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师在做什么112 | 李淦:设计要有容错率

建筑师在做什么112 | 李淦:设计要有容错率
张远博 | 2016.03.30 17:48
采访时间:2016年3月

李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UFo 工作室副室主任、主任建筑师。在近年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他愈发觉得:好的设计要有容错率。他认为,有必要在保证追求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所能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判断设计参数,让其能涵盖将来有可能发生的错误。一味抱怨施工质量有时是对自己无能的掩饰。三年来,他业余时间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击剑上,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第一站重剑比赛中,他和队友夺得17+团体亚军。击剑运动给他带来了体验工作和生活的新角度。

 

有方:最近在做的项目是哪些?

李淦:最近除了几个不同进度和尺度的新建工程外,还在做一件很特别的项目:早年设计、已完工逾十年项目的局部修缮设计。另外,在着手更新工作室的技术标准和网站。

 

北京国际图书城流线模型
北京国际图书城定案模型
北京国际图书城南侧外观
北京国际图书城近景
北京国际图书城商场室内

有方:和过往比,最近做的项目有哪些新的思考或尝试?

李淦:上面说的这个项目让自己有机会重新审视之前的设计,对比自己设计思考、实践的变化。自几年前的妫河建筑创意区接待中心起,近年愈发觉得:好的设计要有容错率。为了把效果推到极致,建筑师把设计做得可丁可卯,其追求并无不妥,但这样的方式蕴含着极大的风险。毕竟,建设项目牵扯的因素太多,各环节施工、订货稍有差池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所以,我们有必要在保证自己追求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所能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判断自己的设计参数,让其能涵盖将来有可能发生的错误。这样,纵然下游工序发生不测,也无碍自己设计效果的实现。职业建筑师的成品是完工的建筑,不是图纸。一味抱怨施工质量有时是对自己无能的掩饰。

 

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接待中心模型
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接待中心夜景
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接待中心滨水侧外观
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接待中心主楼梯
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接待中心报告厅

有方:当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你去现场的频率如何?通常会遇到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李淦:通常项目会按一周一次的频率安排现场例会。我们近期的工程,比如丽泽SOHO项目,由于各专业全部采用 BIM 方式做设计,很多以往在二维设计方式时容易发生的、在工地阶段才暴露的错漏碰缺在目前的三维设计阶段就提前暴露并得以解决,工地配合工作量大为减少。这也是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效率提升。

 

丽泽SOHO项目施工现场

丽泽SOHO项目BIM模型

有方:当下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李淦:没有困惑。干,就行。

 

有方:如何看待建筑设计行业现在的处境?打算怎么应对?

李淦:是说的行业寒冬吗?好像随着气温回升,目前有所回暖了。

 

李淦工作照

有方:最近读的有趣的书是什么?简单阐述理由。

李淦:朋友推荐了《重新定义公司: Google 是如何运营的》,才看了开头。通常外界会认为Google 如何如何折腾、创新,但序言里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多次冷静地提到他们是从“基本物理原则”出发思考问题,很受启发。

《重新定义公司:Googles是如何运营的》  封面

有方: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里?

李淦:今年初和朋友去了一趟新西兰,南岛中、西线自驾2330公里,徒步九处120公里。所到之处除了新西兰山川特有的广漠,还有似曾相识的中国川藏、青海、湘西、桂林等地景观,并且在百公里内可实现这些地貌的穿越。单看新西兰某处景观,也许不及相应的中国最佳地,但那边的连续的纯净在我们这儿不太多见:大片的地域,除了公路看不到其他让人出戏的人造物。有一天在Wanaka 的 Isthmus Peak,徒步18公里,海拔提升1000米,相当爬了300层楼。全程景观也并没有太大惊艳,游客寥寥,只是很单纯的行走,体验到难得的孤独感。

 

李淦在新西兰Isthmus Peak

有方:最喜欢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谁?

李淦:对我们影响大的建筑师不少,其中有一篇对谈对我们建筑观的形成至关重要。这是刊登在日本《建筑文化》杂志1988年第8期的建筑师山本理显与艺术家克里斯托的一篇对话,我和李涟1994年刚到重建工时读到了这篇对谈。谈话从克里斯托的作品展开始,山本理显似乎一直在向克里斯托阐述建筑与艺术之间的共性,并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师”。克里斯托则多次强调其艺术与建筑的差异,如建筑的社会目的及其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合理性等。他觉得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目的毫无关系,艺术与社会合理性无关。山本理显最终也未能改变克里斯托的建筑观,但谈话到了最后却变得愉快起来。山本理显认为:“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克里斯托作品的最大特点。克里斯托对这一解释甚感欣慰。建筑的主要目的不正是“通过建筑让人们意识到其自身的生活、历史或景观”吗? 由这篇文章触发的思路,我们发展出当年参加日本《新建筑》杂志竞赛的一个关于都市影像装置提案,最终获奖。后来我和李涟把这篇对谈翻译出来,刊登在1999年第1期《新建筑》杂志上,《走向日常生活的觉醒》。

 

“被包围的岛”草图(图片来自Christo and Jeane-Claude官网)

有方:最近有发现对你特别有启发的建筑师吗?为什么?

李淦:近来对建筑领域的资讯关注有些少了。我想这和新媒体爆发很有关系:一方面,其他领域的资讯变得很容易获取,你会发现诸多新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另一方面,建筑领域的信息也同样暴增,但其中新的信息量很有限,对于我们每天长时间浸泡在专业领域的人来说,过量的本专业信息有时候会是某种负担。

 

有方:上学时,哪门课让你最有兴趣,为什么?

李淦:上大学时除了高数,其他科目都还比较有兴趣。大一有门计算机编程课印象深刻,老师教得也好:寻找逻辑、确立规则,想想和建筑设计也差不多。

 

有方:最近哪件社会议题最让你关注?

李淦:奥巴马说:谷歌将协助古巴建设宽带和WiFi基础设施。

 

有方:最近除了设计外,花最多精力的活动是什么?

李淦:三年来,我业余时间的主要精力花在了击剑。击剑运动给我带来了体验工作和生活的新角度。就建筑师的工作而言,盖好一件作品涉及的因素非常多:业主、政府、施工等等,设计团队也由众多专业和咨询方构成。虽然工作中也需要有快速的判断,但更多的是长期的、需要韧性的努力以及大团队的合作。击剑运动就很不一样,虽然训练也是一个漫长的努力过程、也有教练的指导和队友的配合,但是一上剑道,你就是一个人面对世界,你一个人的瞬间决断就决定了这一次的“作品”,“一个人没有同类”,压力全部来自于你自己。击剑训练和实战时的快速移动、击打、交锋、嚎叫和汗液的流淌,让自己恢复一些人的自然属性,于当代生活是很好的平衡。

 

业余击剑选手李淦
俱乐部比赛半决赛现场

 

建筑师简介

李淦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UFo工作室副室主任、主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97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获硕士学位。曾主持设计了北京国际图书城、北京图书大厦二期、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接待中心、银河SOHO中心(与ZHA合作)等多项大规模、复杂建设项目,其中多个项目多次获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等奖项。2008年获第“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曾发布网络作品《和两百亩一起散步》(与李涟、李锋合作)。业余击剑选手,2015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年度积分排名第五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建筑师提供。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人物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李淦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