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事务所 08,受访人:Zone Of Utopia/理想建筑创始人 邹强。本系列为公众号“法国设计3分钟”(ID: FRdesign3min)原创系列,授权于有方发布。
插图作者:7
邹强,巴黎索邦大学当代建筑史博士,法国注册建筑师。
他2002年参加“1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总统文化交流项目来法,2004年毕业于巴黎玛拉盖国立高等建筑学院,获DPLG学位。
2004至2019年任职于让•努维尔(Ateliers Jean Nouvel)建筑事务所,作为主要建筑师参与了佩皮尼昂市立剧院、阿布扎比卢浮宫、悉尼中央公园高层综合体、巴黎爱乐音乐厅等国际知名项目;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设计了中国国家美术馆竞赛方案,以及成都麓湖丽世超五星酒店方案。
2018年在法国成立Zone Of Utopia/理想建筑设计事务所。
勺子:邹强你好,很久不见。我们也是老朋友了。以前就听说你是因为“1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交流项目来法的。这个项目的建筑师都是我的老师级别了,当时我就对你“心生敬畏”,能讲讲这段经历么?
邹强:我来法国其实是非常偶然的,似乎有种力量在牵引我。
2000年,我硕士毕业后在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当老师,教授建筑设计和西方建筑史的现当代部分。
当时我对教学和建筑新思想理论比较痴迷。2001年底,我被北京大学举办的两场讲座吸引,记得应该是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和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讲座吧,地点是在北京。
在这两场讲座期间,我碰巧看到墙角上“1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的报名通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向法国大使馆提交了报名材料。结果没过多久就接到入选通知。从此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当时的总统希拉克发起这个项目是为了促进中法建筑界的交流与合作。项目提供为期一年的奖学金和各种便利条件,让我们这些来自中国各地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能够对法国的学校和建筑事务所深入了解。
我当时入学到位于巴黎美院(Beaux Arts)校园里的玛拉盖(Malaquais)建筑学院,选了和当代建筑史方法论有关的设计课程。
原本我以为奖学金结束时就要离开法国,所以想充分利用时间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又参加了贝勒维拉(Belleville)建筑学院Michel W. Kagan的设计课程。
一个学期参加两个学校的设计课程,交了两份完全不同的设计作业。这种苦行现在想来有点不可思议。
我在玛拉盖建筑学院论文课程的教授是研究战后欧洲激进建筑思潮的专家多米尼克·胡亚尓Dominique Rouillard。她后来也成为我的博士论文导师,这是后话。
后来我知道,如果继续一年的学习就可以拿到DPLG建筑师文凭,并成为法国注册建筑师。于是我决定在法国多留一年。
当时,让·努维尔事务所正好需要一位中国建筑师参加他们台中歌剧院的项目。他们通过交流项目的负责人兰德(Françoise GED)女士找到我。后来这个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搁浅了。
碰巧让·努维尔事务所正参加另外一个重要的竞赛:巴黎市中心的Les Halls改造规划。事务所的负责人对我说,如果愿意参加,我可以马上开始。我想都没想就接受了。没想到等待我的是连续两个月的噩梦式的极限挑战。
Les Halls项目被让·努维尔根据周边不同的环境拆解成了好几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需要一组人推进。连续的加班,凌晨的会议,不停的修改……
这个竞赛方案虽然做的很精彩,但是最后没有被采纳,许多人因此离开了事务所。事务所还举行了一次告别晚会。
可能是我给让·努维尔留下的的印象比较深刻吧,他在晚会上当着大家的面对我说“强,你不能离开!”于是,我正式开始了在努维尔事务所长达十五年的工作和学习。
勺子:能得到大师的青睐并在他的事务所工作十五年,这在很多人看来非常难得。你一定有很多感触吧。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在那里工作的经历?
