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经典再读81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劳耶分馆:细腻的粗野

经典再读81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劳耶分馆:细腻的粗野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0.11.16 10:45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劳耶分馆

Met Breuer

建筑设计:马塞尔·布劳耶

建成时间:1966年

项目地点:纽约,美国

 

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1902-1981)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之一。他是包豪斯第一批学生,设计天赋在很早的时候就得到时任包豪斯校长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的赏识,格罗皮乌斯后来也成为了布劳耶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师友。

 

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1902-1981)

1920年代,布劳耶因钢管家具设计而广受赞誉,并成为包豪斯学院的一名硕士教师,后来在学校新成立的建筑系任教。1930年代,布劳耶移居伦敦,开始为杰克·普里查德工作。普里查德是伊索肯公司的创始人,也是英国最早的现代设计实践者之一。在此期间,布劳耶发明了他标志性的长椅,并尝试了弯曲和成型胶合板,作为他早期钢制家具设计的延伸。1937年,布劳耶跟随导师格罗皮乌斯一起移居美国,加入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任教。他们随后的合作为美国现代住宅设计引入了一种新的模式,也为布劳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1年,布劳耶搬到纽约,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从私人住宅到大型公共建筑的项目委托转变是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他拥护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要媒介,原名为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1966)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劳耶分馆,今天仍然是他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

 

原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Ezra Stoller / Esto

1963年,布劳耶接受了在纽约建造一座艺术博物馆的重任。那时候整个曼哈顿,到处都是用玻璃和钢建造起来,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主义、电视和商业纪念碑。

 

项目位于曼哈顿商业繁荣的麦迪逊大道和东75街的转角处。对布劳耶来说,一个城市里的艺术博物馆最大的课题,在于究竟该让它以什么样的形象从周围浓厚的商业氛围中跳出——“这栋建筑不应该像什么?”是项目开始时他曾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原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Ezra Stoller / Esto

当时短暂的潮流形成鲜明对比,惠特尼博物馆是一座鲜活的纪念碑。布劳耶坚信周围砂质的高档公寓楼不久后便会被摩天办公楼控制天际线,亦坚信建筑长久性的重要,他将博物馆设想为一个坚固、永久的避难所,对里面摆放的艺术品来说是如此,对建筑所代表的一切来说亦是如此。

 

在城市的商业街道,人的活动范围被完全限制在人行道上,布劳耶因此将倒置的巴比伦金字塔般简单几何形体放在狭小的基地上(1161平方米),来应对狭窄的人行道空间。由上而下层层退缩的建筑体量和下沉庭院形成了面对繁华城市的主要界面,浮现于繁忙的城市街道交汇口。

 

原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Ezra Stoller / Esto
博物馆的下沉庭院 ©Ezra Stoller / Esto

《纽约时报》在1966年将其描述为“粗糙但美观”,它那看起来极具质感的花岗岩立面——有时是深灰色,有时是粉红色——在入口的上方逐级递进,点缀着独特的不对称窗户,从外面几乎看不到任何内部的活动。

 

立面上独特的窗户 ©Ezra Stoller / Esto

带着纯正包豪斯血统的布劳耶在这个项目上依旧使用抽象的形体去容纳多样的价值,艺术博物馆以一个厚实的姿态面对着周围大量包裹着石灰岩、白砖和赤褐色砂石的商住建筑,层层退缩的侧影给了它极具个性的建筑姿态,有着20世纪中后期现代主义建筑典型的粗野特征。地面层以上的花岗岩外墙上,散布着7扇向外凸出、大小不一、有着梯形开口的窗户,这些窗户成为内部三个展示空间楼层的主要自然光来源。

 

博物馆外观 ©Leonid Furmansky

学者罗伯特·麦卡特在自己的书中这样描述布劳耶分馆:“它的形式和材料,在周围50层的摩天大楼中,在一英里长的桥梁中,在我们多彩的城市丛林中,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分量。它是一个独立和自力更生的单元,同时又与街道有视觉联系,把街道的活力转化为艺术的真诚和深刻,是真正的20世纪艺术之家。

 

面对街道的表情 ©Leonid Furmansky

正如麦卡特盛赞建筑的“真诚与深刻”,布劳耶早期的手稿就显示了建筑在街道面上的处理——混凝土体量阶梯般向前伸出,窗户呈梯形——让人印象深刻。有趣的是,这张手稿画在一封路易·康寄给布劳耶的信件背后。

