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旅行现场 | 意大利:长途跋涉地返璞归真

旅行现场 | 意大利:长途跋涉地返璞归真
作者:赵晓旭;编辑:李菁琳;校对:田丽(实习生) | 2018.07.27 12:14

1786年9月3日凌晨三时,37岁的歌德化名“菲利普·缪勒,德国画家”,“偷偷地从卡尔斯巴德(魏玛公国)溜出来,提起背包行囊,独自一人钻进一辆邮车”,向南方的意大利扬长而去。此次“出逃”,历时一年零九个月。[1]

 

他在罗马写道:“我到这里来不是为了以我惯有的方式去享受,而是要努力接触伟大的文物遗存,在我届满40岁之前学习和发展自己,积累心灵上的收获。”

 

意大利之行给歌德带来的是一次再生,一场自我教育。2018年7月6日,有方组织的第4次意大利人文主义建筑与艺术的考察之旅启程,飞向亚平宁半岛。相比歌德一年零九个月的旅途,我们的十日行走只算得上是开启意大利人文主义建筑与艺术之旅的引子。

 

在亚平宁半岛的阳光下暴走,眼睛接收新的图像,耳朵聆听密集的知识点与讲解,大脑飞速旋转也未必能完全消化,如学术领队刘晨开玩笑时所说:“我们大概都得了司汤达综合症,在艺术品密集的空间里,心跳加速、晕眩……”

 

我试图从密集的图像记忆里梳理关键词——托斯卡纳的风景,城市,雕塑与绘画,斯卡帕。这些片段的图像记忆或许能在你的脑海中构建起对意大利的别样想象。

 

在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大殿前看夕阳

 

托斯卡纳的风景

 

连续八天,一路都是晴空,直到抵达米兰时才落下小雨。

 

该如何形容托斯卡纳的地貌与风景?从罗马出发,驶向佛罗伦萨,起伏的平地与丘陵都笼罩在地中海的阳光里。看着车窗外的风景,有时是路过一片金色的向日葵,有时是青葱的玉米地,还有田野上似乎已经收割过的一卷卷草垛……想象着几百年前,天才纷纷降临的文艺复兴年代,正是在这样的土壤、阳光下,在香醇的葡萄酒气里,个体展开大规模观察、思考、创造,于是全世界都为之欢呼。

 

托斯卡纳的风景 摄影:赵晓旭

 

三个城市

 

从罗马一路上行,途经佛罗伦萨、威尼斯、维琴察、维罗纳,随后从米兰离开。在自然风景与城市的转换间,决定一个城市气质的仍是其地形、地貌与气候,加之人为的创造与建设。在途经的七座城市里,感受最为强烈的是罗马的壮丽气魄,佛罗伦萨的“红”与“绿”,以及威尼斯的迷离。

 

透过古罗马斗兽场洞口看见罗马松树 摄影:赵晓旭

歌德在《意大利游记》里说:“只有身在罗马,我们才能为罗马做好准备。”

 

罗马给人一种假象,好像这些场景是电影制造出来的,这里的松树也长着一副文明模样,似乎早已知道今日的废墟之景。广场、浴场、斗兽场、神殿等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缔造出昔日罗马帝国的恢弘气势,站在不同的山头上眺望,这是罗马城的气魄。泉水,作为重要的城市景观,不仅供人们嬉戏游玩,还可以直接饮用。在这里,你可以直观地感受“公共”,这一建筑和城市设计领域里最经典的命题。

 

据学术领队刘晨老师介绍,源于对希腊古典建筑的学习,罗马人在混凝土材料和拱顶结构上的创新与发明极大拓展了“空间”的概念,彰显着罗马人原始的粗犷与奔放。

 

佛罗伦萨的傍晚 摄影:赵晓旭

与罗马的壮丽恢弘相比,如今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倒显得有些“小资小调”了。诗人徐志摩曾把佛罗伦萨称为“翡冷翠”,此行更为深入地考察,听老师讲解,才逐步体会到其中的美感。一路奔走,赶在日落时分沿山路而上,在圣米尼亚托大殿前的台阶回望,佛罗伦萨静穆在落日融金的黄昏里,砖红色屋顶掩映,远处青山蜿蜒。

 

在考察几个重要的建筑教堂时,大家对立面上绿色大理石的条纹装饰感到好奇,甚至猜测是否有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其实不然,托斯卡纳地区盛产大理石,白、红、绿三色大理石常搭配作为立面的覆盖,显得匀称和谐。

