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中国建筑摄影师46 | UK Studio:比起拍摄结果,更喜欢拍摄的过程

中国建筑摄影师46 | UK Studio:比起拍摄结果,更喜欢拍摄的过程
编辑:李菁琳 | 2023.01.04 10:13

 

来自北京/杭州的摄影师工作室UK Studio,由刘羽和闫瑞琪共同创立。

 

比起拍摄的结果,他们更喜欢拍摄过程中的探索与意外的经历。他们总是想记录更多内容,也会不定期一起回看、反思之前的作品;摄影之于UK Studio,最大的意义是每张作品带来的无可替代的回忆。

 

 


 

 

行走中的建筑学 从事建筑摄影工作多久了?现在是全职的状态吗?

 

UK Studio 拍建筑是从上学和从事设计工作时起就有的习惯。真正从事建筑摄影工作有2年时间,目前是全职并且独立经营摄影工作室。

 

 

行走中的建筑学 可以分享一下,在从事建筑摄影之前的经历吗?

 

UK Studio 专职做建筑摄影之前,我们一直从事着设计相关工作,有十余年的时间。闫瑞琪此前从事景观、建筑及室内设计;刘羽于此前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以及建筑媒体推广的工作。

 

2019年之前,我们两人分别在不同的设计公司工作,工作之余会四处旅行、观察城市、拍摄建筑。2019年,我们同时进入daga大观建筑工作,期间曾一起去澳洲旅行,这段经历成为了我们专职从事建筑摄影的契机:旅行中,我们一起拍下令人感到兴奋的建筑、城市、人文场景,由此也深刻感受到了建筑摄影的魅力。

 

悉尼歌剧院,2019
悉尼街景,2019

2019年以前的行走和拍摄,给我们的设计和摄影提供了很多灵感和经验。在大观工作期间,我们抓住了一个契机,向当时的两位老板申请去拍摄自己负责的项目。凭着对建筑摄影的喜爱和对设计的了解,我们拍出了一些看似“像模像样”的作品。从那以后,我们就把建筑摄影这个副业慢慢发展成为了如今的主业。

 

杭州Metalhands,daga大观建筑

正式决定从事建筑摄影后,为了充实作品集,我们开始了四处寻觅建筑的旅程。在没有委托的情况下,我们去阿那亚拍摄了一系列建筑,通过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和解读。现在反观那时候的作品,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很多东西,那是一种不被束缚、完全沉浸于表达自我的状态。

 

阿那亚礼堂,2019

行走中的建筑学 最近在拍摄的项目主要是哪些?拍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UK Studio 2021年5月我们为清华大学李晓东老师拍摄的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是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困难、也是印象最深刻的项目。首先因为这是第一次和李老师合作,作为初出茅庐的建筑摄影师,得到如此重要的认可和委托,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压力;其次因为项目体量、容积率和密度都非常大,这对我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持续拍摄了一周深国交,起初几天都在下雨,导致了那些天拍摄的建筑缺乏体积感、覆盖在建筑立面上的植物缺乏彩度和通透感。在等待天气转好的同时,我们也在与这座建筑建立联系——反复在校园中行走、观看、体会。这座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任何的表皮甚至外立面,极其立体的形体,以及各种连廊和跑道的穿插,让人在如此大体量的建筑中完全摆脱了常规建筑的感受。这种过于立体的空间,如何转化成二维平面就成为一个极大的难题;并且李老师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用无人机拍摄一镜到底的视频。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李晓东工作室

这次拍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每天拍摄结束后,我们会立刻完成对照片的处理并且发给李老师进行沟通,也会对李老师的每一条点评和观点进行记录和思考,并在第二天拍摄时调整思路。那一周,我们几乎彻夜无眠,即便是在梦中也是在建筑中穿行。最终,拍摄成果得到了认可,我们也完成了第一次蜕变。深国交项目是UK Studio的一个里程碑,那种对于拍摄的热爱、持续的付出,以及在拍摄中不断思考、探索与进步的状态,是我们最喜欢的状态。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李晓东工作室

