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林文格
什么鬼?女鬼!
高大上的观念影像展,一群大叔在地上balabala,何以会惊动00后妹子?
当展场一瞬间化身00后的二次元世界,大叔也情不自禁拿起相机。
为什么选择这里?展场空间是有多适合扮鬼?
这还要从作为展场的磨机楼说起。
机缘巧合,遇见磨机楼
▲ 磨机楼外立面
这是一幢奇妙的老厂房。
高耸通透的室内空间,规律鲜明清晰的结构,这些工业建筑的固有意向,这幢楼都一一满足。然而,走进室内之后,每个人都会有些微微颤抖:当工业生产的机械被清理移除之后,这里的地面留下了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洞口和漏斗,有直径达两米的圆形,四五米长的带形,整齐划一的长方形、星星点点的矩形……
▲改造前磨机楼室内通高空间
▲改造前磨机楼二、三层室内空间
这幢楼高6层,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原本是大成面粉厂的磨机楼。面粉厂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远东(中国)面粉厂,也是深圳蛇口工业区第一家外资独资企业。1990年被台湾大成食品集团接收后,成立大成食品公司,开始生产推广各种烘焙专用高级面粉,行销香港和珠三角等地。
▲ 改造前磨机楼四层室内空间
这个由纯粹功能需求塑造的建筑,经历了几番生命周期,几十年的人事都留下了各自的痕迹。“深双”来临之初,它的命运原本只是作为废弃的空间和静止通道,各层不予进入和使用。
▲ 改造前的“深双”展场
2015年10月中,有方团队考察本届“深双”展场改造时,与这幢楼不期而遇。高耸的筒仓固然摄人,蔚蓝的海岸线固然引人驻足,但是磨机楼岁月打磨的厚重痕迹依然让我们心怀敬畏,行走在这些随时可能坠落的洞口间,爬上一层层陡峭的楼梯,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空间的力量。在这个“反日常”、甚至“反建筑”的空间,独一无二的体验似乎在我们心中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一个想法立即萌生了……
恰如其分,执行十年回顾计划
自2005年开始,“深双”已在探索中走过了十年历程,积累了大量作品和丰富议题。今年,组委会推出了十年回顾计划,希望通过访谈、评论与回顾等多种形式,推出一本专题出版物,纵观“深双”全貌。
在今夏,有方针对历届策展人、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执行了21次长篇深度访谈,更在深圳、香港、北京、上海、黄山、西安等地拍摄了精彩的访谈现场视频。在碧山的欧宁,在蛇口的Ole Bouman,在蓝田的马清运,这批珍贵的素材,通过有方团队精心剪辑、布置,岂不正是最恰如其分的展品?
▲ 张永和访谈现场
▲ 马清运访谈现场
相得益彰,尊重原汁原味的工业气质
▲ 改造施工现场
展场与展品均已就位,何不办一场展览?随后,有方立刻向“深双”组委会提出申请,获得认可后,距离“深双”开展时间已非常有限,有方上下几乎全体成员马上投入展场的设计与施工,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 有方团队粘贴“深双”关键词现场
作为策展人,史建非常强调尊重展场空间本身原汁原味的工业气质,在整个展场改造的过程中,没有精细的施工,仅施加必要的安全措施改造。物料几乎全部取材于工地常见的元素——洞口直接铺上地面常见的钢格栅,导视平面就地出现在人字纹钢板上,需要遮光的洞口直接封上胶合板,玻璃损坏的窗洞加以钢格栅废料……
▲ 格栅安装施工现场
最少量、最快速的搭建,与废弃工业空间的固有气质相得益彰。影像展厅直接利用了煤料斗之间的缝隙空间,将原本粗砺的混凝土表面和为安全而加设的格栅作为投影界面,人们在垂直上升、穿越中体验不同的观看角度,更体会空间本身特殊的尺度和形制。
▲ 测试影像投影
“看(不)见的城市——‘深双’十年五届观念影像展”利用磨机楼二、三、四层空间作为展览空间。该空间地面保留了原大成面粉厂磨机生产流程的空间特征:狭长漏孔有规律地布满地面,并与上下楼板构成对应关系,纵贯大楼。这些均是观念影像展难得的展陈环境。
▲ 展场一、二层平面图及说明
一层地面五届“深双”关键词,这些文字经与二层漏孔精密对位,可以在一楼观看,但主要作为视觉元素,供二层透过格栅观看,并与二层地面巨幅影像/字幕呼应。
▲ 展场二层:观念影像厅(摄影:张超)
二层是展览的主空间,窗户封闭,地面格栅间循环播放经过剪辑的访谈影像/字幕,这些影像/字幕与一层地面文字精确对位,产生空间错接效果。
▲ 影响投影(摄影:张超)
二层是展览的主空间,窗户封闭,地面格栅间循环播放经过剪辑的访谈影像/字幕,这些影像/字幕与一层地面文字精确对位,产生空间错接效果。
▲ 展场三、四层平面图及说明展场三层:文献影像厅(摄影:张超)
三层文献影像厅属于过渡空间,较小,深灰色,可通过连廊俯看二层观念影像展厅,也可以通过8部电视屏幕和耳机观看19位受访者访谈的独立影像,这里也是新书《看(不)见的城市》(访谈/文选卷)的展示区。
▲ 展场三层:文献影像厅(摄影:张超)
▲展场三层:访谈影像(摄影:滕明瑶)
四层回顾展望厅空间未经任何改变。这里透过地面格栅可以看到一二层文字、影像与字幕交错拼接的空间效果,由此产生对“深双”十年五届的复合回顾;主墙面展示受访者的资料;空间两侧开窗不设遮挡,成为景框,一侧俯瞰第六届“深双”展场,一侧尽览蛇口港全景——在此,影像—景观、历史—现实并置,以“空”的空间构成对“深双”的展望。
▲ 展场四层:回顾展望厅(摄影:张超)
时空交叠,穿越十年城市现场
置身展场,会莫名产生一种时空交叠错落的幻觉,竖向的洞口变化造成的影像视觉的层叠使影像成为一种记忆,一种对旧时生产方式的隐喻和提示。从上往下,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抽象。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实与数据,成为最底层的信息,而更为深刻、鲜活的现场,则是在一种和空间一致的逻辑中被凸显、放大。
▲ 俯视展场空间
▲深港双方策展团队造访展场
▲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孟岩造访展场
开展之后,展览吸引了各方的关注,深港双方策展团队首先集体造访。接着,包括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孟岩在内的多位建筑师陆续造访展场;之后竟然惊动了00后,展场瞬间化身二次元世界;甚至10后的小盆友在展场内也能怡然自得,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 cosplay现场10后小盆友认真倾听
▲ 10后小盆友认真倾听
▲ 到场观众观看影像
看(不)见的城市——“深双”十年五届观念影像展
(In)Visible Cities:
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Architecture
A Retrospective
主办: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组织委员会
策划:有方
时间:2015年12月4日-2016年2月28日
地点:原大成面粉厂磨机楼1-4层
团队:史建、赵磊、何柳、余燚、贺煊桐、朱建波、滕明瑶、项文虎、鲁小勇
摄影
史建 林文格 张超 滕明瑶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OMA历时6年打造的优雅巨兽
下一篇:建筑5分钟07|柳亦春:筱原一男的三样式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