 

绿色大理石条纹立面

落日下大片红色屋顶的基调,教堂立面的绿色条纹装饰,红与绿,构成了脑海中翡冷翠之印象。

 

圣马可广场的夜晚与清晨 摄影:赵晓旭

于正午时分,抵达威尼斯,乘水上出租(water taxi)穿过大大小小的桥底,方得入城。水汽弥漫,光线不似佛罗伦萨的通透,好像是给明媚增添一层有质量却又透明的灰度。最迷人的还是威尼斯的夜晚,海水上涨,漫至圣马可广场,不愿散去的人们在搁置的浅水中嬉戏,广场四周柱廊上的灯光倒映在水上,午夜十二点钟声响起……这样的圣马可广场似乎只存在于彼时彼刻的时空里。及至清晨,水散去,广场上游人复熙来攘往,繁复的建筑立面重回视线,鸽子们在游人的宠幸下不亦乐乎。

 

 

雕塑与绘画

 

有别于有方其他的旅行线路,意大利人文主义建筑与艺术之旅涵盖的知识量巨大,布鲁内莱斯基、阿尔伯特、布拉曼特、文艺复兴三杰、贝尼尼、博罗米尼……学过西方建筑史的同学在现场也是一头雾水。刘晨老师讲解这些艺术家们的性格、背景和作品及背后的故事,引导我们的观看,甚至在现场扮演雕塑的姿势,生动而有趣。

在人山人海的梵蒂冈博物馆里,在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下,驻足、抬头观望,听老师仔细讲解,从画面的构图到人物的关系。徐同学表示,刘老师的观画过程如同推理小说情节一般,拨开文字复兴时期熟悉又陌生的谲雾谜团,动机、线索、关系、推理、证据一气呵成。

 

学术领队刘晨现场讲解雕塑 摄影:Ben

除了最为经典的名画外,弗洛伦萨新圣母大殿里的一副壁画也让人印象深刻。早期文艺复兴画家马萨乔的壁画《圣三位一体》,运用精确的一点透视法创作,站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会产生强烈的三维立体空间幻觉。壁画的下部画的是,一个棺橱里躺着个骷髅,上面写着“我原来是你们现在的样子,我现在的样子是你们的未来”。(文字分享来自团员Ben)

 

壁画《圣三位一体》 摄影:Ben

 

斯卡帕

 

连日观看许多文艺复兴的建筑和艺术作品,难免产生疲劳之感。行程的末尾,我们走进了意大利国宝级建筑师卡洛·斯卡帕的几个代表作品。在奥利维蒂展厅和奎里尼·斯坦怕利亚基金会,初步感受到斯卡帕对材料和细节的把控——似乎把每个构造细节都当成一件雕塑来设计。

 

布里昂家族墓园 摄影:赵晓旭

进入布里昂家族墓园,才切身感受到这位“具有艺术家气质的匠人”的疯狂,极尽形式的雕刻与把控,对线条光影的刻画有种失控的着迷,嵌入草地的起坡小径,如此小心翼翼的雕刻着整个场地。植物爬上混泥土墙面,时间似乎静止了,却又留下痕迹……斯卡帕本人也长眠于此。

 

布里昂家族墓园 摄影:Ben

布里昂家族墓园 摄影:赵晓旭
斯卡帕之墓 摄影:赵晓旭

最后一程来到古堡博物馆,当双眼经过美轮美奂的刺激后,在此得到了返璞归真的启示。展品和建筑融为一体,即使不了解这些作品的含义,不知道这段历史,驻足观看,内心自然泛起微妙的情绪。不用懂得,只需感受。

 

古堡博物馆 摄影:赵晓旭

在古堡博物馆里回想一路的见闻感受,从古希腊的质朴无华,古罗马的恢弘绚烂,经过漫长的中世纪,人们追溯古典,文艺复兴,再次走向华丽,新古典时期又再次追溯源头……不禁觉得人类文明的发展或许有很多偶然,又似乎是在长途跋涉地返璞归真。

 

倘若这些是属于西方的,此处留下一句反问:那我们呢?如今又何去何从?

 

参考文献:

[1]《<意大利游记>与歌德的艺术观》,王静

[2]《废墟上的重生:意大利人文主义建筑与艺术》,有方旅行手册,文字撰写:刘晨

 


本文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转载请联系有方新媒体中心。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