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师在做什么95 | 董屹:在建筑是这个物种中,我是个杂食的个体

建筑师在做什么95 | 董屹:在建筑是这个物种中,我是个杂食的个体
张远博 | 2015.07.17 14:28

采访时间:2015年6月

董屹,DC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他目前同时在进行的项目:从风格到类型、从功能到规模,五花八门,因此他称自己为“杂食的个体”。在思考商业和文化的关系时,他认为困难的是怎么把对文化的诉求真正融入到市场化的实际操作中去。面对建筑行业的现状,他希望完成从被动地在场式劳动向主动的创造性劳动转变,并认定出路是坚持用中国式的方法解决中国的问题。他认为参数化是一种“主观规则、客观生成”的游戏,一定会渗透到建筑设计产业的各个层面,但是建筑的核心价值还是建筑师的创造力本身。

有方:最近在做的项目是哪些?

董屹:在建筑师这个物种中,我应该算是个杂食的个体。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认真数了数最近手上将要建造的项目:在青岛海边和Snohetta合作的海尔全球交互中心,包括一个千人会堂、科学探索馆和IMAX影院;在东钱湖边的一个历史村落的改造,其中还有一个花间堂酒店;宁波东部新城的宁波市城建档案馆;南京夫子庙街区三期的改造,包括著名的“秦淮人家”;天津腾讯众创空间的咖啡馆室内,包括一个重要的路演中心;宁波的两个国际学校,从建筑做到景观,……平时闷头干活,倒也不在意,冷不丁这一数自己都有些惊讶,这些同时进行的项目:从风格到类型,从功能到规模,五花八门,除了用无法挑食来解释外,想想其实也是我们的团队真实状态的写照。那么这个状态好还是不好呢?在我个人看来,作为一个个体,取舍相对简单,但从团队建设和公司经营的角度,不挑食应该也算是个优点吧。

▲东钱湖花间堂  庭园效果图

▲海尔全球交互中心  效果图

▲南京夫子庙改造项目  效果图

▲宁波市城建档案馆  效果图

▲宁波市城建档案馆  模型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鸟瞰效果图

▲腾讯咖啡馆  室内效果图

有方:和过往比,最近做的项目有哪些新的思考或尝试?

董屹:新的倒也谈不上,有些其实是一直以来坚持的东西。这和我们公司多年来坚持市场和研究、商业与学术双轨并行的原则相关,我们思考的最多的应该还是商业和文化的关系。在我看来,商业是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过程,而产品和服务被消费,需要其价值获得认同。文化参与到消费活动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通过对文化的认同带来消费者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从而实现对消费场所的认同和商业模式的认同,最终达到实现消费认同的目的。这可以视为文化在商业端的增值服务,是商业进化的选择,也是文化适应性的体现。在建筑领域,这种认同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建筑空间和氛围的营造对消费者的文化取向产生引导,通过对共同记忆的暗示和对历史传承的鼓励来激发大众参与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受众认可了自己作为这个由空间界定的文化群体的成员,从而接受了空间本身及其带来的象征意义。这事说起来简单,困难的是怎么把对文化的诉求真正融入到市场化的实际操作中去。我们做了很多尝试,试图建立起从文化认同到消费认同的联系,也陆续建成了一些项目,比如朱家角证大西镇、南京夫子庙贡院街、成都洛带中国艺库、宜兴九如城等等,自己觉得从建筑来说看着还有点儿这么个意思,但是否成功则需要长期的商业运营的考量。

▲朱家角证大西镇

▲南京夫子庙贡院街

▲成都洛带中国艺库

▲宜兴九如城

有方:当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你去现场的频率如何?通常会遇到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董屹:我们的项目一般是做到扩初阶段,施工图大多由当地设计院完成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如果要控制完成度,除了要补充节点详图和材料样本之外,工地现场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我个人来说去现场的频率和施工的不同阶段相关,在定材料出立面的阶段是最高峰,大概会在一周一次到两周一次,其他阶段就少一些。事实上在现场遇到问题最多的就是材料选样和细部交接,以及建筑和景观、室内、结构、设备的矛盾,但如何解决往往取决于业主对你的信任程度,遇到信任你的业主会事无巨细都让你定夺,解决问题倒也干脆,但你在感到被尊敬的同时也承担巨大的压力;如果遇到没想法又不放权的业主,那问题的解决往往就变成一场博弈,尤其是施工方“会增加造价”的恐吓屡试不爽,最后建筑师只能总是以“那反正不是我的责任”来安慰自己。

有方:当下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董屹:困惑我觉得是针对这个行业的,一直以来都听到很多建筑师在说“建筑师是个屈辱的职业”,总觉得稍微有点夸张,但结合自身体会想想也是蛮有道理的。试想一下有几个行业是你在接受了多年的专业训练之后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评价还没有话语权的?有几个行业是会出现一些完全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指导你的专业工作的?或者说有几个行业是大部分的最终决定是由没有受过该行业专业训练的人作出的?举个例子,例如当项目讨论进入“好看”、“不好看”的时候,我总是觉得特别无聊,因为在这个时候你的专业训练就变得毫无意义,讨论变成了“比大小”的游戏。当然,这样的困惑是没有打算去解决的。

有方:如何看待建筑设计行业现在的处境?打算怎么应对?

