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
学校建筑通常指的是各校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等的实际情况,为达至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兴建的教育活动场所,具体包括校舍、校园、运动场及其附属设施。[汤志民.学校建筑与校园规划[M].台北:五南图书,2006:10.]
每一种类型的建筑都不会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套用,但是,也许每一种新的思路都会产生新的方向和可能性。我们特别从有方核心栏目【建筑师在做什么】中挑选出5位建筑师,希望他们在学校建筑实践中的所思所想能够对你稍有启发。
1.把校园当成一个城市设计——朱亦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在毕节医学专科学校规划上,我们的出发点是把整个校园当成一个小的城市来设计,甚至想象这个建筑群除了学校也可以做别的用途。因此这个校园设计中采用了各种形态的平面,主要是提供多样化的空间样式和丰富的空间体验。
▲毕节医学专科学校总图
▲毕节医学专科学校鸟瞰图
方案还采用了组团形式。除了图书馆、办公室和风雨操场等公共设施以外,整个校园由四个组团构成,每个组团包含了教学设施、宿舍和食堂等完整的功能设施。这种布局方式不同于前些年流行的大功能分区的模式,学生不必在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大范围地奔波往返。完整的功能组团更像是城市中的一个社区,使学生的活动更方便,容易产生认同感。
2.提高人与人交往的可能——荣朝晖(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最近几年做了很多中小学校,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空间的复合和活力上面。学校是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空间类型,在规则行为模式下更多的创造偶然因素,提高人和人交往的可能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基础,这也是设计对应试教育的一种弥补。
▲山东东营一中效果图
▲安徽阜阳三中
3.加入更多的人文和诗意元素——卢志刚(米丈建筑创始人)
学校的建筑类型,是我们比较感兴趣的,它首先要重视功能性和经济性,但在精神性上也有很大的空间,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正面临一些新的变革机会,在对教育的方式和理解上比以前有了进步和解放,同时传统的应试教育部分对学校和主管部门也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蠡园中学鸟瞰
对于新时代的校园空间设计来说,我们在保证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一些新的方式。在学校建筑中加入更多的人文和诗意元素,创造丰富空间变化的同时,构建贴近自然的学习生活模式,让学生在校园中能接触到植物、光线、形体的演出。我们努力表达出的建筑本身应该具有的精神面貌,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带来的全新的成长和感知环境。
▲蠡园中学屋顶庭院
▲蠡园中学图书馆室内
4.多具备一些普世价值——沈晓鸣(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设计总监)
浙大舟山校区则是尝试将老浙大的校园建筑文化加以传承和发展,让浙大的百年历史在一个远离杭州的海岛上的新校区得以呈现,并让每个人能够感知。这与我以往追求创新的建筑思考显然是不同的,但似乎让我贴近更广层面的普世受众。我理解绝大部分建筑不该是建筑师自己的沾沾自喜而应该是在不媚俗的前提下多具备一些普世价值的。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图书馆
5.向老校园学习——龚维敏(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在最近的两个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有一个认知:近二十年来的新建校园,往往缺少传统校园具有的那种特有校园场所精神,应该向老校园学习。我们尝试将一些老校园的营造方式与当代的手法结合,比如总体关系上轴线、网格对位,营造有围合感,尺度合适的开放空间,将树木、绿化与建筑同等考虑等等。此外,对地域特色的现代表达,建筑的“重”感与“轻”感的平衡,空间深度感、空间多层次渗透也是设计所关注的方面。
▲深圳大学南校区学生公寓
▲深圳大学南校区设计教学楼·室内效果图
▲深圳大学南校区设计教学楼·透视及内庭院效果图
▲深圳大学南校区设计教学楼·总平面及模型
栏目预告
“建筑师做什么”第100期发布前后的一个月内,有方将陆续发布栏目100期回顾特辑,特辑中我们将公布100期中阅读量排名前10位的建筑师,并对其中前5名建筑师进行延伸采访。同时,有方还将整合发布一系列专题回顾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部分由建筑师本人提供,部分来自网络。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5位建筑师的“乡建”观
下一篇:建筑师在做什么100 | 张雷:设计的内涵是尊重文脉、约束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