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关于屋顶和光的学校。
在宽广的场地上,学校在水平方向上充分展开,成为一座毯式建筑。
只有两层的教学楼由一层的“基座”(功能教室)和二层的“小屋”(分班教室)构成。
基座成为抬起的地面,使学生可以在课间很便利地来到户外活动。屋顶形态各异的小屋勾画出具有童话感的聚落景象,内部通过天光创造出柔和、有趣的教室空间。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每一个年级的屋顶形态和光的呈现都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每个学生在学校度过的六年中,经历的将不再是单一的教室空间体验。
在平面上,54个班级被分成六个年级组团,每个组团有一个庭院作为社交和活动的中心。教学楼的整体则通过连廊将所有教室单元和庭院串连在一起,形成均匀的网格布局,没有等级划分、也没有明显的中心,学生可以自由地往来、游走、嬉戏。
小屋、平台、庭院、树木、人,共同塑造了一道有趣而丰富的城市景观。
我们希望这是一座可以孕育想象、自由、奇迹的学校,正如一座城市。
——华黎
华黎最新教育建筑设计作品——德阳小学目前正在施工过程中。学校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东北部德阳市旌东新区。自上而下的城市新区规划模式,为项目提供了一片规整但缺乏些许特征的场地,从而将设计引向了由内而外的策略——以一座“毯式建筑”的姿态在场地的水平方向展开,从而使设计集中在建筑内部的各个元素。
设计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创造了一个充满“联结与互动”的空间。毯式建筑的布局创造了开阔连续、也有一定错落变化的教学和活动空间,通过廊道、活动平台、社交和自然庭院来连接不同教室体块,以此消除空间体块之间的隔离感,创造更多联结与互动的机会,打开孩子们仰望天空的视野。
从空间布局上,每三个常规教室组成一个矩形体块,每三个矩形体块组成一个年级组团;每个组团内,由三个矩形教室体块合围出一块年级内公共活动区域。
这些公共区域由被“抬高”的二层平台所围合,形成交错布置的下沉式社交庭院。架空的策略在建筑首层形成通道,活动庭院与自然庭院散落其中,空间疏而整,具有渗透性。
二层室外平台开阔、连续而透亮,廊道连接水平方向的各个教学单元,形态各异的坡道及室外楼梯竖向连接各个庭院,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与复杂性。
孩子们在校园中停留时间最长的是常规教室,因而对空间品质要求更高。传统的教室大多采用多层叠加,采光仅能依靠侧窗,光照有限,空间单一。在德阳小学的设计中,采用了自由可变的屋顶设计,屋顶与天窗结合,创造自然光更为充沛、舒适的光环境;屋顶的形式也帮助营造出更为特别的空间体验。
△ 施工现状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四川德阳
项目功能: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报告厅、办公等
主持建筑师:华黎
项目建筑师:闫亚东、李文杰、陈瑗
设计团队:华黎、闫亚东、李文杰、陈瑗、杜云桥、程相举、赵凯、马坤、冯震辉、雷铮、张铭
建筑面积:29,943平方米
结构体系:钢框架结构(教学楼)、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生活区)
设计时间:2017-2018
施工时间:2019-(建造中)
本文由华黎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188****4646
3年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