董屹:都说要过冬,我觉得可能冬天才是正常的状态。建筑设计本来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在发展成熟的社会中从来也不是一个大富大贵、高端前沿的职业。只是前些年的大热让大家对它的预期过高了,降温下来心态会有些变化。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坚持一直以来的信条,“FROM DESIGN CHINA TO CHINESE DESIGN(从设计中国到中国式设计)”,当然了,提口号首先是和我们的名字“DC”的内涵相关,但更多的还是我们想完成从被动地在场式劳动向主动的创造性劳动转变。作为一个土产公司,我们的出路一定是坚持用中国式的方法解决中国的问题。

有方:如何看待参数化设计?你认为参数化会导致一场建筑的革命吗?

董屹:我一直认为参数化是一种“主观规则、客观生成”的游戏,其一定会渗透到建筑设计产业的各个层面,但到底是不是革命我不好说。我们经常调侃建筑学是“伪科学”,虽然技术的革新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的变革,但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其核心价值可能还是建筑师的创造力本身,我觉得只要参数化无法取代建筑师大脑中“黑箱操作”的过程,那么建筑师就还是一个无法取代的职业。

有方:最近读的有趣的书是什么?

董屹:徐小虎的《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看得似懂非懂,但的确解释了一些中国传统绘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

高居翰的《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我感兴趣的是单幅、手卷和册页的绘画形式对时间维度的不同表达。

▲《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

有方: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里?

董屹:新西兰,带着全家,本来觉得是一场和建筑无关的旅行,但因为开着七米长三米高的房车,结果就变成了一场在移动的建筑中的旅行。

有方:最喜欢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谁?

董屹:当然是我的硕士和博士导师项秉仁先生,从他那里我第一次认识到了什么是职业建筑师,以及怎样成为一名职业建筑师。他所说的“你首先是一名建筑师,然后才是……”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职业价值观。

有方:最近有发现对你特别有启发的建筑师吗?为什么?

董屹:其实都不是发现,只是一些著名建筑师在接触真人以后的确会有不同的感想。

一个是刚刚去世的印度建筑大师柯里亚先生,去年在孟买拜访了他的家,他为人随和,却自有无上威严,他坚定的文化自信具有极其强大的感染力,在谈话中,他多次强调中国和印度一样,不能追随西方,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事实上同样的话我们也会说,但问题是真的坚定吗?

另一个是正在合作的挪威的SNOHETTA事务所,原来觉得他们的设计极其个性高调,想来应该非常强势,在接触之后却发现他们低调的服务意识和谦逊的职业态度很让人感慨,好像不用装也能很牛。

有方:上学时,哪门课让你最有兴趣?

董屹:设计课,想着以后要靠它养家糊口。

有方:最近哪件社会议题最让你关注?

董屹:股市。也许是因为我不会炒股,但我总觉得一个追求没有创造就能增值的社会真的正常吗?

有方:最近除了设计外,花最多精力的活动是什么?

董屹:教学,这也已经成为职业的一部分,最近花的精力可能不在设计之下。同时还在申请一个政府资助的文创项目,准备出版DC自己的文化读本,以对自身项目的反思通过传统绘图方式的表达来阐述我们对于文化和空间在历史和当下之间的思考。

▲DC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文化读本配图

有方:送句话给将要毕业的同学吧……

董屹:如果你能够做一个好甲方或者好官员,那就不要犹豫地去做吧,多一个好甲方或好官员比多一百个好建筑师重要得多。

建筑师简介

董屹

DC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得建筑学博士学位。其开放式的建筑实践获得包括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2014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2014WA建筑奖等各种奖项,作品被包括《ARCHITECTURAL RECORD》在内的多个建筑媒体报导,并参加第69届美国NSBA国际教育建筑展,2011“物我之境”成都双年展,2013香港大学 “2020:HOUSING CHINA”建筑展等展览。同时致力于设计教学,指导学生获得2014亚洲垂直城市国际竞赛第一名和“TEAM20”两岸建筑新人奖第一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建筑师提供。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人物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董屹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