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14年5月
这次我们采访的对象是李兴钢,他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建筑工作室主持人,也是我们本周六有方讲座“行走中的建筑学”的演讲嘉宾。
他最近再一次参观了刘家琨的鹿野苑石刻佛像博物馆,又发现了新的感悟。在他看来,只有真正的好建筑才能经历长久的时光和自然的媾和而愈加散发出魅力。
有方:最近在做的最有趣的设计项目是什么?
李兴钢:最近在做的一个最新项目是南京老城区的低层院宅社区,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算有趣吧。有可能可以把一些一直以来的想法放进去。
有方:最近在做有趣的项目的同时,是否也出于某种原因,做另一些无趣的项目?
李兴钢:我并不把我们做的项目分成有趣的和无趣的。只要是我们接了的项目,就都得有充分的投入。其实项目本身无所谓有趣无趣,关键是自己的设计是做得有意思还是没意思。一个看似无趣的项目被你做出意思来,这算你的本事;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一个本来挺有意思的项目做着做着变得无感了,这是挺悲哀的事情,常常不是由于我们自己的原因,并且无能为力。
▲李兴钢工作室-建川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
有方:最近在自己的业务上你觉得最烦的事是什么?
李兴钢:一个项目的施工现场快完工了,但还有一大堆质量问题,被一直拖着不能解决,各种托辞。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但你又不能自己动手干,烦死了。
有方:最近在集中琢磨什么问题?
李兴钢:最近因为各种原因我有点无法集中精力琢磨我应该琢磨的问题,我在琢磨:我到底怎么了?呵呵。
有方:最近读的最有趣的一本书是什么?
李兴钢: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很早以前就想读而没读的虚构作品。也很长时间没有读长篇小说了,记得读的上一部是王安忆的《天香》,两年以前。读好的长篇会有一种长时间沉浸在作者营造的世界中的感觉,虽然时间有限只能零碎地一点点读,但总是惦记和期盼的心情,读完后会暗自发出一声叹息,有不舍之感。
▲《白夜行》/《天香》(网络图片)
有方: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里?
李兴钢:格拉斯哥和巴黎。巴黎是老相识,故地重游;而格拉斯哥是第一次,去瞻仰了Macintosh的名作——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没想到我离开一周就不幸失火焚毁了,当然对我算是一种幸运。还有,我声明失火事件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网络图片)
有方:最近有没有新发现某位很有趣的建筑师,对你特别有启发?
李兴钢:刘家琨。不能算新发现,因为也是老相识,这两年联系少了,但对他有新的认识。最近有机会又去看了他十年前的作品——鹿野苑石刻佛像博物馆,十年前我就看过,这次重游让我有新的感受:时间和自然可以赋予一个好建筑生命之感,而只有真正的好建筑才能经历长久的时光和自然的媾和而愈加散发出魅力。这个房子被我列为有方讲座《十二匠造——那些旅行中感动和影响我的建筑》中的最后一个。家琨有性情,有才气,又有过人的智慧。他房子盖那么好,还会写小说,最近刚完成了新作《明月构想》,我还没看到。我历来对小说写得好的人都会另眼相看,这一下,我真的感觉几乎要崇拜久违的家琨大哥了。
▲鹿野苑石刻佛像博物馆(网络图片)
有方:最近哪个建筑议题最让你关注?
李兴钢:建筑教育。最近带了一次清华建筑学院本科三年级的8周建筑设计课,又密集参加了不同学校的毕业设计评图、研究生论文答辩等,有些感触。不仅是带学生怎样做设计的问题,还会涉及到自己对建筑的本质意义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说,建筑以及建筑设计的含义里面,哪些是具有普遍性意义、必须理解并能操作的,哪些是可以在未来随着自己生活及实践阅历的增加,可以成为具有某种个人特征的方向的。其实,这种认识也会延伸到作为导师的自己怎么做建筑的问题。我吃惊地发现,对这样一个看似非常基本的问题,不同的人看法差异非常大,不同学校之间、国内与国外、欧洲美国日本,统统不同。我对此稍感困惑,或许这就是建筑和建筑教育吧。
有方:最近哪件社会议题最让你关注?
李兴钢:雾霾天气和招远事件。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论是气候的还是人的,自然的还是社会的,都变得如此恶化,几乎不再适合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而这一切却都缘于人类自己。人该如何修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建筑师作为人类生活环境的营造者,是否可能把这样的问题带入自己的思考和实践?问题看似宏大,却与我们自身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
有方:最近除了设计外,花最多精力的活动是什么(除睡觉外)?
李兴钢:准备有方讲座。不是开玩笑,每次在外面的讲座都会花费我很多精力准备。写作和讲话我都不擅长。所以除非是用以前的讲稿,每次新的讲座总要花很多时间想,讲什么,怎么讲。就跟写文章一样,很怕很憷。但若实在推辞不掉逼上梁山的话,就得被迫思考,理清脉络线索,最后发现不仅完成了任务,自己原来懵懂杂乱的一些思考其实在这样的过程中反而被梳理得清晰起来,这算是未曾预料的收获和好处。
建筑师简介
李兴钢
建筑师,工学博士。1969年出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建筑工作室主持人,天津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导师。 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1998年入选法国总统项目“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在法进修,2012年获得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学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建筑师提供。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有方讲座8期 | 张斌:故土与异乡(下)
下一篇:李兴钢工作室:绩溪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