坐落于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淼庐,是第二个对我们产生重大影响的拍摄项目。建筑建成于13年前,所以它与我们以往拍摄的都有所不同——不是新建成项目。我们惊讶地发现:经历了十几年时光的浸染,建筑不但没有变得陈旧,反而和环境融合得更加紧密。李老师给我们讲了这座建筑13年的“流转与超越”:建筑在草地、雪山、湖泊的包围之下自我成长与更新,并不断地与来到这里居住的人们产生对话,它不是遗世独立那般孤独地成长,而是呈现一种与自然共生、融合的态势。所以拍摄的重点并不是表现建筑,而是要看到建筑以外的虚空间,在镜头中不必让建筑得到明确的表达,反而是要寻找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建筑之外的情绪。

 

这种跳出常规建筑视角之外的拍摄思维,像一个课题。最后我们也摒弃了建筑摄影的标配——移轴镜头和三脚架等工具的束缚,拿起旅行时的变焦镜头,以一种随意游走的体验式方法进行拍摄,将自己看到的空间和环境表达出来。最终,以一种观察者的角度,我们看到了建筑与自然融合的尺度。淼庐项目让我们学会转换视角和身份去观察建筑、思考建筑以外的东西。我们不仅要不停地看、拍,更重要的是需要不停地思考。

 

淼庐,李晓东工作室

在去和美术馆之前,大部分关于这个建筑的照片是通过网上看到的,其中有很多让人记忆深刻的角度。然而真正站到建筑面前时,脑中反而一片空白。置身现场,真正感受到建筑与场地之间强烈的对话,所以定下了不以常规视角来表达的目标。我们决定着重表现建筑的曲线造型与场地内景观的曲线,以及直线形成的移步换景的视觉感受。我们想要捕捉一些意外出现的角度,也希望会有打破常规的惊喜出现。

 

拍摄这个项目时,内心状态比较复杂。由于安藤的项目都有非常独特的气质,我们因此产生了两个思路:1.拍出安藤作品固有的气质;2.跳出以往对安藤作品的固有认知,拍摄自己眼中的美术馆。这种想法是第一次出现。在拍摄大师作品的时候出现杂念是需要警觉的,由于此时我们还没有完全与建筑建立好联系,这种状态下想要拍摄出独特的视角就存在一些难度。我们同时还想要在完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创作,因此也给了自己很大压力。总而言之,这也是一次充满激动、矛盾、纠结、怀疑与冒险的拍摄。

 

 

和美术馆,安藤忠雄

行走中的建筑学 平时拍照的工作习惯是怎样的?两个人如何分工、相互配合?

 

UK Studio 拍摄体量较大的项目时,我们会分开进行拍摄;如果项目体量在可控范围内,则会一起拍摄。在拍摄中,闫瑞琪主要负责大空间、大角度的拍摄,刘羽会给出一些角度上的建议并且会在空间中随意行走,去寻找另一些惊喜的角度,或是值得拍摄的细节。

 

 

行走中的建筑学 平时常用的器材有哪些?

 

UK Studio 经常使用的器材有索尼和佳能的机身、佳能的移轴镜头、大疆无人机,以及索尼和佳能的一些定焦和变焦镜头。也会用到富士旁轴相机和手机来记录一些随时随地发现的角度和场景。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们认为自己擅长拍摄哪一类作品?

 

UK Studio 除了建筑和室内空间摄影,我们还挺擅长在旅途中拍摄偶然发现的有趣场景。建筑摄影其实更像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表达的内容则更为有意义。我们比较喜欢即兴拍摄,或者是拍摄一些能够反映建筑与当下社会关系的题材。目前我们正在拍摄这类题材,也会在将来寻找发觉更多的题材,我们把这个系列称之为“野摄”,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镜头记录一些反映当下社会现状与变革的建筑。

 

贵阳龙禧苑“串串大楼”,2022
沈阳东贸库,2021
海口“高迪大楼”,2021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们如何处理画面里建筑与人的关系?

 

UK Studio 在拍摄项目时,我们首先会对项目需要表现的内容进行判断:是表现建筑结构还是表现建筑所带来的一些烟火气的氛围,由此判断出是否需要人物的出现。这个判断标准主要基于对建筑与人物关系的理解。其次,有些场景或空间需要有人出现,但是我们会故意不让人物出现,从而留出想象的空间,让观者产生联想,反而比有人出现的场景更加丰富。

 

有时我们也会使用人物来为空间增加情绪和氛围的表达,还有些时候无意间捕捉到的人物,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建筑使用的场景,同时也最能够表达出建筑的地域性。

 

安藤忠雄世界巡回展北京站·青春,2021
和美术馆,安藤忠雄
中国美术馆“能见大义“展览,都市实践
北京成府路150号,都市实践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们如何处理气象和建筑的关系?

