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我开事务所 03 | 和睿设计/ORIA合伙创始人陈涵非

我开事务所 03 | 和睿设计/ORIA合伙创始人陈涵非
作者:刘洋(网名:勺子) | 2021.02.22 17:03

我开事务所 03,受访人:和睿设计/ORIA合伙创始人 陈涵非。本系列为公众号“法国设计3分钟”(ID: FRdesign3min)原创系列,授权于有方发布。

 

插图作者:7

 

陈涵非,留法归国建筑师,2003年来法国,毕业于法国国立斯特拉斯堡(ENSA Strasbourg)建筑学院。2014年回国,与朋友合伙在上海成立和睿(ORIA)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睿设计在上海和重庆设有办公室,在巴黎设有分部。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涵盖了城市综合体、商业办公、文化教育、旅游规划、度假酒店及室内设计等。


 

 

勺子:涵非你好,很高兴能够采访你。我在留法建筑师的圈子里关注你很久了,不过我们从来没有聊过。能不能请你简单谈谈在法国学习工作的经历,以及为什么后来决定回国开业。

 

陈涵非:我是2003年从东南大学毕业以后直接去了法国留学,在斯特拉斯堡学习生活了两年多,2007年DPLG(法国执业建筑师资格学位)毕业以后去了巴黎,在PAUL CHEMETOV(保罗·舍梅托夫)事务所又工作了七年多。

老爷子算是法国特别老一辈的建筑师了,开始创办事务所还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结果一开五十多年,今年92了,还在工作。事务所规模不大,保持在常年20个人左右。

我在这七年间大大小小的项目也经历了很多,各种类型都有,从概念到落地都做过。

回头想想,在工作的前几年,没被按在工作中的一个固定环节,而是能全程参与,体验每个环节的复杂,还是挺感激的。

到了2014年中,原来在斯堡认识的好朋友在上海准备成立自己的公司,问我想不想一起试试。

我正好当时也在迟疑到底是继续在法国的稳定工作,还是回国感受参与一下更大范围的建设浪潮。

毕竟建筑还是一个社会学科,需要更广泛的认知和更多的参与实践。所以回国这个诱惑对我还是很大的。既然有这样一个契机,也就下决心回来了。

 

勺子:那么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公司么?比如你们做的项目类型和公司的发展历程。

 

陈涵非:公司一开始的规模很小,一直都是六七个人。加上刚回来的那阵正好遇上国内的建设低潮,本世纪前十几年狂澜突进的城市化突然遇到了瓶颈。业务不足,项目放缓,反而让我们有时间去观察思考设计和建造、和城市建设之间错综的联系。

当然这也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刚回国的不适应和行业本身的困境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压力。幸好我们几个合伙人之间互相支持,到现在基本走了出来。公司目前大概是40人的规模。

我们有四个合伙人,分别来自重庆大学建筑系,英国卡迪夫大学(University of Cardiff)建筑系,巴黎规划学院(École d’urbanisme de Paris),加上我来自斯特拉斯堡建筑学院(ENSA Strasbourg)。

 

公司合伙人(从左到右:吴文博、张滨、陈涵非、刘艳旭)

 

我们几个人从性格到兴趣都有很大不同,连血型都完全不一样。

公司大了,就难免出现分工。比如大家都是建筑师,但是总要有人被迫去做较多的管理工作。好在我们能互相体谅补位,这是能走下去的重要原因。

目前公司的项目类型很多。除了诸如医院之类专业性特别强的,基本公建领域的大部分项目都尝试过。从几十万方的商业综合体,到几百方的小房子都有。

当然,我们也在思考,之后可能会集中在几种建筑类型上,争取把它们做的更专业,更好地控制从设计到落地的全流程。

 

ORIA上海华山绿地办公室,设计于2018年,建成于2018年。(摄影:清筑影像)

 

郑州万科企业馆,设计于2017年,建成于2019年。(摄影:彭子攀)

 

重庆武隆仙女山无顶图书馆,设计于2017年。

 

成都沸腾里火锅小镇和沸腾里“孔明灯”,设计于2018-2019年,预计建成于2021年。

 

重庆恒大中渝新牌坊9号地,设计于2018年,预计建成于2024年。

 

今年我们也在巴黎设立了一个分部,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虽然因为今年的特殊情况,很多计划内的工作还没有做。

为什么要成立巴黎分部呢?大概是因为从其他角度看待自身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为在一个设计环境下工作久了,难免会有“认知平衡“的需要,也就是对自己做事的方式和结果做强制合理化的解释。我们觉得对此还是要有足够的警醒。

对于巴黎和睿,我们设想更多的是和法国学校合作,做一点研究项目。我们作为实践单位参与其中,反而可能不会做太多的实际项目。当然一年两三个投标还是可以的。

 

勺子:我注意到你刚才介绍自己的时候,选择了“公司”而不是“事务所”。这两个概念对你来讲有什么不同么?

