛屿中的建筑由三片带有挑板的L型弧形墙面围合而成,建筑中央是一片开敞的草坪。
建筑内陈列有雕塑家岩田健有关“母与子”主题的40余件雕塑作品。根据雕塑作品的大小及其观赏位置的区别,这些作品被分别放置在中央草坪以及由弧形墙面所形成的“走道”上。
三片分段的弧形墙面在挑板部分形成了环状的连续,由此在结构上形成了类似于圈梁一般的整体性,弧形墙面不仅具有围合及形成环游观赏路线的效果,同时也兼具有了竖向与抗侧的双重效应。白色的墙面与绿色的草坪烘托出岩田作品的存在感。而伊东丰雄所一直坚持的建筑与环境的连续性在这里也获得充分的展现。
建筑:SANAA / 结构:佐佐木睦朗
“家project”是在犬岛丰富的自然风景中具有特殊存在的聚落与民居之中,通过改建或置入新场所,使聚落和民居以新的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将场所、建筑与自然的体验能够融为一体。
为了减轻这处既有民居屋面解构的自重,在“F邸”的改建中,除了原有屋架的三角支撑部分被保留外,横向连接屋架的连梁以及屋架之间的水平支撑都被置换成纤细受拉钢构件。由此,被除去室内分割木板墙仅以小断面方木柱即可支撑。室内外开放的连续将传统建筑的意境又重新注入到这栋改建之后的画廊之中。
“S邸”是一处建在村落中坡道一侧的画廊。村落错落的精致以及轻量化的要求使得这个单纯弧形体量的透明建筑进而将原先的单片弧墙细分为1米直径连续圆弧相接的有机玻璃结构。薄壁的有机玻璃由于细长比的限制,无法实现直线支撑建筑的可能,而通过圆弧曲率的方式,既可以使有机玻璃也作为支撑的结构材料,同时也可以减小结构墙的壁厚,从而降低结构的自重。
“中之谷东屋”位于一处相对开阔的地带。与其说是一间屋子,到更不如说这是一个类似于“亭子”的休息所。它以铝作为结构材料,依靠铝制屋顶的轻量化实现了底部依据应力分布的纤细柱子的支撑。铝屋顶为了与周边自然以及村落环境相适宜,对单纯的抽象几何形态作了调整。三段不同曲率的圆弧面依据主导风向形成偏心的高低拱面,犹如一个悬浮的帽子点点缀在坡道树林的一侧,提示过往的人们这处场所与周围住宅之间微妙的区别。
资料整理 谢岩旭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新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建筑绘31 | 光明礼赞:意大利22天旅行画记
下一篇:北斋美术馆 :“不那么妹岛”的妹岛和世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