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昨日发布的如恩新作:福州茶馆
八个提问,走近项目背后的更多细节
△ 受访:郭锡恩、胡如珊,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人
Q 福州茶馆项目引人注目的一点,在其内部的木结构是自外地挪运至福州。这个决定的背后有什么故事?
A 茶馆内的古代木结构是业主从一位私人藏家处购得,这位藏家在古代木质结构的保护和修复方面很有研究。这栋木结构原本是清朝古宅。在项目开始之前,业主简要地跟我们沟通了他的想法:想要为这栋古建筑搭建一个外壳。从设计最开始,我们就希望这个木构不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而是希望观者能够环绕它的内部和外部,从多个角度进行体验。
所以我们决定使用厚重的夯砼墙体包裹木结构,并设计了一个夹层楼。当客人走上夹层楼后,他可以从木结构的外部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从建筑的视角来看:木结构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周围环绕着夯砼结构,铜制屋顶高架于墙体之上,与室内木结构的屋顶线相呼应。整栋建筑就好像一处庇护所。
△ 施工现场 ©如恩设计研究室
Q 第一次了解到“挪运置入木结构”的诉求时,当时的反应是怎样的?如恩在ARCHINESIA专访中曾提及,团队每月可能接到逾40个项目邀请,但会非常慎重地辨别、并只接受其中“对的项目”;那么福州茶馆对如恩的吸引之处为何?是否与此木构有关?
A 我们有很多项目都需要对现有的历史建筑进行介入和改造,但福州茶馆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需要用全新建筑来容纳旧结构的项目。我们需要采用完全不同的设计方法,很有挑战。这个项目也让我们通过实践与过去、现在和未来开展对话。
△ 摄影:陈颢
Q 在木结构置入为新建筑的一部分的过程中,遇到过技术或设计上的困难吗?后续如何解决?
A 其中最大的难题之一是木结构几何形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清代建造者使用的工具和测量系统显然不同于现在。几百年过去了,木制构件明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与损坏。整个结构经过拆卸、重组,对比我们之前收到的测量数据,又有了一定的出入。
为了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我们的方案里涉及将两个大型金属光井结构置入木结构之中。但由于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问题,当我们在现场完成木结构的组装后,发现采光井离木屋檐太近。我们又不得不在现场重新测量并快速调整天窗开口。这个棘手的难题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所幸后来快速找到了解决方案。整个项目最终的呈现效果也很好。
△ 施工现场 ©如恩设计研究室
Q John Thomson镜头里的福州金山寺,作为设计灵感来源,让人印象深刻。这个意象是在接触项目之初就浮现?还是在设计推敲的过程中记起?
A 在项目早期设计团队开始研究福州历史时,我们就了解到了约翰·汤姆森的这组摄影作品。因为要把现有的木结构环绕起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隐喻。建筑的构成元素清晰地显露出来。
金山寺在福州历史中的角色带领我们延展至福州的海洋文化,并营造出临近水域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决定在设计中引入水池,既填补了场地,又倒映出了建筑。
△ 约翰·汤普森,《岛塔》,1871
△ 摄影:陈颢
Q 与栖息于河流中浮石之上的金山寺不同,福州茶馆周边是林立的住宅,这一外部环境的区别对设计有什么影响吗?
A 我们希望观者的注意力能够聚焦在古宅之上。对建筑外部的过多关注会消磨对于历史建筑应有的尊重。虽然从外部看来,建筑基本上是封闭的,但实际上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设有开窗,让自然光线投射进建筑内部。
另外有趣的一点是,如今的金山寺附近已经造起了大桥和高楼,是一片繁忙的城市景象。约翰·汤姆森镜头里的画面已不复存在。
△ 摄影:陈颢
Q 如上海大戏院中铜条饰墙与上层石材的轻重对比,及雪花秀首尔旗舰店中黄铜网格营造的整体感,如恩对材料的选择一直予人深刻印象。能以福州茶馆的铜制屋顶、夯砼墙体等为例,分享一下设计时敲定材料的过程吗?
A 对我们来说,材料是一种表达新旧对话的方式。譬如,夯砼是传统建筑材料的现代改良。这种材料的使用在中国北方、南方,以及世界各地都有数千年的历史。着色又赋予了它朴实和抽象的意味。铜制屋顶与夯砼的颜色相得益彰,但如果从质地以及制造过程的角度来看,两种材料又截然不同。夯砼由施工人员手工打造,而屋顶则由机器生产。材料可以讲述建筑的形成。对我们来说,它恰恰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技术和文化价值。
△ 颜色相近,而质地及制造过程截然不同 摄影:陈颢
△ 上海大戏院细部 摄影:Pedro Pegenaute
△ 雪花秀首尔旗舰店 摄影:Pedro Pegenaute
Q 如恩在ARCHINESIA专访中曾提到,希望项目是一种思想体系的表现(a manifestation of an ideology);在对谈“丹行道”中也曾表示,“每个项目都应该有意义和目的”。则通过福州茶馆,如恩希望触及的意义是什么?
A 法国哲学家安托万·德·埃克苏佩里 (Antoine de Exupéry) 曾说:“不求不朽,而冀其意。”(We do not aspire to be eternal beings, we only hope things do not lose its meaning and purpose)我们一直深受启发,并希望每个项目在历史语境中都能找到自己的意义和目的。
福州项目背后是这样一段历史。我们所处的时代,传统文化价值观正被沉迷于高速发展的社会所侵蚀。福州茶馆的业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们能自由重塑、重释。我们意在创造丰富的空间体验,让观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件珍贵木构,同时也认识到其与它的庇护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还想通过材料的不同肌理与属性(粗糙的夯砼、光滑的金属框架、木结构),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表达社会文化的复杂性。
我们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实践,而是通过建筑元素的清晰勾勒、构造方式来表达历史的连续性,并更好地构画未来。
△ 摄影:陈颢
Q 面对快速城市化对传统文化与文化认同的侵蚀,如恩对建筑师于其间可发挥的正向作用是否有信心?有哪些具体建议可分享?
A 当然有信心。建筑师是一个对学识要求非常广的职业。我们中的大多数不仅精通建造技术,在艺术、文学、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方面也有很强的知识背景。在设计实践中,我们会带入我们对社会与文化现象的思考,并且也希望我们的建筑实践能够产生文化影响力。通过回溯过去,为未来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建筑师每天和不同的业主们打交道。他们可能是政府机构、私人开发商或文化机构。无论是谁,他们的决定都会给社会带来相对持久的影响。我们相信,建筑师可以通过讨论、对话以及切实的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引领社会中的重大变革。我们也希望建筑师能够用建筑作品给公众带来一种改变,让公众求新求快的态度转变成一种内省和反思。通过根植于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建筑作品,更好地了解我们在历史中所处的位置。
△ 福州茶馆草图 ©郭锡恩 Lyndon Neri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如恩设计研究室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评标结果公布:前海深港广场方案设计及全过程设计咨询服务国际招标
下一篇:如恩新作:福州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