 

博物馆立面 ©Leonid Furmansk

尽管布劳耶的早期草稿看起来斗志昂扬,目标崇高,但他的视野从构思到完成始终没有变淡。“布劳耶提出了一种雕塑式的表达方式,他早先称之为现代主义的‘示范性建筑形式’,即悬挑,”麦卡特写道。“巨大、坚实的立方体花岗岩面博物馆通过三个连续叠加的台阶向麦迪逊大道延伸,总共30英尺,每个台阶都展示了三个画廊楼层中的一个部分。”这些前伸的体量吸引访客从街道进入博物馆,同时它们作为优秀的展览空间,每一个都随着上升而逐渐变长,向城市的西部延伸。

 

博物馆立面 ©Leonid Furmansky
博物馆入口 ©Leonid Furmansky

但另一方面,街道层是完全开放的。布劳耶想让从繁忙的麦迪逊大道而来的访客,在沉浸到艺术中之前,有一个适应新环境的过渡。因此,进入博物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先穿过一个下沉庭院,再进入宏伟的、有着标志性一排排月亮般照明的大堂。只有这样,访客才能向下去往雕塑庭院,或者向上去往画廊。

 

街道与建筑之间有一个下沉庭院

下沉庭院 ©Peter Aaron / Esto

博物馆一层大厅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6

由于面积限制,不同于其他大型的同类建筑,这个艺术博物馆只提供了展示空间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并没有永久藏品的收藏功能。对灵活展览空间的需求决定了现在保留下来的大型开放画廊,白墙、岩石板块地板和天花悬挂着的带有灯轨的预制混凝土格状吊顶围合起了三个主要展示空间。设计实现了移动的墙板和灵活的照明,可以为每个新展览重新布置空间。

 

室内展览空间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6
透过不规则的窗户看城市 ©Urban Capture

甚至楼层之间的连接都是经过巧妙构思的,因为这栋建筑是“布劳耶将楼梯变成实用雕塑的最佳例子之一,”麦卡特写道。“随着楼梯的上升,它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每一层都在应用材料和形式元素一致的基础上,在尺寸和比例上带来轻微的变化。”手工浇筑的楼梯和抛光的青铜饰面均体现了布劳耶在建造时对建筑复杂性与艺术性的关怀和承诺。

 

修复后的楼梯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6

2016年的修复工作还原了原建筑许多精致的特征,就连青石地板也用低光泽的蜡进行了抛光。这种蜡看起来难以察觉,但明显减少了画廊中令人分心的眩光,让石头的不同色调显现出来。

 

修复后的博物馆地面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6

在这样一个时代,美术馆建筑要么缩回白盒极简主义,为艺术让路;要么就尖叫“毕尔巴鄂效应!”,而布劳耶分馆证明了一个建筑既可以保持强烈的身份感和场所感,又可以在最高程度上促进艺术欣赏。

 

下沉庭院被改造成咖啡厅/餐吧,成为纽约休闲新去处 ©2016 Peter Aaron / OTTO
下沉庭院被改造成咖啡厅/餐吧,成为纽约休闲新去处 ©Leonid Furmansky
下沉庭院被改造成咖啡厅/餐吧,成为纽约休闲新去处 ©2016 Peter Aaron / OTTO

布劳耶大楼已经证明了它不同于其他任何博物馆的独特地位,它是纽约最知名的现代地标之一,也是世界地标级别的艺术建筑之一。为了纪念这位有影响力的建筑师,2016年修复更新后,签下8年租约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这栋建筑命名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劳耶分馆。(2020年最新消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已提前结束其对布劳耶大楼的租约,接下来的2年将由纽约著名私人博物馆The Frick Collection租用这栋大楼,博物馆的名字也将改为:Frick Madison。)

 

博物馆街道层平面
博物馆地下一层平面
博物馆四层平面

 

博物馆剖面

参考资料:

[1]https://www.metmuseum.org/press/news/2016/breuer-building-history

[2]https://www.phaidon.com/agenda/architecture/articles/2016/may/18/how-the-met-breuer-went-back-to-the-future/

[3]徐千禾,《兼容的现代:芝加哥和美东现代建筑》,2017,有方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旅行
纽约
经典再读
美国建筑
马塞尔·布劳耶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