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湖北武汉
建成时间 2024年
建筑面积 229893.11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
项目背景
同济医院军山院区(原同济国际康复医学中心)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同济医院的第四院区,是湖北省和武汉市双重点工程,是国内一流、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级别领先的康复医学中心和综合三甲医院,是集国际康复医疗中心、康复装备研究中心、经开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和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医疗综合体。
项目位于武汉市经开区硃山路与川江池四路交汇处,占地977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全国领先的康复医疗医学中心。
项目地块三面临路:南接硃山路,西靠川江池四路,北邻川江池南路,东侧毗邻商业用地。建筑群以康复医疗中心为核心,辐射布局康复培训中心、康复装备研究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急救调度中心等配套单体,并设有地下室、连廊系统、高压氧舱、环保处理设施及停车楼等现代化基础设施。
——
康复医学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与思考
同济医院军山院区作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更是国家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枢纽、华中地区公共卫生治理的核心节点及医学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因此,如何以建筑设计的方式呈现其重要形象成为设计思考的重点。
康复医疗中心以国际领先的康复医学体系为目标,整合医疗、科研、预防、急救、康复及慢病管理功能。设计以康复学科特色为核心,通过城市尺度的空间规划强化其地标性:南北向的主轴线贯通康复医疗中心与训练中心,形成动态的三维视线通廊;标志性的玻璃共享中庭作为视觉焦点,将功能性与美学性完美融合,既满足康复医疗的特殊需求,又通过建筑形态传递出理性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学科理念。
浪漫宏伟的建筑形态与高耸动态的三维空间轴线在此交汇,营造出理性与浪漫交织的建筑空间高潮。
——
设计策略
同济康复医学中心的设计方案以“水韵同济、华中绿脊”为核心设计理念,创意延续了同济医院在武汉各院区的主色调,并以同济特有的“绿色”作为亮点色如宝石般点缀在立面之间。设计方案设计打破了传统医疗建筑的刻板印象,融入交互性文化空间与智能系统,为全国范围内的医疗建筑提供了全新标杆。
设计理念——“脊”的内核植根于人体结构解剖学,其中脊柱和神经系统是康复治疗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建筑语言,这些元素被无缝融入建筑形态,实现了“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设计目标。
康复医疗中心的形态分为两部分:“同济之眼”与“四翼”。
“同济之眼”代表中央开放透明的中庭。其存在延续了医疗建筑入口的形象——以大堂和接待区为基准,以“同济之眼”为中心,公共人流的步行路径通过垂直与水平运动围绕“同济之眼”流动。
“同济之眼”的结构设计灵感源自人体脊柱的曲线,将形式与功能融为一体,同时承担着大堂的结构荷载。大堂的推拉式玻璃幕墙提供了周边景观和湖景的绝佳视野,与康复治疗中“整体疗愈”的概念相呼应。
“四翼”部分从核心向各个方向延伸,象征着“拥抱与欢迎”。康复医疗中心的治疗区域分布于四个翼部,患者病房与康复治疗以独特的混合模式融合。尽管各区域独立,但通过垂直动线与其他区域互动。
——
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汲取了两个元素的灵感:脊柱与水。翼部的立面由起伏的线条构成,其柔和的形态呼应了人体脊柱的流畅曲线。椭圆形核心设计灵感源自武汉“千湖之城”的称号,巧妙融入湖泊与河流的元素。
立面与核心的两大元素共同构成了建筑的主要形态语言—— 一种连续流动的姿态。
——
生态景观
方案响应项目的总体设计构想,将景观以多样形式植入。场地中央多功能景观广场宽度达35至50米,既能容纳大量人群,又能连接各类功能性建筑,体现了绿色医疗建筑生态设计理念,强调开放性、透明度与对自然的尊重。
建筑面向城市主景观轴线,配备屋顶观景台、私人空中花园、360度悬浮绿岛、开放式底层界面及活力庭院。这些多层级的城市界面共同构成了三维、生态、开放且充满活力的城市友好型新建筑形态。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同济医院军山院区(原同济国际康复医学中心)
项目类型:医院建筑综合体
项目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硃山路与川江池四路交汇地块
建成时间:2024年
建筑面积:229893.11平方米
业主:武汉经开同济康复医学中心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范围: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幕墙设计
项目经理:李文滔
设计总负责人:涂卫兵、李文滔、徐刚
建筑:徐刚、徐芳卉、张苗、魏颖、赵琦、杨鹏
结构:付斌、张书强、邹君
电气:贾伟、曹能、解陈力
暖通:宋涛、田浩、李环环
给排水:黄景会、廖宇凡、朱丽娜、宛海燕
造价:罗淑兵
摄影版权:赵奕龙
设计单位网站:www.csadi.com.cn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青山学堂,成长中的乡村教育空间 / MOMENTUM Architects
下一篇:隈研吾事务所+Wowhaus新作:俄罗斯喀山卡马尔剧院,湖上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