 

UK Studio 一般情况下,拍摄建筑都喜欢选择晴天、光线好的时候。但对于不同项目,其实都有适合的不同天气。有时阴天也能带来一些特殊的气氛和感觉。从摄影技术的角度来讲,太阳就像一盏直射的光源,阴天相当于在这个光源上蒙上了一个柔光箱。天气的因素决定了光源的性质,光源的性质决定了表达的效果。因此我们也会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判断合适的效果,从而选择适合的天气进行拍摄。

 

不过大多数情况,我们会遇到一些未知的天气;在这种偶然情况下拍摄的角度和场景,更能带来一些意外且惊喜的效果。

 

不同天气与光照下的淼庐
雪天的东贸库与沈阳旧工业城市的碰撞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们怎么看待客观表达建筑师的作品与摄影师的再创作?

 

UK Studio 首先,客观表达是基础。摄影师要理解项目需要表达的特点、空间的情绪、与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些是对作品的解读,也是对设计理念的表达。其次,摄影师一定会进行再创作。建筑是非常立体的一种形式,而拍摄是将三维的空间转化为二维,在这个转译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外的角度,并且是一些设计师在设计之初从未发现的。拍摄并不仅仅是记录,还包含以二维角度进行的表达,有着众多影响因素,例如人物、环境、天气、光影等。拍摄既要表达出设计师的理念,也要表达出摄影师个人的解读和再创作,除此之外还有捕捉一些意外的惊喜。

 

杭州Metalhands,daga大观建筑
海口国际免税城接待中心,aoe事件组
上海华谊万创·新所迷宫墙,行之建筑
北京成府路150号,都市实践
贵阳龙川溪湿地公园,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们认为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UK Studio 我们认为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应该是一种真实的记录、以镜头语言打动人,并且能够反映当下时代的特点。

 

但比起拍摄的结果,我们更喜欢拍摄过程中的探索与意外的经历:比如在无人机禁飞区进行“爬楼”拍摄;在冬天零下二十度的沈阳和盛夏四十五度的海南进行拍摄;发现路边奇奇怪怪建筑立刻停下脚步进行拍摄;看到拆迁的建筑与断壁残垣时也会马上拿起相机去拍摄。我们总是想记录更多内容,也会不定期一起回看、反思之前的作品;摄影之于我们,最大的意义是每张作品带来的无可替代的回忆。

 

UK Studio拍摄现场

行走中的建筑学 最喜欢的建筑摄影师是谁?从他(她)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

 

UK Studio 摄影是能够记录当下,唤醒记忆并且传递情绪的一种艺术,我们尤其珍视那些历史中不可多得的瞬间,非常喜欢摄影战地摄影师罗伯特 · 卡帕(Robert Capa)和 人文摄影师卡蒂埃 · 布列松(Henri Cartier Bresson)的作品。

 

卡帕的作品大多凝视着战场,他把相机作为揭露战争的武器。参与报道过五场二十世纪的主要战争,他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战地摄影中,记录下众多决定性的瞬间,为当时的新闻媒体提供大量可靠的信息。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城市与废墟,也能够看到在这里生活的士兵与居民,环境与人物心境呈现出的反差感,更能令人陷入沉思。布列松抓拍的照片则非常真实自然,强调在事物运动过程中,抓住最能体现本质意义而在形式上又恰到好处的瞬间。

 

Henri Cartier-Bresson Paris. 22-25th August. 1944. ©Henri Cartier-Bresson | Magnum Photos
Italy, Near the Cathedral Maria Santissima Assunta, Triona, Sicily, 1943 ©Robert Capa
Robert Capa Destroyed monastery on cliffs above Dnieper river. Kiev, Ukraine, former USSR. 1947. ©Robert Capa courtsey of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 Magnum Photos

 

“中国建筑摄影师”系列专访接受自荐,自荐请将作品集请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摄影师提供,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

关键词:
UK Studio
中国建筑摄影师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