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昂家族墓地
被认为是凝聚了斯卡帕一生
设计手法和理念的集大成之作。
墓地建成的同年,
斯卡帕逝世并埋骨于此。
在斯卡帕诞辰115年之际,
我们整理了他的部分讲座,
将这一广受赞誉的作品
浓缩至建筑师本人八百字的评说——
“我很难接到一个
像布里昂墓地这样奇特的委托:
在有争议的领域自由地表达自己,
而不去运用现代主义的理性思维——
它对这个项目而言是冗余的。
我认为这个作品相当不错,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好。
我试着把一些诗意的想象置入其中,
并非意在创造诗意的建筑,
而是为了让建筑
散发出一种形式上的诗意,
即,形式本身成为一种诗意。
布里昂夫妇的墓
设计在阳光最充足的位置,
拥有最好的视野。
拱顶为他们遮风挡雨……
两个生前相爱的人,
在死后以这样的方式互相致意。
我想展示
如何用一种社会的、公民的方式
来对待死亡;
否则,
把人装进鞋盒一样的棺材中,
短暂生命之后的死亡
又有什么意义?
我有一个具有社会意识的想法:
这是一个属于每个人的空间,
小孩子在这里玩耍;
这也是一个冥想的空间,
平静、美丽、
不带有宗教色彩,
人们在安宁的场地中悼念亡者。
这个亡者的空间,
是一座花园。”
——节译自斯卡帕演讲《建筑可以是诗吗?》
“我想在场地上设计一个
类似于坦比哀多的小建筑。
天空很纯净,很美丽。
在这里,
我感受到‘暗’的价值需求。
从一开始,
设计似乎就需要一个‘暗点’,
否则场地透视学上的价值
就不再有意义。
我很喜欢水,
也许是因为我是威尼斯人。
水从一处泉眼中流入水渠。
倾斜的围墙中透出阳光,
好似面具一般。
蒙德里安式构图的门是铁制的,
光线在上面闪烁,
晨光照亮墙壁。
我不知道年轻人是否会感觉到这些,
但这无关紧要:
如果建筑很好,
那么任何人只要聆听它、审视它,
都会无意识地感受到它的好。
这是唯一一个
我可以带着愉悦的心情回看的项目,
我感觉
我捕捉到了此地乡间的氛围,
这也是布里昂夫妇想要的。
每个人都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这里,
孩子们追逐嬉戏,
狗围着跑
——所有的墓园都应该如此。”
——节译自斯卡帕演讲《一千棵柏树》
注释:
本文以段落为单元,非连续文本,节译自斯卡帕于1976年在维也纳的演讲《建筑可以是诗吗?》英语译文、斯卡帕于1978年在马德里的演讲《一千棵柏树》英语译文。
图片:
本文项目图片摄影为胡康榆/有方、陈杨/有方、赵旭、任培颖;文首斯卡帕照片源自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机构所有。
参考资料:
[1] Francesco Dal Co, Giuseppe Mazzariol. Carlo Scarpa: The Completed Works. Electa/Rizzoli. 1984
[2] 李雱,《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卡罗·斯卡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George Dodds, Robert Tavernor. Body and Building. The MIT Press. 2002
本文于2021年6月2日首发于有方空间微信公众号,由有方编辑整理,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本文项目图片摄影为胡康榆/有方、陈杨/有方、赵旭、任培颖;文首斯卡帕照片源自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建筑地图123 | 马赛:法国进行时
下一篇:多样与统一: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H36-02地块项目 / 同济院+g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