邹强:对我来说,让·努维尔是建筑师中的一个另类。
他不愿重复,不怕失败,不停地在改变。在他的建筑里可以感受到不受束缚的气质和游离于形式之外的诗意。
他是一个建筑的“疯子”,似乎只为建筑而生,十分执着,不愿妥协。但同时他又很灵话,总是能找到恰当的解决方式,满足最苛刻的要求。
他敢于冒险,拒绝特定的标签,不拘泥于形式。这使得他的建筑极具张力。
这可能是对我的最大启发,时髦和标签往往使你离建筑的本质越来越远,时髦是别人的脚步,标签则是对自我的束缚。
在让·努维尔事务所工作的十五年间,我参与了多种类型的项目,有博物馆、剧院、音乐厅,也有高层综合体、办公楼、住宅和酒店等。这些都是难得的经历。
邹强全程参与的巴黎爱乐音乐厅,设计:Ateliers Jean Nouvel,摄影:Zhang Qi
让·努维尔做设计往往是以“头脑风暴”开始。他偶尔会用草图,但更多的是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构思。这有点像学校里的老师上设计课,有时会让助手们难以理解,但也会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我想,这也是他选择用Ateliers(工作室)为事务所命名的原因吧。
很多项目我都是从最初始的阶段介入,然后参与到整个过程。让·努维尔在每个项目上都会有新的尝试,这让我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比如阿布扎比卢浮宫的方案设计,目标是如何用利用当代技术条件来适应当地气候,反映当地传统,利用光影创造诗意的空间。
又比如悉尼中央公园1号高层综合体,出发点是如何利用悬挑的镜面为高层阴影区提供自然反射光线,以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而突破建筑的限高。
阿布扎比卢浮宫,设计:Ateliers Jean Nouvel,照片来源:Ateliers Jean Nouvel官网
悉尼中央公园1号高层综合体,设计:Ateliers Jean Nouvel,照片来源:Ateliers Jean Nouvel官网
阿布扎比卢浮宫的大穹顶和悉尼高层综合体的海镜都是利用技术达到艺术升华。这种升华在他早期的项目,阿拉伯世界中心里面就有体现,并始终贯穿在他后来的的建筑设计中。最典型的就是阿拉伯世界中心所采用的光圈般构造的窗格。
对让·努维尔来说,技术永远是手段。而出人意料的图像和独特贴切的意境才是他所寻找的“建筑中缺失的那块拼图”。
一转眼,我来法国已经很久了。这其中不仅有工作的时间,也有读博所花的漫长岁月。
其实,一边工作一边读博士的难度很大。可以说,我的生活在那段时间里焦虑而充实。
我的论文以历史的角度和方法,来研究西方建筑师在中国当代国家项目中的建筑理论和实践。
2014年5月,我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结束了九年的论文马拉松。碰巧,同年9月,官方正式宣布让•努维尔事务所获得中国国家美术馆的设计权。
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主持了中国国家美术馆竞赛方案。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项目像是对我博士论文的一次总结。或者说,博士论文是我做国家美术馆的理论准备。
西方建筑师如何在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建造中国国家美术馆这一最高艺术殿堂?如何用当代的建筑空间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的精义,而不落形式的俗套?
中国国家美术馆,设计:Ateliers Jean Nouvel,照片来源:Ateliers Jean Nouvel官网
勺子:谢谢你给我们分享这段宝贵的经历。你独立开业似乎是最近的事吧,我还是从朋友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在大师那里工作了十五年之后选择离开,想来做这个决定一定不容易。你是怎么下这个决心的?