 

陈涵非:事务所和公司这两个概念有所区别,其实也是蛮有中国特色的一件事。

其实在国外,设计公司或者事务所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无非是个规模大小的问题。但在国内,这两个词后面其实隐含的价值取向不同。

当说到事务所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是在做设计,在强调和重视诸如光、空间等建筑学上的意义,还有就是规模小;

而提到设计公司可能第一反应就是“生产”,更加重视建筑的商品属性,以及与其相关的资本效益,而不是建筑学。

在国内,这种认知分歧还是很严重的,甚至造成了语境上的割裂和交流困境 —— 做小建筑的和做商业建筑的永远谈不拢。甚至有些在商业项目里的建筑学意味浓厚的小房子也被称为“建筑学的变现”。

更加讽刺的是甲方也在故意淡化这类项目背后的商业目的,而强调其人文属性。

这类分歧的出现,从根本上说,和我国建筑项目来源的单一有着重大关系。

 

我们几个也为做一个事务所还是一个设计公司讨论过。

最终的决定是:做一个设计公司。

其原因大概有两点:

首先,作为一个经营性单位,我们的所做所为是要符合规律的。特别作为群体,我们还是要考虑多数人的相关利益而不是个人喜好;

其次,建筑作为社会学科,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建筑师不应该只关心建筑学上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将建造物本身和其相关的其他功能属性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要把建筑当做社会生活承载物的一部分。这就需要考虑建造流程中的各类“联系”。从这个角度想,做设计公司,对于从多个维度看待建筑设计是有好处的。

所以,“社会生产”和“社会意义”这两个词对于我们的方向决定是有着重大影响的。更何况这与建筑学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矛盾。

 

勺子:谢谢你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那么在这个大前提下,你们认为的公司价值观,或者说建筑师的角色是什么呢?

 

陈涵非:其实这个问题是上一个延续。这里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筑师的工作范畴到底是什么?

特别是在传统建筑师的工作被不断剥离分化的今天,很多结构、暖通、甚至景观和室内的设计工作都不再是建筑师的执业范围。

我觉得谈这个问题之前,有三个背景因素比较重要:

第一,传统建筑学的核心价值是在前工业时代奠定的;

第二,近代新型材料的出现,技术进步和工业化使建筑可以成为规模化的大众消费品;

第三,二十世纪中叶的战后大建设是建筑师知识分子自觉的重要来源。

对于我们这一代建筑师来说,第一点和第三点带来的价值感是最大的骄傲。

而第二点,则是建筑师最想无视的,至少,表面上要保持非暴力不合作态度。这是我们成长环境和获得的教育理念决定的。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进入消费社会以后,特别是媒体时代的今天,商品化和媒介化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空间的重要特征。

传统的建筑学无法测量控制和引领这样一个系统性变化。

所以建筑师需要做的是找到其他维度上对城市空间和建筑的解释,同时不放弃我们对于空间品质的关注。

为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梳理我们的工作:

注重设计体系的建立,注重设计流程和与相关专业的配合,注重建筑的细节控制,注重设计背后的实际生产供应链条。

这一切的指向就是:建筑师必须成为一个有专业背景的中间人角色。

我们交出去的不应该只是设计方案,而是一系列的有关建造的工作。

其实在法国的时候我们已经很明显的感受到了这点。建筑师永远是groupe(团队)的一部分,而不是单枪匹马去作战。各方关系和事务之间的联系会必然成为建筑师工作的一部分。

归根结底,我们从事的是社会学科。而建筑师是解决设计、建造以及使用问题的人。

 

勺子:说得真好,谢谢你的思考和分享。希望你们的公司能够真正体现出建筑师作为“中间人”这个角色,重新诠释建筑学这个社会学科。

 

 

本文引用所有照片由和睿设计授权发布。

 

 

本期受访事务所档案

  1. 事务所名称:和睿设计/ORIA
  2. 公众号:和睿设计 (ori-archi)
  3. 联系电话:021-5883 9099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刘洋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我开事务所”
专辑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