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属典型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
优渥的地理环境,丰富的人文遗产,让宁波成为江南宜居之地。而良好的经济发展,更是让宁波成为中国新兴的建筑实践场。在上一期建筑地图(宁波:江南建筑好风景)之后,宁波又新落成了一批类型、规模、尺度各异的项目。
一起来看看——
宁波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紫石粮库
设计:佚人营造,2021
坐标: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东六房村72号
受到贵州茅贡地扪村的独立吊脚粮仓和火塘的启发,建筑师通过开放的“火塘”水系和架空的风土粮仓,构成了一处与风景和历史相交融的“理想水乡”。
建筑师首先通过切角,将原先封闭的四边形合院于西北角和东北角打开,令场地北部高耸的铁塔与杂乱的电线杆与水系一道,构成了一种粮仓的对立风景。设计挖出了两个浅浅的“火塘”,通过河埠头与芦江相连。而面积最大的第三处“火塘”位于南部中间庭院。原来的管理用房及仓库进行了局部拆除,留下了品质相对较高的围墙,而一个东西向的火塘穿插在几栋建筑之间。
“火塘”的布局完成,意味着散出水面在场地内引导着后续所有的设计,原来的四合院式封闭布局也变成了八字型合院,转角对外形成放射型的视线与空间辐射。
02
宁波东钱湖教育论坛坊宅
设计:非常建筑,2022
坐标:宁波市鄞州区连心路99号
四个坊宅中的三个是张永和于1990年代初在没有业主和基地的情况下首次构思的,设计的焦点是如何模糊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界线。这些“纸上建筑”实际上是严肃地对建筑核心问题之“空间”的研究,同时也是可建造的方案。东钱湖教育论坛的四栋坊宅,每栋具有独一无二的空间特质,也涉及对体验进而对生活方式的想象。
廊廊相对宅:将一个对称的体量沿中轴分为两半,向外拉开,并在之间置入一水体,在其两侧的底层对应地布置了敞廊。相对的两个廊下空间横跨水面形成该坊宅的半室外—室外生活场所。居者要穿过水院从一侧的住所抵达另一侧的书斋去工作,工作结束回归住所再次跨水而过。过水,成为每日生活中的仪式之一。坐在廊下与对面廊下的朋友隔水交谈, 是小住于此的又一乐趣,此刻廊的关系也化作成人的关系。
玻璃十字宅:一层的研究室以风车形布置;二层的玻璃宅被透明的十字形双层幕墙均分为四间同等大小的房间,其使用分别限定为起居、餐厨、休息、洗浴;同时双层幕墙的空腔将二层和一层联通起来。
来去梁上宅:一个造型艺术工坊属性的高空间被两个内向的超大门廊夹于中间。十字形可走人的横梁穿过画室上空。在这栋坊宅里,创作围绕梁展开。居者可以站在梁上审视自己的创造,也可从梁上吊挂作品,或从梁上进入书房。
翻转屋顶宅:一个大空间由一个颠倒坡屋顶划分出工作和居住两个相通的部分。居者创作与生活几乎在同一空间里。在视线上,各在屋顶一侧的工作和居住区域只有有限的联系;但居者无论在哪一侧总能意识另一侧的存在。坊宅的意义在于既分又合。
03
宁波院士中心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0
坐标: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陶公路东钱湖
宁波院士中心选址于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的东钱湖西畔陶公山南麓,背山面湖,视野开阔,毗邻陶公村、建设村、利民村三个历史文化名村,用地格局得天独厚。项目利用历史名校原宁波师范学院旧址的建筑空间改扩建而成,以“山·水·村”“厅·廊·宅”为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融合,打造一座满足院士科研创新、交流研讨等多种功能使用的国际一流院士中心,并期望带动整个东钱湖地区,乃至宁波市科技、文化、经济发展。
设计延续学校旧址格局与山水环境的关系进行空间建构。四栋主体建筑沿山林带状展开:两端是东、西主楼,中部是访客中心和陶公讲堂,通过景观连廊和景观塔串联,在此可览尽湖光山色。东、西主楼分居两端高地,改建自原教学大楼。设计保留了1—3层的原始结构,并进行加固改造,将原始建筑中风化、破损严重的顶层拆除,新建4层、5层,并加建端部景观楼电梯。新旧空间与形体通过格局和韵律的对话让建筑重生。
新的建筑依循新的社会身份进行空间再造:依照原食堂与村落建筑同构的坡顶形体和旧址空间格局,新建访客中心;保留原宿舍背山面村的地景互动关系,新建大师讲堂;还原老水塔空间地标属性,新建等体量观景塔;在原林间小径路线上新建架空廊桥,延续山林路径的生态纽带属性。
04
宁波国际会议中心
设计:汤桦建筑设计,2022
坐标: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会博路
完整保留了场地现状地貌、水系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会议中心建筑群集约架空布置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带形区域内,南北总长一公里,东西进深一百米。建筑的集约放置,让550亩农业景观得以保留—— 一方面为城市发展的土地诉求预留了弹性,另一方面完整保留的农田成为生态连续、具有雨洪韧性的“城田共生”过渡地带。
廊桥会议中心被场地现状中的三个水口划分为四个区域,由北至南的城市公共性逐步减弱。最北段布局11000平方米大型多功能厅,依次往南为5500平方米主会场及3700平方米宴会厅、1800平方米首脑会议厅,最南端为设有342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
三个水口区域,形成会议功能体量之间的景观节点及视廊开放空间。沿水布局小尺度的街道与商业聚落,流线与会议中心的廊院结合,展陈一切归纳于街巷间的日常——有村落、有街市、有庙堂……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多维度的江南水乡诗意长卷。
05
横溪竹林营地接待中心
设计:建言建筑,2023
坐标: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普罗农场东侧