邹强:我在让·努维尔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体会到了他不同于常人之处,就是他可以将自我推向极限。
他也让我意识到建筑是反映时代精神与社会关系的媒介,是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的反映。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建筑学,我也希望能有自己的。
在拿到博士学位以后,我忽然“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让使这种希望成为可能。
乔治•巴乔斯(Georges Batzios)是我在玛拉盖建筑学院的同学和让•努维尔事务所的同事。他在2008年回到家乡希腊开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饱受经济危机的困扰。
在我还没有离开让•努维尔事务所的2014年,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和他一起连续参加了几次希腊的国际建筑竞赛并获得了两个奖项。
在比雷埃夫斯考古博物馆几乎完全封闭的形体中,我们利用光线和反射将神秘和梦幻引入到现实的空间中。
之后我们又共同参加了斯巴达考古博物馆的竞赛。在这个方案里,我们试着用建筑表达战争的残酷和对个性的抹杀,将远处的圣山用镜面反射到主要空间中。
比雷埃夫斯考古博物馆(Archaeological Thematic Museum of Piraeu,2014年), 设计:Georges Batzios Architects + Zone Of Utopia
斯巴达考古博物馆(SPARTA ARCHAEOLOGICAL MUSEUM,2019年),设计:Georges Batzios Architects + Zone Of Utopia
我们联手参加了成都美术馆和成都图书馆新馆的竞赛。我们将美术馆和图书馆分别设计成金属和植物形体,从大地生长而出,让人们可以在表皮内盘旋而上,直达各自的屋顶平台。大屋顶上的非硅晶阳光板,可以将较弱的光线转化为电能,为多云的成都提供了发光“天穹”。
我们还共同改造了雅典一家船运公司的总部办公楼。我们保留了现有空间的天花网格,以水为主题,用镜面、水面和抛光石材表面不同的反射,创造神秘而梦幻的办公接待空间。这是我们第一个实施的合作方案,今年刚刚建成。
成都美术馆、成都图书馆新馆(2015年),设计:Zone Of Utopia + Georges Batzios Architects
雅典船运公司的总部办公改造(2017至2020年),设计:Georges Batzios Architects + Zone Of Utopia
勺子:去年和今年的环境都不是很容易。我还是第一次采访到独立创业初期的建筑师。你的事务所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邹强:在知道我要自己创业的想法后,得到了很多朋友和同学的支持,他们把国内的开发项目介绍给我,对刚起步的我是极大的鼓励和帮助。
2019年初,我正式离开了让•努维尔事务所,在巴黎十区靠近东站的地方设立了办公室,目前的团队组成多元,朝气具有活力。
事务所现在有四、五个项目,方案大多在国内,也有法国的项目在推进中。
其中与马秋•福莱斯特合作的郑州平原新区文旅城示范中心和泸州古蔺郎酒庄园敬天台品酒茶室已经进入了施工阶段。在郑州的项目里,我们采用冰立方表达了冰雪活动的文旅主题。立面采用玻璃陶瓷打印,希望唤起人们对于北方冬季的记忆,为新兴的城市中心提供一个标志,一座灯塔。
郎酒敬天台项目建于300米高的悬崖上。大片的水面映射着对面的山峦,形成与自然的对话。人们穿过景观坡道逐渐进入到地下的建筑空间,最后映入眼帘的是品酒茶室赤水河谷的全景。
郑州平原新区融创文旅城示范中心,设计:Zone Of Utopia + Mathieu Forest Architecte
郎酒庄园敬天台品酒茶室 ,设计:Zone Of Utopia + Mathieu Forest Architecte
为了保证设计质量,我们在完成初步设计后也会全程参与到后期的建造中。虽然这会增加我们的工作量和成本支出,对经营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对于刚起步的事务所来说,这无疑是必要的。
事务所的名字Zone Of Utopia可以翻译成“理想建筑”,代表我的坚守。虽然有时候这种坚守并不容易,而且时常会带给我困惑和焦虑。但我还是争取做好手中的每一个项目,珍惜当下的每一个机遇,积蓄力量,做更多的理想建筑。
1.事务所名称:ZONE OF UTOPIA /理想建筑
2.官方网站:www.z-o-u.com
3.联系电话: 0033 660444536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刘洋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我开事务所 07 | 月球漫步建筑设计事务所/MWL合伙创始人罗鑫
下一篇:我开事务所 09 | Atelier 19/实久建筑联合创始人刘伟娜和刘君萌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