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包赞巴克新作: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中轴新客

包赞巴克新作: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中轴新客
编辑:宋诗雨 | 审校:宋诗雨 | 2025.10.10 10:10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  摄影:朱雨蒙

设计单位  包赞巴克事务所(2Portzamparc)

项目地点  北京

建成时间  2024年11月

建筑面积  41868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包赞巴克事务所提供。

 

由包赞巴克事务所(2Portzamparc)设计的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于近日正式投入使用。作为一座集展览与接待功能于一体的会议中心,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旨在承办未来的国际会议及国家元首峰会。建筑以轻盈的曲线造型与多孔立面,消解了整体庞大的体量,呈现出群鸟展翅飞翔的意象。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鸟瞰  摄影:朱雨蒙

北京,以中轴为骨,以秩序立势。从元大都奠基之初,北京的中轴线贯穿南北,穿越天安门广场、紫禁城;在奥运之后,这条轴线继续向北延展,串联起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及国家会议中心一期,形成“奥运中轴”。于2025年正式开放运营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为这一轴线注入全新活力,它既是一期功能的拓展,也是国家形象的提升。

 

 

“我希望用内凹的曲线、轻盈的起伏,在这连续的轴线上定义一个开放的聚会场所,一个庄严但不沉重、宏大却不压迫的空间。”

——包赞巴克

 

 

设计草图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在普利兹克奖得主、包赞巴克事务所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眼中,北京与巴黎在布局上巧妙投契。“北京的中轴线从紫禁城出发,穿越9公里抵达国家会议中心,这与巴黎卢浮宫所在的轴线形成一种巧合的呼应:从卢浮宫越至凯旋门,再到拉德芳斯新区同样9公里”——在那里,包赞巴克也设计过一座大型体育场。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南北跨度全长约400米,总建筑面积约41.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5.6万平方米,地下16.3万平方米,是包赞巴克事务所迄今在中国乃至全球参与设计的最大单体建筑。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坐落于奥运中轴线北端,紧邻一期北侧,与之隔街相望。其主建筑为三层会议中心,西侧则布置七座塔楼(超五星级酒店、商务酒店及5A写字楼),通过连桥与会议中心连接,构成完整配套体系。会议中心主体建筑实际横跨两个街区,一条既有城市道路穿行其中,建筑以架空形式跨过,被纳入整体设计中。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东南视角  摄影:朱雨蒙

首层设有约2万平方米12米净高的大型展厅,约3000平方米、通高26米的“迎宾合影厅”和一座可容纳5000人、举办国家级仪式活动的约8000平方米主会场,满足博览会、大型展示与公众活动的需求;二层布置多个大中小型会议室和新闻发布厅。三层最具特色,在大型玻璃穹顶之下,在两座象征东西方的温室庭院之间,峰会厅、午宴厅与宴会厅以单体建筑形式连续排布。地下两层容纳设备机房、地下展厅及约6000平方米的餐饮商业街区。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的主立面可视作对中国传统“飞檐”的一种当代转化。通过内凹的弧形立面和一个简洁斜面的几何拼接,构成一道横贯南北的屋檐,下方主立面以内凹曲线缓缓收回。屋檐与立面由此形成结构张力,使两端向上轻轻卷翘,凝聚为视觉焦点。它既象征向上与进取,也如一纸徐徐展开的邀请,迎接来客。

 

包赞巴克将飞檐视为中国场所精神性的建筑语言:是庇荫,是欢迎,传达了聚会场所的精神。如他所言:“中国传统建筑中很少有直线。入口的曲线像是遮阳的屋檐,延伸向天穹,是空间的哲学。”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东立面  摄影:朱雨蒙

 

 

飞檐之下,整个外立面犹如一幅巨大的飞鸟画卷浮雕——东立面由大尺度白色菱形搪瓷钢板构成,每块钢板达7.5 米 × 1.2米。其中,部分钢板开有三种不同尺度的三角异形窗,这些开窗精细排布,既在整体上构成一幅群鸟齐飞意象,也兼顾采光与遮阳。

 

南北立面延续这一设计语言,使用几个不同模数的菱形窗,满足办公区域的采光和通透性。整体幕墙通过参数化设计,在光影交错与虚实对比之间,营造出如自然云雾缭绕般的氛围感。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东立面  摄影:朱雨蒙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北立面  摄影:朱雨蒙

设计最终选择搪瓷钢板作为主立面材料,因其表面晶润、耐久和自清洁性能良好,不仅满足国家级场馆对耐久性与精度的要求,也呼应了东方审美传统,搪瓷本身也是富有中国特征与集体记忆的材料。

 

面对整个搪瓷钢板立面的制造、鸟窗三维曲面处理及其运输安装等挑战,设计团队与幕墙顾问紧密协同,在业主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反复建模、打样与调试,实现了这道“国家幕墙”。

 

 

 

在轻盈通透的东立面之中,特设一道36米通高的VIP入口,如一处被拉开的帷幕。入口处于两道弧形墙交汇之处,两侧各设12根廊柱逐渐向内收敛,引导视线聚焦于中间的通高入口。

 

VIP入口  摄影:朱雨蒙

入口门顶为一座22米大悬挑的雨棚,下方则是3米宽、8.5米高的自动平移门,这是一个对结构极限的挑战,也成就了庄重、内敛、大气的入口空间。进入其中,即为挑高26米的“迎宾合影厅”,26根细长的白色装饰柱分列两侧引向尽头的巨型LED屏幕壁画,吊顶数百组定制水滴状LED灯如飞鸟排布、波光起伏,在天地下铺展出一幅流动的光影序章。

 

迎宾合影厅  摄影:朱雨蒙

 

 

在设计团队看来,国家会议中心不仅服务于国家级首脑会晤,更是一个世界性、多元性、当代性的聚会场所。因此,建筑三层均以面向龙形水系与奥运中轴线的东立面作为开放序厅,打造出贯通三层、连续通高的宽阔廊道。

 

首层序厅的下半部采用6米高无柱玻璃幕墙,实现极致通透;上半部则为不透明幕墙,结合飞鸟形开窗,令室内光影自然流动;二三层立面为通透玻璃幕墙,椭圆锥形立柱每隔6米有致排列,增强仪式感。

 

首层序厅水波形墙  摄影:朱雨蒙

序厅的吊顶采用定制格栅系统,吸声和整合设备之余,弧形格栅片也营造出虚实相生的视线层次关系。二三层的序厅天顶通过曲线分割形成如鱼尾相接的美好寓意之形,与二层盘旋而上的悬挑楼梯形成有力的整体。阶梯如展翅飞鸟之势旋升向上,与贯穿建筑始终的“飞鸟”意象呼应。

 

二三层“飞鸟”形楼梯  摄影:朱雨蒙

 

 

在设计伊始,设计单位便提出“微缩世界花园”的理念,以象征宏大世界的多元共生:三层,在一个3000平方米的巨型可开合玻璃穹顶之下,落定两个内置的温室花园——“苏园”与“西园”,彼此联袂对应,东西并茂。

 

其中,“西园”由包赞巴克事务所与合作多年的景观设计师携手打造。在依日照条件布置、耐阴与喜阳植物交错生长的植被之间,数座凉亭穿插其间,似庭园游览中的驻足节点——亭体半开合的曲线廊柱与围合结构确保私密与通透并存。一侧设有取意古戏台的演艺舞台,左右设亭,亦作后台。

 

苏园入口与西园午宴厅隔断  摄影:朱雨蒙

沿西园庭院景观向前,一方净澈水面悄然展开,圆顶午宴厅仿若轻盈悬浮其上。“天圆地方”的东方智慧,以现代设计语汇被呈现。午宴厅采用内外双层围合设计:外层为通高透明玻璃幕墙;内层则为可开合的活动声学隔断。隔断可灵活启闭,不仅提供了灵活的空间使用方式,还具备良好的声学与视觉隔离效果。在两层立面之间,多根立柱有序围合出环廊空间,增强了整体的层次感与仪式感。

 

西园峰会厅与景观亭  摄影:朱雨蒙

玻璃穹顶以精妙的结构覆于三层之上。自承三角网格以曲率成拱,屋顶可向两侧开启,让“苏园”与“西园”真正沐于天光之下。如包赞巴克所言,这道曲面宛如“金属构成的一座石拱”,轻盈而坚定,为其下空间带来最大限度的自由与广阔。

 

玻璃穹顶的日间与夜景效果  摄影:朱雨蒙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是一种新的文明姿态的显现——它向城市致意,向历史致敬,向世界发出邀请。如包赞巴克对这一场所的理解,这不仅是一座现代功能性建筑,也是文明交流的集体容器,是聚合开放精神与文化品格的全新起点。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夜景及细部  摄影:朱雨蒙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国家会议中心二期

项目地点:北京

设计开始时间:2017年9月

建设时间:2018年12月—2024年11月

投入运营:2025年

项目类型:会展、文化、多功能综合体

建设用地面积:92626平方米

主体建筑总面积:418680平方米

包括:256000平方米(地上)、162680平方米(地下)

客户:北京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包赞巴克事务所(2Portzamparc)

首席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设计副总监:雷克斯·邦巴尔代利(Rex Bombardelli)

项目总监:许桦

项目经理:乔蕾

幕墙项目经理: Khatir Madjidi

施工项目经理: 牛丽江

 

合作设计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法国TESS、RFR上海

景观设计:弗洛伦思·梅歇尔(Florence Mercier)

声学顾问:德国BBM

结构及防火设计顾问(方案阶段):ARUP

机电顾问(方案阶段):WSP

泛光及景观照明设计:栋梁国际照明设计中心

室内照明设计:日本Lighting Planners Associates Inc.

导视系统:原设计研究所(原研哉)

摄影:朱雨蒙

 


 

版权声明:本文由包赞巴克事务所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
包赞巴克
北京中轴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